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国教育电影运动教育思想研究

作 者: 虞吉
导 师: 张诗亚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 民国 教育电影 教育电影运动 教育思想 影像教育
分类号: G52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537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是对中国教育(文化)历史上长期被遮避、遗漏的教育历史文化现象——民国教育电影运动及其教育思想内涵的系统研究。作为民国时期时延长达十余年,纵跨战前与战时两个阶段的教育文化运动,民国教育电影运动有着纷纭的外观和复杂的内构。本文紧扣民国教育电影运动为什么会发生?怎样发生?运动生成了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成果?这些成果对今天的影像教育有何意义和作用等系列相关性问题加以阐释。由于尚无既存史述,本文首先完整地复现了民国教育电影运动的基本历史面貌,并清理其发生的历史文化语境;然后,按照相关性类聚的原则,将民国教育电影运动教育思想内涵的构成图式描述为:“作为社会历史阶段阶层‘想象共同体’的政治、文化(教育)理念”、“具有目标联系性的教育思想主张”、“教育电影观念与专门教育理念”三个层次的动态套装。运用科学实在论的研究方法分析教育思想内涵的三个构成层次,本文认为:民国教育电影运动教育思想内涵的基底,是社会历史阶段阶层“想象共同体”的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理念。而这一理念作为知识分子阶层共性化认同的产物,有着民族主义的坚实根基和“纳新知,育新民”,实现民族国家(包括教育)现代化的共同朝向,而电影作为当时最具科技色彩和强大传播效力的“新知”,自然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可是电影赤裸的商品属性和世俗文化面貌又使其难以承受“想象之重”。这一“两相悖反”的认知选择,造就了绵长的焦虑。(商务印书馆最早经营电影,试制教育影片的尝试终遭失败的事例就是最为生动的说明。)最终这一焦虑在中国统一,训政政治的历史合力的助推下,为“电影的教育电影改造”所化解,并由此形成了波及整个教育文化领域的教育电影运动。正是在阶层“想象共同体”的宽大台基上,那一时期影响中国教育的多种教育思想主张,如平民教育思想、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思想、科学教育思想、三民主义教育思想,聚合于教育电影教育思想的内构,并生成了以“手段——功能”观为主导的教育电影观念。在此之中,“教育电影哲学观”的提出和阐释,颇具理论前瞻性,与现代视觉哲学的学术成果形成了局部的历史性互映,也为我们在现实的层面上重新思考、倡导、建构现代影像教育找到了两相贯通的认识论接点。民国教育电影运动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是中国教育文化历史上的宝贵遗产,无论从知识论或方法论的角度审视,它都具有特殊的学术价值和启示意义。虽然在当代传媒语境下的影像教育已有着许多质的差异,但教育电影始终是可称之为传统的根基。就此而论,民国教育电影运动教育思想研究,也可视之为以当代影像教育为重心的后续研究的前奏。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3
导论  13-20
  一、调焦与聚焦  13-14
  二、暴光显影  14-15
    1.概念界定  14-15
    2.学术价值  15
    3.实践价值  15
  三、实景扫描  15-17
  四、分镜头构思  17-20
    1.研究设想  17-18
    2.研究特点  18
    3.研究方法  18
    4.研究思路  18-19
    5.主要创新点  19-20
第一章 民国教育电影运动的基本史实  20-56
  第一节 民国教育电影摄制的先声  20-23
    一、电影发明与辅助教育  20-21
    二、商务印书馆的教育文化拓展  21
    三、商务印书馆活动影片部的教育电影摄制  21-23
  第二节 民国教育电影运动的开展  23-32
    一、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的成立和教育电影的推广  23-27
    二、官营电影体系建设与电影检查制度的确立  27-30
    三、高等院校的教育电影活动  30-32
  第三节 教育电影运动的延时发展  32-41
    一、大后方时期的教育电影倡导  32-35
    二、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的建立  35-37
    三、战时教育电影推广网络的重建  37-38
    四、教育电影专业教育的开展  38-41
  第四节 民国教育电影运动的历史实绩  41-56
    一、教育电影理论研究成果  41-46
    二、教育电影推广网络的建立和影片摄制  46-51
    三、教育电影的专门化过程及其成果  51-56
第二章 民国教育电影运动发生的历史文化语境  56-83
  第一节 训政政治催生的官营影业  56-63
    一、训政政治的确立  56-57
    二、强化电影检查  57-59
    三、官营电影理念的生成及初步实施  59-63
  第二节 教育立国与三民主义教育  63-68
    一、三民主义教育的政策、方针  63-65
    二、三民主义教育的教育电影反响  65-68
  第三节 电影手段的成熟与电影文化的发展  68-75
    一、从布莱顿学派到格里菲斯  68-70
    二、中国民族影业的建立  70-72
    三、电影的文化影响与自主性实力  72-75
  第四节 国际教育电影潮流及对华影响  75-83
    一、利用电影辅助教育  75-77
    二、从弗拉哈迪到格里尔逊  77-80
    三、接轨国际教育电影运动  80-83
第三章 民国教育电影运动的教育思想内涵  83-114
  第一节 民国教育电影运动教育思想内涵的构成图式  83-88
    一、三层相关类聚与锥形同心园图式  83-85
    二、科学实在论的解析  85-88
  第二节 作为社会历史阶段阶层"想象共同体"的政治文化(教育)理念  88-95
    一、电影在"想象共同体"中的微妙处境  88-93
    二、电影的教育电影改造  93-95
  第三节 具有直接联系性的教育思想主张  95-105
    一、约翰·杜威的平民主义教育思想  95-99
    二、乡村教育、乡村建设教育思想与科学教育思想  99-103
    三、"三民主义"教育思想  103-105
  第四节 教育电影观念与专业教育理念  105-114
    一、教育电影观念  105-110
    二、专业教育理念  110-114
第四章 民国教育电影运动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114-131
  第一节 "教育电影的哲学观"与视觉哲学  114-118
    一、基于技术图像及其视觉影响的理论认知  114-117
    二、注目于影像建构性的施教  117-118
  第二节 建构影像教育  118-131
    一、民国教育电影运动的整体缺失  118-120
    二、现代媒介语境下教育转型的要求  120-122
    三、英国"运动影像"教育实施举要  122-127
    四、关于影像教育的理论思考和初步设计  127-131
结语:历史与现实的连线  131-134
参考文献  134-172
后记  172-173
攻博期间发表学科级论文及主持项目情况  173

相似论文

  1. 民国时期书法艺术边缘化现象研究,J292.27
  2. 民国时期北平城市粮食市场区位分布及其等级研究,K291
  3.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4. 民国时期中学语文教科书作业系统研究,G633.3
  5. 道德榜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研究,G641
  6.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研究,G647.38
  7. 裴斯泰洛齐与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实践及比较,G40-09
  8. 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及当代启示,G633.3
  9. 陶行知社会教育思想简论,G40-092
  10. 孔子教育思想研究,G40-092
  11. 民国山西教育“模范省”由来探析,G529
  12. 民国时期阎锡山统治区的山西图书出版研究,G239.29
  13. 陈宝琛教育思想研究,G529
  14. 民国时期的《山西日报》研究,G219.29
  15. 颜文樑美术教育思想研究,J20-4
  16.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G633.3
  17. 民国时期苏南地区的童蒙教育,G629.299
  18. 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G641
  19. 教育社会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20. 清末民国时期山东沿海渔政研究,K29
  21. 《大学》伦理政治教育思想研究,G6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国教育事业 > 教育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