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

作 者: 鞠晴江
导 师: 杜肯堂
学 校: 四川大学
专 业: 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区域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 空间结构
分类号: F20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965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论文在对基础设施的基本内涵和理论文献进行阐释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结构失衡问题,采用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作用机制,就基础设施对区域增长和减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区域空间开发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城市和农村在产业和空间上的不同特性,对以基础设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公共政策进行了探讨。第一,论文从基础设施的特征和属性出发,揭示了基于区域层面进行基础设施研究的重要意义。认为,基础设施不仅涵盖了有形的物质设施和机构,而且涵盖了这些设施和机构所提供的有形或无形的产品或服务。经济学界对基础设施本质特征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共识奠定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基础,也推动了基础设施理论和实践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及其服务的空间依附性,以及基础设施产业的多样性,使基础设施的发展规律具有明显的区域特性。立足区域层面,探讨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作用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第二,论文梳理了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基础设施发展政策,分析了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成效,对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结构失衡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认为,不同区域及产业门类的基础设施在建设力度和速度上的显著差异,导致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以致基础设施发展呈现出“空间二元结构”和“产业二元结构”的双重特征。空间结构失衡表现为基础设施在三大地带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以及城市内部不同地域之间的两极化现象;产业结构失衡表现为经济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发展差距拉大。当前,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对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具有重大意义。第三,论文从经济增长和减缓贫困的内在关系出发,对基础设施影响区域增长和减贫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并借鉴世界银行在基础设施发展战略上的实践经验,认为,经济增长是减缓贫困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基于减贫的经济增长目标的根本保障。基础设施的区域增长效应体现在投资拉动和提供服务所带来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其他要素生产力和影响市场供求上。基础设施投资固然重要,但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更为关键。基础设施服务具有区域性,只有适应区域发展客观需要、体现区域产业和空间特性的基础设施服务,才能有力推动区域增长和减贫。实证研究表明,四川道路基础设施在经济增长和减缓贫困中发挥了显著作用。第四,论文分析了基础设施与区域产业结构的作用机制,认为基础设施对区域产业结构具有静态和动态效应。基础设施各行业是产业结构的直接组成部分,处于产业链上游,其建设和发展可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向整个产业链渗透,推动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适应当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运输基础设施应加快建设力度,推动行业整合,构建现代化的区域物流系统;能源基础设施应加快结构调整,优化电力基础设施发展;技术基础设施要适应新兴技术带来的巨大挑战,通过公共政策调整,保障企业顺利获取新兴技术能力,提升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第五,论文针对基础设施与区域空间开发及结构的内在关系,对基础设施作用下的区域空间结构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分析,提出了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基础设施建设思路。认为,基础设施在微观上通过对运输成本、聚集效益和规模经济的作用而影响企业的区位选择,在宏观上引起区域空间差异,形成形态各异的区域空间格局。针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发展要求,优化开发区应侧重在现有基础设施规模上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协同配套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开发区应充实基础设施,经济性和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并重,改善投资环境,发挥集聚经济效益;限制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应侧重于满足特色产业发展和人口有序转移的需要,强调基础设施的社会效益;禁止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生态原则,着力为当地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要防止因人类经济活动失当而破坏主体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第六,论文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内涵出发,对基础设施在工业化、城乡劳动力流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会提高制造业生产成本,阻碍工业化进程,而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能促使城市早日达到工业化高收入的均衡状态;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保证,能缓解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的压力,引导城乡劳动力合理流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引入市场机制、实施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构建可持续性城市基础设施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第七,论文从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出发,对基础设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基础设施是新农村建设中实现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包括四川在内的广大西部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亟待改善。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在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协同作用,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功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建立村民参与的运行机制,并进行融资体制创新。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2-5
Abstract  5-12
前言  12-18
  一、选题背景  12-13
  二、结构与内容  13-15
  三、主要创新观点  15-18
第一章 基础设施概述  18-53
  第一节 基础设施基本内涵  18-31
    一、基础设施的界定  18-23
    二、基础设施的特征  23-28
    三、基础设施的经济属性  28-31
  第二节 基础设施主要类型  31-35
    一、职能性划分  31-32
    二、经济属性划分  32-33
    三、地域性划分  33-35
  第三节 基础设施研究成果综述  35-53
    一、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研究  35-42
    二、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42-49
    三、基础设施发展模式研究  49-53
第二章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现实问题  53-67
  第一节 基础设施发展政策  53-56
