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普通小麦及其近缘种LMW-GS的鉴定、编码基因克隆与进化分析

作 者: 姜程曦
导 师: 姚大年;晏月明
学 校: 安徽农业大学
专 业: 作物遗传育种
关键词: 小麦 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SDS-PAGE 分子克隆 分子进化
分类号: S512.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9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小麦贮藏蛋白是影响小麦品质的主要蛋白,主要包括醇溶蛋白和谷蛋白。谷蛋白主要由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组成。HMW-GS与LMW-GS的含量及组成可直接影响小麦面粉的加工品质。本研究以普通小麦及其近缘种为材料,利用SDS-PAGE技术通过对它们中LMW-GS的分离和鉴定,设计等位基因特异PCR(AS-PCR)引物,对其编码基因进行分子克隆、序列测定与分析,预测LMW-GS的二级结构特征,分析贮藏蛋白基因家族的分子进化关系。为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小麦品质提供参考依据,为进一步探讨小麦起源与进化奠定基础。1.普通小麦及其近缘种中LMW-GS的分离鉴定和基因克隆用SDS-PAGE对16份普通小麦及其近缘种材料的LMW-GS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LMW-GS在SDS-PAGE图谱上主要分为B亚基和C亚基两大区域,D亚基在部分品种中存在。根据LMW-GS编码基因5’和3’端的保守序列,设计了5对特异性引物,分别以面包小麦(Acbarrie和Trenton)、野生二粒小麦(Y19和Y21)、栽培一粒小麦(U7)、卵穗山羊草(P1287737、P1361880、P1573408、P1574475和P1573409)、高大山羊草(P1604122、P1604110和P1604108)和茹可夫斯基小麦(P1352553、P1355706和P1355707)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均获得了较明显的扩增条带,然后分别回收并克隆到T-Easy载体上,测序后得到23个新LMW-GS基因,已分别命名并登录GenBank。2.普通小麦及其近缘种LMW-GS基因的序列特征分析基因TreLMW-ml和基因TmLMW-il(部分序列)包括上下游及开放阅读框,基因序列全长分别为1509bp和1274bp。上游序列中存在一些LMW-GS基因的较保守的特征序列,有TATA框,CAAT框和胚乳框,它们对基因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基因TreLMW-ml上游为386bp,有两个TATA框,分别在-76到-71,-59到-54两个位置上。TmLMW-il基因(部分序列)上游为375bp,有两个TATA框,分别在-79到-74,-62到-57两个位置上,二者均有一个CAAT框在-10到-6的位置上。一个胚乳框在基因的-305到-279位置上,序列为ACATGTAAAGTTAAT AAGGTGAGTCAT。基因TreLMW-ml和基因TmLMW-il(部分序列)的下游序列长度均为193bp,保守位置上含有序列为AAATAAA的多腺苷酸化信号,均分别位于终止密码子下游72到77,130到136,141到147这三个位置上。基因TdLMW-ml、TzLMW-m2、AlLMW-m2、TzLMW-ml、AlLMW-ml、TreLMW-ml、AgLMW-ml、AgLMW-m2、AgLMW-m3、AgLMW-m4、AgLMW-m5、AgLMW-m6的编码区大小分别为1056bp、1056bp、1050bp、843bp、846bp、927bp、906bp、903bp、903bp、903bp、912bp、903bp,其中TdLMW-ml、TzLMW-m2、AlLMW-m2、AlLMW-ml、TreLMW-ml、AgLMW-ml、AgLMW-m2、AgLMW-m6、AgLMW-m3、AgLMW-m4都由两个连续终止密码子TGA和TAA终止编码,分别编码350个、350个、348个、280个、307个、300个、299个、299个、299个和299个氨基酸,TzLMW-ml、AgLMW-m5分别由一个终止密码子TGA终止编码,各编码280个、303个氨基酸。根据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计算出成熟蛋白质的分子量,分别为37.8KD、37.7KD、37.4KD、31.8KD、31.8KD、32.8KD、31.7KD、31.6KD、31.8KD、31.6KD、31.9KD、31.8KD。因此推测这12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均为C亚基。通过序列特征分析,它们均为LMW-m型。基因AgLMW-il的编码区为954bp,由两个连续的终止密码子TGA及TAA终止编码,编码316个氨基酸。根据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计算出成熟蛋白质的分子量为34.2KD。因此推测这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为C亚基。通过序列特征分析,它为LMW-i型。其中AgLMW-il具有Ⅰ型、含有9个半胱氨酸残基、含有一条连续27个Q的寡聚谷氨酰胺链等特征,与小麦加工品质正相关,可能为候选的优质基因。