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北京山区森林健康评价研究

作 者: 甘敬
导 师: 马履一;余新晓
学 校: 北京林业大学
专 业: 森林培育
关键词: 森林健康 模糊综合评价 景观区划 多尺度 北京山区
分类号: S75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630次
引 用: 1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系统科学、景观生态学等理论为依据,以样地调查、北京市“十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和其它途径收集的图件为基础数据,从探讨森林健康的内涵与实质入手,在对森林景观进行区划的基础上,确立评价指标,采用正态分析及等距分组法确定评价指标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健康等级隶属度,并将北京山区森林健康评价等级划分为优质、健康、亚健康、不健康和疾病五级,从森林经营小班、景观和区域三个尺度对北京山区森林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旨在为北京市森林健康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运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与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以地类、森林类型、起源和优势树种作为北京山区森林景观区划的主要因子,区划得到北京山区共18个森林景观类型。森林景观分类精度达到83%以上。(2)在森林经营小班尺度上,以现代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从完整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初步构建健康评价指标14个,经筛选,得到小班健康评价指标8个;在景观尺度上,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从结构与格局、功能与过程两个方面初步构建健康评价指标6个,经筛选,得到景观健康评价指标4个。(3)在森林经营小班尺度上,建立了森林景观类型林分蓄积量—生物量回归模型、灌木层生物量—灌木高度回归模型、草本层生物量—草本高度回归模型各18类,以推求单位面积总生物量;建立了树高、胸径—叶面积指数回归模型18类,以推求小班叶面积指数。在景观尺度上,采用景观格局计算公式得到了分形维数、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均匀度各18个指标值;通过统计各类景观样地每木调查数据的病虫害等级数量比例,计算其模糊隶属度的相对位置而得到了病虫害程度18个指数。(4)在小班尺度上,将小班评价指标分类为定性描述指标、无限制可比定量指标和半限制可比定量指标三种。确立了无限制可比定量指标、半限制可比定量指标标准各5级,在景观尺度上,确立分形维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指标标准各5级。(5)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得到:小班健康评价指标权重向量为A_p=(0.0211 0.0646 0.2476 0.0333 0.3000 0.0861 0.2123 0.0349);景观健康评价指标权重向量为A_L=(0.1250 0.3750 0.4375 0.0625);北京山区森林整体健康评价指标权重向量为A_T=(0.0719 0.0602 0.0632 0.0618 0.0495 0.0670 0.0414 0.0476 0.0640 0.05230.0493 0.0496 0.0536 0.0477 0.0451 0.0668 0.0677 0.0411)。(6)评价结果表明:在小班尺度上,北京山区30164个森林经营小班中,处于亚健康的最多,达11265个,面积比例为42.21%,属于优质和疾病的小班较少,面积比分别占10%左右。在景观尺度上,北京山区18类森林景观中属于健康的4类,亚健康的12类,不健康的2类,无优质和疾病的景观类型。在区域尺度上,北京山区整体的健康状况为亚健康。以上结论说明北京市急需进行森林健康可持续经营,提高森林健康等级。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8
目录  8-12
引言  12-1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0
  1.1 森林健康内涵与实质  13-16
    1.1.1 面向目标途径的概念  13-15
    1.1.2 面向生态系统途径的概念  15
    1.1.3 综合途径的概念  15-16
  1.2 森林健康研究现状  16-20
    1.2.1 美国森林健康研究现状  16-17
    1.2.2 德国森林健康研究现状  17
    1.2.3 我国森林健康研究现状  17-18
    1.2.4 北京山区森林健康研究现状  18-20
  1.3 森林健康监测研究现状  20-23
    1.3.1 美国森林健康监测  20-21
    1.3.2 德国森林健康监测  21
    1.3.3 欧洲森林健康监测  21
    1.3.4 我国森林健康监测  21-23
  1.4 森林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23-27
    1.4.1 评价指标  23-26
    1.4.2 评价方法  26-27
  1.5 森林健康评价存在的问题  27-30
    1.5.1 对森林健康本身的认识途径不统一  27-28
    1.5.2 森林健康及其评价研究的概念框架不明  28-29
    1.5.3 森林健康的评价标准不统一  29
    1.5.4 森林健康的评价体系不完整  29-30
2 理论基础  30-48
  2.1 系统科学理论  30-32
    2.1.1 系统科学理论的内涵  30-31
    2.1.2 森林健康与系统科学理论的关系  31-32
  2.2 基础生态学理论  32-34
    2.2.1 生态系统的结构  32-33
    2.2.2 生态位理论  33-34
  2.3 景观生态学  34-36
    2.3.1 森林健康与景观结构和格局  34-35
    2.3.2 森林健康与尺度效应  35
    2.3.3 森林健康与干扰  35-36
  2.4 恢复生态学  36-37
    2.4.1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36-37
    2.4.2 森林健康与恢复生态  37
  2.5 近自然经营理论  37-39
    2.5.1 近自然经营的涵义  38
    2.5.2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技术要点  38-39
  2.6 生态经济学  39-41
    2.6.1 生态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和生态学的比较  39-40
    2.6.2 森林健康与生态经济学  40-41
  2.7 可持续发展  41-43
    2.7.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1-42
    2.7.2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和指标体系  42
    2.7.3 森林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42-43
  2.8 森林文化  43-45
    2.8.1 森林文化的涵义  43-44
    2.8.2 森林健康与森林文化的关系  44-45
  2.9 社会生态学理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45-46
    2.9.1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45-46
    2.9.2 复合生态系统机理  46
  2.10 小结  46-48
3 研究区概况  48-55
  3.1 自然概况  48-51
    3.1.1 地理位置  48
    3.1.2 地质地貌  48
    3.1.3 土壤  48-49
    3.1.4 气候水文  49
    3.1.5 植被  49-51
  3.2 社会经济概况  51-52
    3.2.1 全市经济社会概况  51
    3.2.2 山区经济社会概况  51-52
  3.3 森林资源概况  52-55
    3.3.1 北京市的森林资源概况  52-53
    3.3.2 北京山区的森林资源概况  53-55
4 研究内容与方法  55-75
  4.1 研究目标  55
  4.2 主要研究内容  55
  4.3 技术路线  55-57
  4.4 数据来源  57-61
    4.4.1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  57-58
    4.4.2 样地调查数据  58-61
    4.4.3 其他搜集数据  61
  4.5 研究方法  61-75
    4.5.1 样地调查  61-65
    4.5.2 数据处理  65-68
    4.5.3 评价模型构建  68-75
5 北京山区森林景观区划  75-85
  5.1 森林景观区划基本原则  75-76
  5.2 森林景观区划方法  76-79
    5.2.1 基于遥感影像的森林景观区划  76-77
    5.2.2 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森林景观区划  77
    5.2.3 本研究应用的区划方法  77-79
  5.3 北京山区森林景观区划结果  79-84
    5.3.1 北京山区土地利用类型区划  79-82
    5.3.2 北京山区森林景观区划结果  82-84
  5.4 森林景观分类结果精度评价  84
  5.5 小结  84-85
6 北京山区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85-101
  6.1 森林健康评价的尺度确立  85-86
  6.2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86
  6.3 森林经营小班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86-97
    6.3.1 小班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依据  86-87
    6.3.2 小班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87-88
    6.3.3 小班健康评价指标测度分析  88-97
  6.4 森林景观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97-99
    6.4.1 景观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理论依据  97
    6.4.2 景观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97-98
    6.4.3 景观健康评价指标测度分析  98-99
  6.5 小结  99-101
7 北京山区森林健康诊断与分析  101-140
  7.1 森林健康评价指标分析计算  101-120
    7.1.1 小班健康评价指标分析计算  101-115
    7.1.2 景观健康评价指标分析计算  115-120
  7.2 森林健康评价指标筛选  120-125
    7.2.1 小班健康评价指标筛选  121-123
    7.2.2 景观健康评价指标筛选  123-125
  7.3 森林健康评价标准建立  125-138
    7.3.1 小班健康评价指标标准  125-135
    7.3.2 景观健康评价指标标准  135-138
  7.4 小结  138-140
8 北京山区森林健康评价  140-164
  8.1 森林经营小班健康评价  140-152
    8.1.1 指标权重推求  140-143
    8.1.2 确定单项指标隶属度  143-145
    8.1.3 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建立  145-147
    8.1.4 综合隶属度判别  147-148
    8.1.5 小班健康评价结果  148-152
  8.2 森林景观健康评价  152-159
    8.2.1 景观健康评价指标权重推求  152-154
    8.2.2 景观健康评价模糊矩阵建立  154-157
    8.2.3 综合隶属度判别及评价结果  157-159
  8.3 北京山区森林健康整体评价  159-162
    8.3.1 指标权重确定  159-162
    8.3.2 综合隶属度判别及评价结果  162
  8.4 小结  162-164
9 结论与讨论  164-167
  9.1 结论  164-166
  9.2 讨论  166-167
    9.2.1 本研究的创新点  166
    9.2.2 建议  166-167
参考文献  167-175
个人简介  175-176
导师简介1  176-177
导师简介2  177-178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178-180
致谢  180