    一、基础设施的宏观发展政策  53-54
    二、基础设施的区域发展政策  54-56
    三、基础设施的行业发展政策  56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  56-63
    一、经济性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大幅提高  56-59
    二、社会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  59-61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61-62
    四、农村基础设施状况有效改善  62-63
  第三节 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结构失衡  63-67
    一、三大地带基础设施空间失衡  63-65
    二、城市与农村基础设施空间失衡  65
    三、城市内部基础设施空间失衡  65-66
    四、基础设施内部产业失衡  66-67
第三章 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  67-92
  第一节 基础设施影响区域增长的理论分析  67-72
    一、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效应  67-69
    二、基础设施对区域增长作用的客观评价  69-72
  第二节 基础设施影响区域减贫的理论分析  72-83
    一、贫困与减贫战略概述  72-76
    二、经济增长与减贫  76-79
    三、基础设施与区域增长和减贫:国际经验借鉴  79-83
  第三节、基础设施影响区域增长和减贫的实证研究  83-92
    一、引言  83-85
    二、道路基础设施对区域增长和减贫的影响  85-86
    三、道路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检验  86-88
    四、道路基础设施对区域增长和减贫的贡献性分析  88-90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90-92
第四章 基础设施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92-115
  第一节 基础设施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  92-96
    一、基础设施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  92-94
    二、基础设施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实践分析  94-96
  第二节 运输基础设施发展及结构调整  96-102
    一、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成效  96-100
    二、运输基础设施发展和结构调整方向  100-102
  第三节 能源基础设施发展及结构调整  102-108
    一、能源工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02-104
    二、电力基础设施发展分析  104-108
  第四节 技术基础设施发展:微观考察  108-115
    一、引言  108-109
    二、技术基础设施的理论基础  109-110
    三、新兴技术条件下技术基础设施面临的挑战  110-112
    四、构建新兴技术基础设施的政策建议  112-115
第五章 基础设施与区域空间开发  115-145
  第一节 空间开发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  115-119
    一、空间开发的基本内容  115-116
    二、区域空间结构及其演化规律  116-119
  第二节 基础设施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  119-131
    一、基础设施对区域空间结构影响的研究述评  119-123
    二、交通基础设施与交通经济带发展  123-128
    三、信息基础设施的空间效应分析  128-131
  第三节 基础设施作用下的区域空间形态:现实考察  131-140
    一、我国“点—轴”空间结构系统  131-133
    二、城市集聚区的空间结构框架  133-137
    三、主要大都市的空间布局规划  137-140
  第四节 基础设施建设与空间开发功能区划  140-145
    一、空间开发功能区划的理论分析  140-142
    二、基础设施建设与空间开发功能区划实践  142-145
第六章 基础设施与城镇化健康发展  145-176
  第一节 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内涵  145-148
    一、城镇化根本动力:工业化  145-147
    二、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  147-148
  第二节 城市基础设施对工业化影响的模型分析  148-160
    一、引言  149-150
    二、模型的基本假设  150-151
    三、两技术条件下市场均衡模型分析  151-155
    四、城市基础设施作用机制分析及结论  155-160
  第三节 基础设施与城乡劳动力合理流动  160-168
    一、城乡联系与劳动力流动  160-162
    二、城乡劳动力流动模型:基础设施政策启示  162-168
  第四节 基础设施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168-176
    一、基础设施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  168-171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困境  171-173
    三、城市可持续性基础设施发展对策  173-176
第七章 基础设施与新农村建设  176-193
  第一节 基础设施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76-180
    一、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背景  176-178
    二、基础设施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  178-180
  第二节 基础设施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180-185
    一、引言  180-181
    二、相关文献评述  181-182
    三、模型、数据和估计结果  182-184
    四、分析结论  184-185
  第三节 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现状:以四川为例  185-188
    一、投资总量不足、人均规模小  185-187
    二、发展水平滞后于经济增长的需要  187-188
    三、投资结构不合理、综合效益差  188
  第四节 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的公共政策选择  188-193
    一、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发展要求  188-190
    二、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政策探析  190-193
附录  193-196
参考文献  196-205
读博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05-208
后记  208

相似论文

  1. 安徽省体育产业结构研究,G812.7
  2. 我国三次产业变化与就业之研究,F249.2
  3. 山西省体育产业结构和布局政策选择的研究,G80-05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份额的演变及原因分析,F249.2
  5. 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研究,F832;F205
  6. 中部地区融合金融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升级研究,F832.2
  7. 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F327
  8. 基于石油开采的大庆市城市空间结构脆弱性研究,TU984.113
  9. 大跨钢结构施工卸载过程力学分析,TU391
  10. 1990年以来吉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F127
  11. 低碳经济视角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优化研究,F205
  12. 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F752
  13. 基于金融支持的辽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F224
  14.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中山市政府外贸管理的问题与对策,F752.8
  15. 青岛市发展低碳经济研究,F205
  16. 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F127
  17. 江门不锈钢产业优化与发展模式研究,F224
  18. 环境规制视角下产业结构调整与外向型经济发展,F224;X2
  19.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研究,X321;F124
  20. 基于南昌现有城市空间结构的道路交通优化研究,U491.12
  21. 移动互联网中流媒体版权保护的研究,TN929.5;F20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国民经济管理 > 生产布局和区域经济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