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陕西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组成分析和强筋亚基分子标记多重PCR体系构建

作 者: 梁强
导 师: 张晓科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作物遗传育种
关键词: 小麦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SDS-PAGE STS标记 多重PCR体系
分类号: S51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小麦重要贮藏蛋白组分的谷蛋白,由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组成。不同谷蛋白亚基组成对小麦的品质效应大小不同,是小麦品质遗传改良的重要内容。鉴定和分析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构建快速检测编码强筋亚基的基因的多重PCR体系,明确现有品种和种植资源品质相关遗传组成信息、建立强筋小麦遴选技术体系,对小麦育种、推广、食品加工具有指导意义。小麦是陕西重要粮食作物,陕西育成的小麦品种在我国小麦生产和育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选用175份陕西境内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首先将SDS-PAGESTS标记方法相结合,检测HMW-GS或编码基因组成,分析其分布特点;随后,利用Glu-A3和Glu-B3位点的一系列STS标记,检测LMW-GS基因组成,分析其分布特点;最后,选用前人已确定谷蛋白基因组成的12份品种作为对照材料,构建可同时检测5个位点上与强筋亚基相关基因的多重PCR体系,并利用本研究中SDS-PAGE和STS确定的62份陕西品种作为验证材料,进一步证实构建的多重PCR体系的有效性。获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在陕西小麦品种(系)中,Glu-A1位点存在3种亚基,即Null、1和2*,分别占44.6%、53.7%和1.7%;Glu-B1位点存在11种亚基,即6+8、6+8*、7、7+8、7*+8、7+8*、7*+8*、7+9、7*+9、14+15和17+18,分别占0.6%、1.1%、1.1%、6.9%、14.3%、2.3%、10.2%、5.7%、38.9%、17.2%和1.7%;Glu-D1位点存在4种亚基,分别为2+12、3+12、4+12和5+10,依次占84%、0.6%、5.7%和9.7%。三个位点共存在18种HMW-GS类型,构成36种组合形式,组合1/7*+9/2+12和N/7*+9/2+12频率最高,均占13.1%;低于3份品种(系)数量的组合类型占总组合数50.0%。2.在陕西不同地区小麦中,Glu-A1、Glu-B1和Glu-D1位点亚基种类及组合分布比例也不同。陕南地区存在24种组合类型,1/7*+9/2+12和N/7*+9/2+12类型为主,频率分别为15.9%和12.7%;关中地区存在21种组合类型,组合1/7*+9/2+12和N/7*+9/2+12为主,频率分别为24.2%和15.4%;渭北旱塬地区存在15种组合类型,1/7+8*/2+12类型为主,频率为19.0%。3.在陕西小麦品种(系)中,Glu-A3位点存在4种等位变异,即Glu-A3a、Glu-A3b、Glu-A3c和Glu-A3d,依次占12.6%、1.7%、58.3%和27.4%;Glu-B3位点存在8种变异类型,即Glu-B3a、Glu-B3b、Glu-B3d、Glu-B3e、Glu-B3f、Glu-B3g、Glu-B3i和Glu-B3j,分别占4.6%、2.9%、45.7%、0.6%、2.9%、8.5%、4.0%和30.8%。两个位点共存在12种等位变异,构成21种组合形式,组合Glu-A3c/Glu-B3d、Glu-A3c/Glu-B3i频率较高,分别占23.4%和18.3%,低于3份材料的组合类型占总组合数的71.4%。4.在陕西不同地区小麦中,Glu-A3和Glu-B3位点等位变异种类及组合分布比例也不同。陕南地区存在16种组合类型,Glu-A3c/Glu-B3j、Glu-A3c/Glu-B3g类型较为普遍,频率分别为19.0%和15.9%;关中地区存在15种组合类型,以Glu-A3c/Glu-B3d、Glu-A3c/Glu-B3j类型为主,分别占24.1%和20.9%;渭北旱塬地区存在8种类型,最主要的类型为Glu-A3c/Glu-B3d,占52.3%。5.通过不断调试PCR反应体系和程序,最终构建了一次PCR可同时间接检测7个与强筋有关基因(位点)Ax1/Ax2*、Bx7OE、Dx5、Glu-A3d、Glu-B3i和Glu-B3j的体系,该体系检测的结果表明,不但12份对照检测的结果与前人研究的一致,而且62份陕西品种检测的结果与本研究采用SDS-PAGE和单一PCR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说明本研究构建的多重PCR体系结果稳定可靠。本研究采用SDS-PAGE与STS标记方法相结合,检测陕西小麦HMW-GS组成,明确了陕西小麦HMW-GS的组成和分布特点,并发现了陕西小麦存在7*和8*亚基;利用分子标记,首次系统分析了陕西小麦Glu-A3和Glu-B3位点编码LMW-GS基因的组成和分布;构建了一套与面筋强度相关基因(位点)的多重PCR检测体系,涉及5个位点Glu-A1、Glu-B1、Glu-D1、Glu-A3和Glu-B3,包括直接检测6个基因(位点)Axnull、Bx7OE、Dx5、Glu-A3d、Glu-B3i和Glu-B3,可达到最终检测Ax1或Ax2*、Bx7OE、Dx5(+Dy10)、Glu-A3d和Glu-B3i基因及是否为1B?1R易位系的目的。本研究获得的结果,对小麦品种品质遗传改良、栽培和食品加工等提供依据。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2-23
  1.1 高分子量谷蛋白研究进展  12-16
    1.1.1 命名、分类、研究方法及分布  12-14
    1.1.2 与品质的关系  14-15