由于在连入T-Easy载体的过程中,基因内部序列部分丢失,基因TmLMW-il编码区内只获得了部分序列。通过序列特征分析,它为LMW-i型。基因AcLMW-sl编码区大小为1074bp,由两个连续TAA终止密码子终止编码,编码356个氨基酸。根据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计算出成熟蛋白质分子量为38.3KD,因此推测此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为C亚基。通过序列特征分析,它为LMW-s型。基因pAlLMW-il、pTzLMW-il、pTzLMW-i2、pAgLMW-ml、pAgLMW-il、pAgLMW-i2、pTreLMW-il和pTmLMW-ml的编码区内部都有终止密码子,导致了这些基因不能表达,为沉默基因。3.LMW-GS基因编码蛋白的序列比对利用Bioedit软件将所克隆的新基因与从GenBank中调取的基因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我们将12个LMW-m型基因分开为3个部分,分别与GenBank中的9个LMW-m型基因进行比对。将1个LMW-i型基因与GenBank中的9个LMW-i型基因进行比对。将1个LMW-s型基因与GenBank中的10个LMW-s型基因进行比对。序列比对结果表明,每一类型的基因与其同类型的基因具有较大的序列相似性。除了基因AgLMW-il、AgLMW-m6编码的蛋白分别在Ⅳ区的第47位和Ⅲ区的第63位上多出一个半胱氨酸残基外,其余基因编码的蛋白均具有8个半胱氨酸残基。我们推测,这个额外半胱氨酸残基的出现,可能增加分子间二硫键数目,使面团粘弹性增加。因此,我们推测克隆的这2个新基因可能和小麦的优良品质相关。基因TdLMW-ml、TzLMW-m2和AlLMW-m2所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在重复区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的插入或替换,一个长的N-端重复区对小麦面粉的品质也有积极作用。因此,我们推测克隆的这3个新基因可能和小麦的优良品质相关。4.LMW-GS的二级结构预测本研究采用PSIPRED2.0二级结构预测方法,预测结果显示,AlLMW-m2、TdLMW-ml和AgLMW-il的β-折叠含量较高,进一步说明了它们可能为候选的优质基因。5.LMW-GS基因的遗传进化关系进化树分析表明:Ⅰ型基因明显比另外两种基因分离出来得早,而LMW-s基因和LMW-m基因相对亲缘关系较近。分化时间计算表明:LMW-ⅰ型基因大约在15.22百万年前就与LMW-m和LMW-s位点分离开来,LMW-m和LMW-s型基因编码位点的分离则大约发生在9.149百万年前。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8
Abstract  8-11
目录  11-13
插图和附表清单  13-16
文中缩写中英文对照  16-17
1.文献综述  17-37
  1.1 小麦贮藏蛋白的分类  18-20
  1.2 小麦贮藏蛋白的分离方法  20-23
    1.2.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0-22
    1.2.2 生物质谱技术  22
    1.2.3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22
    1.2.4 高效毛细管电泳  22-23
  1.3 LMW-GS的氨基酸组成和分类  23-25
    1.3.1 LMW-GS的氨基酸组成  23-24
    1.3.2 LMW-GS的分类  24-25
  1.4 LMW-GS的基因定位及遗传多态性  25-27
    1.4.1 LMW-GS的基因定位  25-26
    1.4.2 LMW-GS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26-27
  1.5 LMW-GS的分子结构及其编码基因的分子克隆  27-30
    1.5.1 分子结构  27-28
    1.5.2 分子克隆  28-30
  1.6 LMW-GS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在形成谷蛋白聚合体中的作用  30-31
  1.7 LMW-GS基因的遗传进化关系  31-32
  1.8 LMW-GS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32-35
  1.9 立题依据和论文设计  35-37
    1.9.1 立题依据  35
    1.9.2 论文设计  35-37
2.材料与方法  37-47
  2.1 实验材料  37
  2.2 LMW-GS的分离  37-40
    2.2.1 仪器设备  37-38
    2.2.2 蛋白质提取  38
    2.2.3 SDS-PAGE  38-40
  2.3 LMW-GS编码基因的分子克隆  40-47
    2.3.1 仪器设备  40
    2.3.2 小麦种子基因组DNA提取  40-41
    2.3.3 PCR基因扩增  41-43
    2.3.4 T-Vecter基因克隆  43-46
    2.3.5 基因序列比较与分析  46-47
3.结果与分析  47-117
  3.1 普通小麦及其近缘种LMW-GS的鉴定、编码基因克隆与测序  47-55
    3.1.1 LMW-GS的SDS-PAGE鉴定  47-50
    3.1.2 LMW-GS基因的PCR克隆与测序  50-55
