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胶州湾和东太平洋海隆(~13°N)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作 者: 李友训
导 师: 秦松
学 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专 业: 海洋生物学
关键词: 沉积物 微生物多样性 分子生物学技术 环境因子 胶州湾 东太平洋海隆
分类号: Q938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581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多样的微生物是构成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元素。海洋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演变深刻的反映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变迁。本文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了近海沉积物生态系统——胶州湾沉积物中细菌的多样性、群落结构的时空演替规律以及远洋深海沉积物生态系统——东太平洋海隆北纬13o附近深海沉积物中细菌和古细菌群落结构沿沉积物断层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两处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都与环境因子有显著的相关性,是反映海洋沉积物环境特征的重要(分子)标志物,并且可能在这些环境中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重要过程。1.从胶州湾不同区域的8个代表性站点采集4个季度的沉积物样品。提取总基因组DNA,利用16S rDNA作为分子标记,采用克隆文库对胶州湾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的组成、空间分布和季节演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沉积物中的细菌具有高度多样性,来自于13个细菌门,同时还有28%的未鉴定克隆,表明胶州湾沉积物中蕴藏着巨大的微生物资源。其中已鉴定的优势种群是α-、β-、γ-、δ-变形细菌、绿弯菌、厚壁菌、蓝细菌和放线菌。同时还包括酸杆菌、拟杆菌、浮霉菌、疣微菌、芽单胞菌、绿菌、梭杆菌、异常球菌-栖热菌等类群的存在。将各克隆库的组成与温度、总碳、总氮等环境因子结合分析,结果显示细菌群落结构更替的主要驱动力是季节变化所带来的温度等环境因子的演变。对数据库中与本研究所获得序列具有最近亲缘关系序列的来源环境进行分析表明,胶州湾中细菌群落受航运活动、水产养殖、重金属污染等人类活动的明显影响,同时这些活动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特异性,比如C4和D6等站点明显受到航运活动的影响,而A3和Y1等站点则容易受到沿岸径流所带来的淡水和油污染的影响。2.分别利用PCR-DGGE和克隆文库技术对东太平洋海隆北纬13o附近深海柱状沉积物样品中细菌和古菌群体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微生物群落沿四个分别代表不同沉积年代断层明显的成层分布,与环境因子结合分析表明这种成层分布与氧化还原性质等地球化学特征的成层分布相吻合,提示我们该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受到环境因子的巨大作用,同时也表明这些微生物可能参与该生态系统中硫、金属元素代谢等过程。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四个断层中的微生物群落中呈现出很多与热液活动相关的个体(其中34.7%的细菌序列和31%的古菌序列与来源于各种热液环境的序列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但总体群落结构分析表明该区域可能属于热液活动影响区域的边缘,处于从热液活动环境到普通的低温沉积物环境的过渡区域。3.将在胶州湾和东太平洋海隆北纬13o附近海洋沉积物生态系统中都存在的优势细菌类群(α-、β-、γ-、δ-变形细菌和放线菌、绿弯菌、厚壁菌、酸杆菌、浮霉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和背景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处沉积物中的细菌优势种群虽然在大类群上很多是相同的,但是可能由于两处沉积物中不同物理化学等环境因子的选择作用(如胶州湾的近海特征和人为活动,东太平洋深海特点和热液活动),而导致优势种群在系统发育关系上距离比较远。这表明独特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别是优势种群的群落结构信息是描述特定环境生态系统的重要方面。本研究表明在全球环境变迁中,自然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都在深刻改变着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本文阐述了在环境变迁特定时期两处沉积物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时空差异,为研究大范围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在两处沉积物环境中进行微生物参与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43
  第一节 微生物与微生物多样性  10-14
    1.1 微生物与微生物的重要性  10-11
    1.2 微生物多样性与微生物生态学  11-14
  第二节 海洋微生物与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  14-18
  第三节 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8-31
    3.1 传统方法  18-19
    3.2 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19-29
    3.3 环境基因组学方法  29-31
  第四节 胶州湾水文和生态特征  31-33
  第五节 东太平洋海隆北纬13 度附近的水文和地质特征  33-34
  参考文献  34-43
第二章 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多样性及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  43-89
  1 材料与方法  44-50
    1.1 实验材料  44
    1.2 实验方法  44-50
  2. 实验结果  50-78
    2.1 样品的采集  50
    2.2 DNA 的提取、纯化和PCR 扩增  50-51
    2.3 克隆文库的构建及测序  51
    2.4 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  51-72
    2.5 数据库中与本研究中所获得的序列具有最近亲缘关系的序列所在生存环境所提供信息的主成分(PCA)分析  72-75
    2.6 胶州湾沉积物克隆文库组成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  75-76
    2.7 细菌类群的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CCA)  76-78
  3. 讨论  78-81
    3.1 胶州湾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  78-79
    3.2 细菌群落结构的时空差异  79
    3.3 细菌群落结构分析与胶州湾沉积物环境  79-81
    3.4 细菌群落变化与环境中物理化学因子的关系  81
  4. 结论  81-82
  参考文献  82-89
第三章 东太平洋海隆北纬13°附近深海柱状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垂直分布的研究  89-126
  1. 材料与方法  90-98
    1.1 实验材料  90-92
    1.2 实验方法  92-98
  2 实验结果  98-109
    2.1 沉积物样品的地质化学特征  98
    2.2 四个断层中细菌165 V3 可变区的DGGE 分离  98-99
    2.3 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99-103
    2.4 古细菌的群落结构和统计分析  103-109
  3. 讨论  109-112
    3.1 东太平洋海隆北纬13 度附近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多样性  110-111
    3.2 东太平洋海隆北纬13° 附近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沿断层的分布  111
    3.3 热液活动对该沉积物采样区域的影响和本研究地质学提示  111-112
  4. 结论  112-114
  参考文献  114-126
本文主要结论  126-128
致谢  128-129
已经发表和完成的文章  129

相似论文

  1. 闽江口互花米草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通量研究,X502
  2. 几种环境因子对尼罗罗非鱼受精、孵化及幼鱼生长的联合效应研究,S917.4
  3. 连作花生红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微生物制剂对连作花生的影响,S565.2
  4. 模拟土壤环境对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的影响,S154.3
  5. 杜塘水库沉积物—水界面氮磷释放通量研究,X524
  6. 东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吸附与释放规律研究,X524
  7. 滩涂土壤养分与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变异及评价研究,S158
  8. 土壤有机营养添加物对土壤微生态的修复效果与机制分析,S143
  9. 连作烟田烟草青枯病的生态控制技术及其微生态机制,S435.72
  10. 太湖北部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X832
  11. 南方红黄壤地区土壤微生物碳素循环相关基因多样性研究,S154.3
  12. 沉积物岩心灰度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在东海内陆架高分辨沉积记录中的应用,P736.21
  13. 湛江地区大型饮用水供水水库污染状况研究与管理,X524
  14. 赣江流域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Q958.8
  15. 东、黄海大气沉降中营养盐的研究,P734.2
  16. 竹炭对梨园土壤碳—氮—磷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X172
  17. 钱塘江沉积物多氯联苯的释放规律及其污染控制研究,X524
  18. 太湖入湖口沉积物磷素释放与模型耦合研究,X132
  19. 骏枣光合生理特性研究,S665.1
  20.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团聚体影响因素及其稳定性的研究,P343.5
  21. 胶州湾60年岸线变化对水动力影响研究,TV133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生态学和地区分布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