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国学背景下的中学诗歌教学研究

作 者: 李帅
导 师: 杨春宇
学 校: 辽宁师范大学
专 业: 学科教学
关键词: 国学 教育本质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和谐社会
分类号: G63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的诗歌创作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⑴白居易亦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⑵可见,我们有着深远的诗歌传统。诗歌不仅浓缩了的诗人个人的情感与体会,而且体现了一个民族丰富的精神世界。唐诗和宋词即是我们传统我们文化的精粹,是诗歌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世界上亦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言文一致的社会的发展变化,诗歌严格的体式被打破,诗国似乎一度被肢解的七零八落,诗歌这种文化形式亦逐渐衰微。虽然人们对于文化精粹的不认同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过于重视物质的发展同时不可避免忽略了精神世界的构建和完善。当下,西方把构建世界和平的梦寄于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来寻找,于是,新的国学亦被国人重新擎起,人们试着从传统的文化中汲取营养,继续诗国的文化传承。然而,长期以来,以高考为指挥棒的体制毕竟曾奉行一时,中学教学过程中的功利倾向已影响至深,片面的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重视分数,导致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发展出现偏差,很难一时彻底根治。怎么解决这个的问题呢?中学语文教学的新课改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保障。其要求学生要“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努力探索文学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⑶;要“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⑷;要“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⑸可见,不论从哪个角度分析,我们都要提倡“为他人”、“为社会”奉献的精神,这与传统文化所说的“仁”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加强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很重要的路径就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博大精深的国学中增长智慧。努力学习传统经典文化加强道德建设,也是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传统应试教育的过错不在考试本身,素质教育之中也有考试,去除传统应试教育弊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统的诗歌文化中,蕴含着丰富中华文明与思想的精髓,作为诗国的传人,我们应该从诗歌中颐养情操,升华灵感,提高自身素质。如果个人、家庭、集体和社会的素质都得到了提高,我们素质教育的目的就会达到,和谐的社会就会实现。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绪论  8-12
  0.1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现状与缺失  8-9
  0.2 研究的目的、意义  9-10
  0.3 研究的对象、范围  10-11
  0.4 研究方法  11-12
第一章 指导思想——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12-13
  1.1 《新课标》增添了民族文化因素  12
  1.2 《新课标》中民族经典文化的内涵  12-13
第二章 高考诗歌命题导向分析  13-18
  2.1 高考诗歌命题的偏离  13-14
  2.2 近年高考诗歌试题现状及分析  14-17
  2.3 高考诗歌命题的缺失  17-18
第三章 中学诗歌教学实际与分析  18-25
  3.1 从内容选取的角度看  18-19
  3.2 从情感态度的角度看  19
  3.3 依据新课标的标准分类  19-25
    3.3.1 描写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诗歌  20-21
    3.3.2 描写社会关系的诗歌  21-23
    3.3.3 描写个人与自然关系的诗歌  23-25
第四章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改进措施及建议  25-31
  4.1 加强诵读,体会古典诗词的韵律  25-26
    4.1.1 什么是诵读为什么诵读能够提高理解力  25
    4.1.2 诵读的方法  25-26
  4.2 分析修辞,理解古典诗词的表达  26-28
    4.2.1 比兴  26
    4.2.2 意象  26-27
    4.2.3 意象  27-28
  4.3 指导创作,体验古典诗词的结构  28-29
  4.4 对比异国,深化国学诗歌的审美  29-31
    4.4.1 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29-30
    4.4.2 文化上的差异  30
    4.4.3 几位中外诗人风格的比较  30-31
结语 诗歌,国学,素质教育  31-33
注释  33
参考文献:  33-34
附录1  34-35
附录2  35-36
附录3  36-37
致谢  37

相似论文

  1.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2.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3.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课堂纪律管理策略探讨,G622.4
  4.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渔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5.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蚁族”现象研究,D669.5
  6. 我国大学文科教育本质和功能的反思,G649.2
  7.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8.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平正义研究,D61
  9.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人民信访制度的研究,D632.8
  10. 和谐社会建设中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630
  11. 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G633.6
  12. 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3.1
  13. 素质教育视角下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研究,J60-4
  14. 胡锦涛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61
  15.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G641
  16. 和谐社会视域下节庆体育与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G812.42
  17.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J60-4
  18.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结构思想分析,K02
  19.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社会稳定思想的研究,D61
  20. 和谐社会建设视野下的政治文化研究,D621
  21. 政府和谐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博弈分析,D630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 > 汉语语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