  3.2 LMW-GS新克隆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序列特征分析  55-92
    3.2.1 LMW-GS序列的上下游特征分析  55
    3.2.2 LMW-m型谷蛋白亚基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序列特征分析  55-77
    3.2.3 LMW-i型谷蛋白亚基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序列特征分析  77-81
    3.2.4 LMW-s型谷蛋白亚基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序列特征分析  81-83
    3.2.5 普通小麦及其近缘种LMW-GS沉默基因的序列特征分析  83-92
  3.3 LMW-GS新克隆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序列比较分析  92-106
    3.3.1 两个新基因与其他已登录基因的上游序列比对  92
    3.3.2 LMW-m型谷蛋白亚基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  92-100
    3.3.3 LMW-i型谷蛋白亚基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  100-103
    3.3.4 LMW-s型谷蛋白亚基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  103-106
  3.4 LMW-GS新克隆基因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  106-114
  3.5 LMW-GS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  114-117
4.讨论  117-121
5.结论  121-123
参考文献  123-142
附录:氨基酸中英文名及简写对应表  142-143
致谢  143-144
个人简介  144

相似论文

  1.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2.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3.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4. 中国玉米南方锈菌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超微结构研究,S435.131.4
  5.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6.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7. 10t/hm~2冬小麦氮素营养特性及诊断和氮肥运筹研究,S512.1
  8. 圆眼珍珠蛙(Lepidobatrachus laevis)皮肤cDNA文库的构建、筛选及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原核表达和活性研究,Q78
  9. 重组脂肪氧合酶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在小麦粉中的应用,TS201.25
  10. 麦胚多糖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TS210.1
  11. 山药蛋白质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TS255.1
  12. 解磷菌K3的溶磷特性及其在不同土壤中定殖研究,S144.9
  13. 小麦群体生长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S512.1
  14.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S435.121
  15. 豫、鄂、渝三省(市)小麦白粉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S435.121
  16. 新疆小麦1Dx5基因的分离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S512.1
  17.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的调控效应研究,S512.1
  18.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积累的调控效应研究,S512.1
  19. 花前干旱锻炼对花后干旱逆境下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S512.1
  20. 小麦主茎和分蘖根系发育的差异及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贡献,S512.1
  21. 两类不同小麦品种花后群体生理特性和物质积累运转规律的研究,S512.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小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