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要素投入与我国城市经济增长

作 者: 秦敬云
导 师: 陈甬军
学 校: 厦门大学
专 业: 产业经济学
关键词: 城市经济增长 要素贡献 要素效率
分类号: F22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917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由于缺乏对各要素在我国城市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与贡献度的研究,导致近年来我国各城市在制定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时不能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因此,对我国城市经济增长过程中各要素的供求机制、各要素间的作用机制以及在要素作用下城市经济增长机制的研究,对我国城市经济增长中各要素的贡献、要素利用效率的分析,有利于我国城市政府采取政策措施促进适合本城市经济增长的相关要素的集聚,进而通过要素投入的规模效益、集聚效益来促进我国城市经济的增长。为此,本文第二章首先介绍了经济基础理论、投入产出模型、累积因果效应模型和凯恩斯乘数模型等城市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并认为缺少从要素角度对城市经济增长的探讨是这些城市经济增长模型的缺陷。新古典城市经济增长模型尽管是从要素的角度来研究城市经济增长,但它并没有将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加以考虑。第三章在充分考虑相对于宏观经济增长而言城市经济增长中要素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基础上,借用了小型开放经济模型来分析城市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要素供求机制,并在增加了土地要素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框架下分析了各要素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最后据此建立了要素角度的城市经济增长机制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在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对1984~2004年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在第四章采用永续盘存法估算了35个样本城市自1978年到2004年的资本存量数据,并处理得到了各城市的以1978年价格为基准的产出、历年的非农产业从业劳动力、城市建成区面积等数据。第五章则利用第四章得到的数据,首先通过面板数据分析测算了索洛方程中各要素的弹性系数,并通过将其与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下通过岭回归模型测算得到的弹性系数以及国际、国内学者相关实证研究的结果相对比来证实这一结果的可靠性。第六章则利用第五章测算得到的我国城市经济增长中各要素弹性系数来计算各城市经济增长中的要素贡献,同时利用第四章处理得到的产出、资本存量、非农产业从业劳动力和城市建成区面积等数据来分析要素效率,并简要分析了我国城市经济增长要素投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第七章则根据第四~六章的分析结论,提出促进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应该是促进要素的集聚和提高要素的集聚效益,并重点就与城市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区位与区位创造、调整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产业集聚、城市信息化和区域协作与城市群发展等对策措施进行了分析。本文的主要观点有:(1)对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是必要的,而且土地是城市经济增长要素分析中不可或缺的。(2)要素的高度流动性会对城市经济增长带来重要的影响,因此要素在城市经济增长中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3)通过C-D生产函数模型从多个角度测算的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各要素对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中,资本大约40~60%,劳动力5~15%,土地5~15%,技术进步20~40%。(4)我国城市经济增长中劳动力和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趋势并不显著。尽管与国外的资本产出比相比我国城市经济增长中的资本产出比仍然偏低,但资本产出比的持续上升则表明资本利用效率可能存在不断下降的趋势。(5)为促进我国城市经济持续增长,应通过区位与区位创造、调整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区域协作和城市群发展、产业集聚和城市信息化等政策措施,以促进要素的集聚、协调各要素的贡献和提高要素的集聚效益为目标。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4-6
Abstract  6-18
第1章 导论  18-40
  1.1 城市与城市经济  18-23
    1.1.1 城市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  18-20
    1.1.2 城市经济与城市经济增长  20-23
    1.1.3 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政策取向  23
  1.2 论文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23-34
    1.2.1 我国的城市化与城市经济增长  23-27
    1.2.2 促进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政策分析  27-31
    1.2.3 我国城市经济增长中政策问题的原因及后果  31-33
    1.2.4 研究意义  33-34
  1.3 文献回顾  34-36
    1.3.1 经济增长方面的文献回顾  34
    1.3.2 城市经济与城市经济增长方面的文献回顾  34-36
    1.3.3 经济增长中要素贡献方面的文献回顾  36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36-38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38-40
    1.5.1 可能的创新点  38
    1.5.2 不足之处  38-40
第2章 城市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中的要素分析  40-61
  2.1 经济基础模型  40-45
    2.1.1 基础部门和非基础部门  40-41
    2.1.2 基础部门的度量  41-43
    2.1.3 经济基础模型与城市经济增长  43-44
    2.1.4 经济基础理论的局限性  44-45
  2.2 投入产出模型  45-49
    2.2.1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45-47
    2.2.2 城市经济增长中的投入产出模型应用研究  47-48
    2.2.3 对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评论  48-49
  2.3 其它城市经济增长模型  49-54
    2.3.1 凯恩斯乘数增长模型  49-51
    2.3.2 城市经济增长的累积因果效应  51-54
  2.4 简要评论  54-56
  2.5 要素分析与城市经济增长  56-61
    2.5.1 要素流动与城市经济增长  56-58
    2.5.2 新古典城市经济增长理论中的生产要素分析  58-60
    2.5.3 新古典城市经济增长理论要素分析的缺陷  60-61
第3章 城市经济增长中的要素作用机制  61-95
  3.1 城市经济与小型开放经济模型  61-65
    3.1.1 小型开放经济模型  61-62
    3.1.2 城市经济与小型开放经济模型  62-64
    3.1.3 小型开放经济框架下城市经济要素分析的先决条件  64-65
  3.2 城市资本运行机制  65-68