相似论文

  1.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2. 空中目标抗干扰识别跟踪系统,TN215
  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和应用,O225
  4. 基于并行算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设计与应用,TP18
  5. 城市特色文化与城市景观建设研究,S731.2
  6. 阳城煤矿安全生产综合评价与安全投入优化,X936
  7. GY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育方案研究,G239.22
  8. 烤烟感官质量评价方法研究,S572
  9.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风险防范研究,F842.6
  10. 基于多尺度分析的图像融合算法研究,TP391.41
  11. 芦岭煤矿10煤层顶板特征及回采覆岩破坏研究,TD327.2
  12. 煤炭矿区规划环评中的循环经济评价研究,F426.21
  13. 基于模糊综合分析法的企业竞争对手评价系统,F272
  14. 煤矿矸石山危害安全评价及绿化复垦分析,TD849.5
  15. 基于小波变换的信号稀疏表示及其在图像去噪中的应用,TP391.41
  16. 中石油海外油气勘探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F224
  17. 基于微生物和化学修复的铬渣堆场土壤质量及生态风险评价,X53
  18. 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TV513
  19. 水电工程建设原材料供应风险评价,TV51
  20. 水下目标的视觉检测与识别,TP391.41
  21. SGD公司ERP软件供应商选择研究,F270.7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森林经营学、森林计测学、森林经理学 > 森林经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