    1.1.3 分子标记  15-16
  1.2 低分子量谷蛋白研究进展  16-20
    1.2.1 命名、分类、研究方法及分布  16-18
    1.2.2 与品质的关系  18-19
    1.2.3 分子标记  19-20
  1.3 多重PCR 研究进展  20-21
    1.3.1 概念和原理  20
    1.3.2 多重PCR 开发技巧  20-21
    1.3.3 与小麦品质相关的多重PCR 体系的开发  21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1-22
  1.5 本研究技术路线  22-23
第二章 陕西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检测与分布分析  23-32
  2.1 材料和方法  24-25
    2.1.1 材料  24
    2.1.2 方法  24-25
  2.2 结果与分析  25-29
    2.2.1 HMW-GS 的检测  25-28
    2.2.2 HMW-GS 的分布分析  28-29
  2.3 讨论  29-30
    2.3.1 HMW-GS 鉴定方法对比  29-30
    2.3.2 陕西小麦HMW-GS 组成现状及育种目标  30
  2.4 小结  30-32
第三章 陕西小麦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检测与分布分析  32-41
  3.1 材料和方法  33-35
    3.1.1 材料  33
    3.1.2 方法  33-35
  3.2 结果分析  35-39
    3.2.1 Glu-A3 位点等位基因检测  35-36
    3.2.2 Glu-B3 位点等位基因检测  36-38
    3.2.3 Glu-A3 和Glu-B3 位点等位基因的分布分析  38-39
  3.3 讨论  39-40
    3.3.1 低分子谷蛋白亚基鉴定方法对比  39
    3.3.2 陕西小麦低分子谷蛋白亚基基因组成现状及育种目标  39-40
  3.4 小结  40-41
第四章 强筋小麦多重PCR 体系的建立与验证  41-48
  4.1 材料与方法  42-44
    4.1.1 材料  42
    4.1.2 方法  42-44
  4.2 结果与分析  44-45
    4.2.1 多重PCR 体系的建立  44-45
    4.2.2 多重PCR 体系的验证  45
  4.3 讨论  45-47
    4.3.1 多重PCR 体系的有效性  45-46
    4.3.2 多重PCR 体系的实用性  46
    4.3.3 构建多重PCR 体系的一些建议  46-47
  4.4 小结  47-48
第五章 结论  48-49
  5.1 本研究的结论  48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48-49
参考文献  49-55
附件  55-60
致谢  60-61
作者简介  61

相似论文

  1.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2.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3.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4.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5.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6. 10t/hm~2冬小麦氮素营养特性及诊断和氮肥运筹研究,S512.1
  7. 重组脂肪氧合酶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在小麦粉中的应用,TS201.25
  8. 麦胚多糖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TS210.1
  9. 山药蛋白质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TS255.1
  10. 解磷菌K3的溶磷特性及其在不同土壤中定殖研究,S144.9
  11. 小麦群体生长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S512.1
  12.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S435.121
  13. 豫、鄂、渝三省(市)小麦白粉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S435.121
  14. 新疆小麦1Dx5基因的分离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S512.1
  15.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的调控效应研究,S512.1
  16.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积累的调控效应研究,S512.1
  17. 花前干旱锻炼对花后干旱逆境下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S512.1
  18. 小麦主茎和分蘖根系发育的差异及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贡献,S512.1
  19. 两类不同小麦品种花后群体生理特性和物质积累运转规律的研究,S512.1
  20. 涉及大赖草7Lr染色体的普通小麦—大赖草易位系的分子细胞学鉴定,S512.1
  21. 一个新的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的发现与分子标记定位,S512.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小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