    3.2.1 小型开放经济中的储蓄与投资  65-66
    3.2.2 小型开放经济框架下的城市资本供求  66-68
  3.3 劳动力  68-74
    3.3.1 城市经济增长与城市劳动力  68-71
    3.3.2 城市劳动力转移的期望工资模型  71-74
  3.4 土地  74-83
    3.4.1 城市土地  74-77
    3.4.2 城市土地供求及其均衡  77-83
  3.5 技术  83-84
    3.5.1 技术概念及其特征  83
    3.5.2 城市经济增长中的技术  83-84
  3.6 城市经济增长的要素间作用机制  84-91
    3.6.1 土地变量的增加  84-85
    3.6.2 模型及其假设  85-87
    3.6.3 要素间作用关系式的推导  87-89
    3.6.4 短期与长期情况下城市经济增长的要素作用  89-91
  3.7 要素作用角度的城市经济增长机制  91-95
第4章 要素投入与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数据处理  95-124
  4.1 分析方法及样本城市  95-98
    4.1.1 分析方法  95-96
    4.1.2 样本城市及其数据的采集  96-98
    4.1.3 分析角度  98
  4.2 总产出、劳动力与土地利用面积的数据处理方法  98-101
    4.2.1 非农产业增加值  98-99
    4.2.2 非农产业从业劳动力  99
    4.2.3 城市建成区面积  99-101
  4.3 资本存量的估算  101-116
    4.3.1 基年的选择及其资本存量K_0的确定  102-103
    4.3.2 资本存量形成的投资指标  103-110
    4.3.3 资本形成价格指数  110-114
    4.3.4 资本折旧率  114-115
    4.3.5 资本存量的估算  115-116
  附录4A 样本城市资本存量估算结果  116-124
第5章 要素投入与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弹性系数的估算与对比分析  124-158
  5.1 C-D生产函数中要素弹性系数的测算  124-136
    5.1.1 样本城市整体分析结果情况  125-126
    5.1.2 东部城市与中西部城市的对比  126-128
    5.1.3 分时间阶段的考察  128-130
    5.1.4 广东、江苏、浙江三省间的对比  130-131
    5.1.5 省会城市与非省会城市的对比  131-132
    5.1.6 不同规模城市间的对比分析  132-133
    5.1.7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城市间的对比分析  133-135
    5.1.8 东部城市副省级以上城市与其它城市的对比  135-136
  5.2 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要素分析  136-148
    5.2.1 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测算要素弹性存在的问题  136-137
    5.2.2 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  137
    5.2.3 样本数据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回归分析  137-146
    5.2.4 C-D生产函数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分析结果对比的整体结论  146-148
  5.3 与现有文献关于(城市)经济增长实证研究的对比  148-152
    5.3.1 国外有关经济增长要素贡献与规模经济性的实证研究  148-149
    5.3.2 对我国经济增长规模经济性的实证分析结果  149-151
    5.3.3 对规模经济性的讨论  151-152
    5.3.4 资本与劳动力弹性系数的对比  152
    5.3.5 对比分析结论  152
  5.4 整体结论及其评价  152-156
    5.4.1 整体结论  152-153
    5.4.2 拟合优度  153-154
    5.4.3 分析结果的可信度  154
    5.4.4 分析结果的适用范围  154-156
  附录5A-1 要素分析中的异方差与序列相关问题  156-158
第6章 我国城市经济增长中的要素投入分析  158-177
  6.1 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  158-161
    6.1.1 要素贡献率测算角度的选取  158
    6.1.2 要素贡献率的测算方法  158-159
    6.1.3 要素贡献测算结果及其讨论  159-161
  6.2 我国城市经济增长中的要素利用效率  161-173
    6.2.1 土地利用效率的比较  161-165
    6.2.2 劳动力  165-167
    6.2.3 资本  167-173
  6.3 我国城市经济增长中要素投入所面临的问题  173-177
    6.3.1 土地  173-175
    6.3.2 劳动力  175
    6.3.3 资本  175-177
第7章 促进我国城市经济的持续增长  177-195
  7.1 要素的集聚与效率的提高  177-179
    7.1.1 要素投入的增加  177-178
    7.1.2 要素效率的提高  178-179
  7.2 促进要素集聚的政策选择  179-195
    7.2.1 区位与区位创造  179-183
    7.2.2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83-187
    7.2.3 产业集聚  187-191
    7.2.4 城市信息化  191-192
    7.2.5 区域协作与城市群  192-195
参考文献  195-208
后记  208-209

相似论文

  1. 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政税收政策研究,F812.0
  2.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问题研究,F124.7
  3. 中国城市产业结构、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F124
  4. 宁波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研究,F752.8
  5. 中国经济增长中生产要素贡献的实证研究,F124
  6. 城市集聚经济与城市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F124;F299.2
  7. 重庆城市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率研究,F299.27
  8. 房地产业与城市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研究,F293.3;F299.2
  9. 河北省经济增长因素分析,F127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研究,F121.3
  11. 中国农业增长的因素分析,F320
  12.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劳动价值论及其发展与应用,F240
  13.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F299.2
  14. 全要素生产率与江苏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F127
  15. 新疆经济增长因素分析,F127
  16. FDI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F127
  17. 我国超大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研究,F299.2
  18. 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要素贡献研究,F424;F323
  19.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变动研究,F299.2;F121.3
  20. 中国企业并购的价值研究,F275
  21. 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F299.2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