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清代台湾拓垦中的族群关系研究

作 者: 周典恩
导 师: 郭志超
学 校: 厦门大学
专 业: 专门史
关键词: 清代 台湾 族群关系
分类号: K24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清廷领台期间(1683-1895)闽粤两省民众带着寻求生存或投资盈利之目的,以偷渡私行或合法领照的方式蜂拥入台拓垦土地。汉人的进垦使得台湾的原住族群,尤其是平埔族群面临前所未有的时代变局。笔者在文中侧重于利用契字、碑文等民间资料,摒弃汉人本位主义的立场,采用“自下而上”的研究视角,按照台湾各地区开发的先后顺序,循着平埔族群与汉人接触互动,迁移埔里和后山,与高山族群交往这一线索,历时地梳理了山前、宜兰与后山土地拓垦中的族群互动情形,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平埔族群与汉人关系的几种外部力量、汉人入垦给平埔族群造成的变迁以及平埔族群式微的原委等问题进行探讨。文章认为,清代台湾土地拓垦中虽然存在汉人以武力或欺诈等不正当手段侵占原住族群土地的现象,但“番”汉之间的土地转移关系主要是以民间的租佃制度为基础,遵照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的调控,故而土地由平埔族群流向汉人之大势乃是双方经济文化水平差异所致。终清之世,平埔族群与汉人之间以共耕并处为主,冲突仅是插曲,而且双方的冲突在发生频率、激烈程度以及破坏性等方面,不仅远逊于汉人族群内部的分类械斗,甚至不及原住族群之间的斗争。官府尽管一直企图将台湾的族群关系置于掌控之中,但因其“族群隔绝”与“护番保产”政策有悖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因而收效甚微。汉人的拓垦固然在一定程度上给平埔族群造成利益损害,但同时也促进了平埔族群经济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社会生活的文明化。所以客观而言,清代汉人的进垦对平埔族群既是冲击,也是机遇。笔者在文中论证清代台湾拓垦中族群之间的互动情形符合正常的民间经济文化交流规律,反驳部分台湾学者所谓的“汉人移垦台湾史其实就是原住民遭受压迫的血泪史”,也有意欲借此反击台湾当前的“法理台独”之意图。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13
绪言  13-31
  第一节 从"学术鸡肋"到"学术新宠":台湾平埔族群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14-25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概念诠释  25-27
  第三节 史料分析与章节安排  27-31
第一章 台湾原住族群的源流、类别与分布  31-50
  第一节 台湾原住族群源流之探讨  31-35
  第二节 台湾原住族群分类之界说  35-42
  第三节 台湾原住族群分布之概况  42-48
  第四节 小结  48-50
第二章 清代汉人移垦台湾的途径、类型与族群构成  50-70
  第一节 领照与偷渡:汉人移垦台湾的途径  50-59
  第二节 汉人移垦台湾的原因与类型辨析  59-65
  第三节 客家与福佬:移垦台湾的汉人族群  65-68
  第四节 小结  68-70
第三章 汉人进垦与山前平埔族群的应变  70-136
  第一节 清初山前平埔族群的生活状况  70-83
  第二节 汉人拓垦山前平埔族群土地的历程与形式  83-103
  第三节 山前平埔族群的应变举措  103-130
  第四节 民间租佃制下的"番"汉土地转移方式  130-134
  第五节 小结  134-136
第四章 兰地拓垦与族群互动  136-156
  第一节 兰地上的原住族群  137-144
  第二节 兰地拓垦历程与族群空间变换  144-150
  第三节 官府族群策略与土地拓垦形式  150-155
  第四节 小结  155-156
第五章 迁移别置:平埔族群生存空间的重构与延伸  156-195
  第一节 社域内迁移与社域外迁移  156-174
  第二节 在无奈与理性之间:平埔族群迁移原因的探讨  174-179
  第三节 平埔族群新空间的建构:埔里与后山的拓垦  179-187
  第四节 埔里与后山族群结构的变迁  187-194
  第五节 小结  194-195
第六章 影响平埔族群与汉人关系的几个角色  195-222
  第一节 官府:无力的调控者  195-199
  第二节 通事:双重作用的中介人  199-205
  第三节 游民:困苦中的麻烦制造者  205-210
  第四节 "生番":抗争者与滋事者  210-220
  第五节 小结  220-222
第七章 族群整合:平埔族群的"汉化"  222-233
  第一节 平埔族群经济文化的"汉化"  222-229
  第二节 平埔族群身份认同的弱化  229-232
  第三节 小结  232-233
第八章 "番族血泪史"之检讨  233-255
  第一节 多重的族群地权变迁  233-239
  第二节 孰重孰轻:民间族群冲突的比较  239-244
  第三节 护番保产:清廷的理番策略  244-250
  第四节 民间经济文化交流:平埔族群式微的主因  250-254
  第五节 小结  254-255
结语  255-259
参考文献  259-270

相似论文

  1.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研究,G124
  2. 台湾地区大学系所评鉴制度研究,G647
  3. 清代医家治疗虚劳(白血病相关病症)用药规律的研究,R255.5
  4. 清代满族婚姻习俗变迁,K892.22
  5. 清代前期旌表制度研究,K249
  6. 施淑仪《清代闺阁诗人征略》研究,I207.22
  7. 三体海峡客滚船总体设计研究,U662
  8. 清代江南寺田初探,K249
  9. 清代淮河流域交通路线的布局与变迁,K249
  10. 清代前期口北三厅地区政区体制研究,K249
  11. 浅析日据时期台湾油画发展,J213
  12. 威县乱弹研究,J825
  13. 陈黎诗歌创作透析,I207.25
  14. 台湾文学的文化形象与身份认同,I206.7
  15. 清代法律公布制度的局限与革新,D926
  16. 黄东海营养盐分布特征以及台湾东北部冷涡上升流的初步研究,P734.2
  17. 氮磷钾配比施肥对台湾桤木生理及光合特性影响,S792.14
  18. 清代云纹图案的设计学诠释,J509.2
  19. 论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构建,D925.2
  20. 利用TOPEX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台湾周边海域风、浪特征,P731.22
  21. 清代外销画表现的民俗文化研究,J209.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 > 清前期(1616~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