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农村发展的农业多功能研究

作 者: 谷中原
导 师: 乌东峰
学 校: 湖南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经济管理
关键词: 农业 多功能农业 农村发展
分类号: F320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617次
引 用: 1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业是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利用农村社区资源,从事各种涉农产业的经济部门。从经济史角度看,农业是人类创造出来并不断完善的为自己提供农产品的生产模式;从经营形态来看,农业具有多种经营模式和经营手段;从生产本质看,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农业的多功能性表现为农业同时具有人文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农业多功能的显现是一个从潜功能向显功能转变的漫长过程。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农业经营形态逐渐地从单功能转向有限功能、从有限功能转向多功能。多功能农业的兴起不仅是因为人类对农业功能认识水平的提高,更多的是因为社会系统中的农业要素的结构资源发生了变革。可以说,社会系统的经济要素、文化要素、意志要素的协同变革直接导致了多功能农业的兴起。多功能农业具有传统农业不同的特质,从其自然性来说,多功能农业具有对自然的依赖性、生产的地域性、社会圈与自然圈的融合性;从人文性来说,多功能农业具有人类强干预性、维护地域文化、人文关怀、借用文化活动形式发展农业的特点;从生产特点来说,多功能农业具有开放性经营、需要高素质经营主体、效率空间增大、标准化生产、经营效益复合性等特点。多功能农业体系目前主要由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能源农业、都市农业等经营模式和产业构成。多功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冲突与同一并存现象直接决定着我们必须制定一个满足“四效合一”、“四能皆备”、“三农发展”的综合性要求的多功能农业评价体系,为多功能农业良性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多功能农业评价体系由经营性指标、功能性指标、效益性指标、发展性指标构成,是考核多功能农业项目的特性、产生、运行过程以及社会价值的评价标准。为了推动传统农业向多功能农业转变和推动多功能农业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根据多功能农业评价体系和多功能农业经营者与管理者的发展意图,建立起一种经营者与管理者良性互动机制。相对传统农业而言,多功能农业具有全面的、可持续的、内发性的推动“三农发展”的效能。就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而言,多功能农业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商品率、转变农业经营形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途径,推动着农业经济发展。就推动农民和农村社会发展来说,多功能农业从促使农民现代化、充分利用农村非物质文化资源、农村社区公共事业发展等维度,推动农民和农村社会发展。相比而言,多功能农业与工具改造运动、土地关系调整、乡镇企业、农民区际流动等在我国陆续出现的动力因素不同,具有内涵发展、综合发展、人文关怀、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农村发展的可靠动力。既然多功能农业具有传统农业不可比拟的发展效能,世界上的每个国家不能错过推动农业发展的难得机遇,应该用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对策积极回应多功能农业的兴起。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8
第一章 导论  18-61
  1 研究动因  18-34
    1.1 学术研究目的  18-29
    1.2 研究的现实基础与学理基础  29-34
  2 文献回顾  34-50
    2.1 对传统农业理论的回顾  34-39
    2.2 对多功能农业相关理论的回顾  39-45
    2.3 对社会和农村社会发展理论的回顾  45-49
    2.4 文献评价  49-50
  3 研究设计  50-59
    3.1 研究框架  50-51
    3.2 对研究框架的具体说明  51-52
    3.3 核心概念  52-56
    3.4 人文主义研究视角  56-57
    3.5 使用的研究方法  57-59
  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59-61
    4.1 研究的创新点  59-60
    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60-61
第二章 农业的多功能性  61-90
  1 农业具有人文功能  61-70
    1.1 农业的生命保障功能  62-66
    1.2 农业的文化孕育与传承功能  66-70
  2 农业具有生态功能  70-77
    2.1 农业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70-74
    2.2 农业的人文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74-77
  3 农业具有经济功能  77-83
    3.1 农业的产业基础功能  78-80
    3.2 农业为国家提供财源的功能  80-81
    3.3 农业的提供能源功能  81-82
    3.4 农业的创汇功能  82-83
  4 农业具有社会功能  83-86
    4.1 农业的容纳社会剩余劳力功能  83-84
    4.2 农业的保障社会稳定功能  84-86
  5 农业功能显现过程  86-89
    5.1 农业功能在不同社会形态的显现  86-88
    5.2 农业功能的显现是潜功能向显功能的演变过程  88-89
  本章小结  89-90
第三章 多功能农业兴起之因与经营体系的确立  90-115
  1 社会系统的结构要素变迁过程  90-93
    1.1 社会形态划分举例  90-91
    1.2 社会形态划分模型的借用  91-93
  2 社会系统的经济要素进化促使多功能农业兴起  93-95
    2.1 社会生产模式变化促使农业转变经营模式  93-94
    2.2 农业地位小部门化迫使农业扩大基础地位内涵  94-95
    2.3 农业多功能化经营是对社会经济要素转型的积极回应  95
  3 社会主流思想演化促使多功能农业兴起  95-101
    3.1 人类社会的三种主流思想  95-97
    3.2 人本主义思想的主流地位的确立  97-99
    3.3 人本主义在经济学中的体现  99-100
    3.4 人本主义思想推动多功能农业的兴起  100-101
  4 社会意志进步要求多功能农业兴起  101-105
    4.1 现时代市民的生活追求需要农业进行多功能化经营  101-103
    4.2 现时代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建立生态农业体系  103-104
    4.3 工业社会的人类高层需求呼唤多功能农业的兴起  104-105
  5 多功能农业经营体系的确立  105-114
    5.1 有限功能农业的缺陷  105-112
    5.2 多功能农业对有限功能农业的超越  112-113
    5.3 当代社会的多功能农业经营体系  113-114
  本章小结  114-115
第四章 多功能农业的特质  115-129
  1 多功能农业的自然特点  115-119
    1.1 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  115-116
    1.2 生产经营的地域性  116-118
    1.3 社会圈与自然生物圈的融合性  118-119
  2 多功能农业的人文特点  119-122
    2.1 人类强干预性  119
    2.2 维护与创造地域文化  119-121
    2.3 人文关怀性  121-122
    2.4 借用文化活动形式发展农业  122
  3 多功能农业的生产特点  122-128
    3.1 经营模式的开放性  122-123
    3.2 经营主体的高素质性  123-124
    3.3 标准化生产  124-125
    3.4 效率空间的扩展性  125-127
    3.5 经营效益的复合性  127-128
    3.6 经营类型的矛盾性  128
  本章小结  128-129
第五章 多功能农业体系的实物商品经营类——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能源农业  129-168
  1 有机农业  129-145
    1.1 有机农业的涵义与发展有机农业的理论根源  129-132
    1.2 有机农业经营状况及经营结构  132-137
    1.3 有机农业的功能表现  137-140
    1.4 有机农业发展趋势  140-145
  2 生态农业  145-156
    2.1 生态农业的概念  145-146
    2.2 生态农业的生态学基础  146-148
    2.3 生态农业经营特点、现状与结构  148-153
    2.4 生态农业发展趋势  153-155
    2.5 生态农业的功能表现  155-156
  3. 能源农业  156-167
    3.1 能源农业的定义与兴起  156-159
    3.2 能源农业的经营特点  159-161
    3.3 能源农业的经营结构  161-165
    3.4 能源农业的功能表现  165-167
  本章小结  167-168
第六章 多功能农业体系的服务商品经营类型—旅游农业、文化农业  168-206
  1 旅游农业  168-189
    1.1 旅游农业的定义与发展  168-172
    1.2 旅游农业的经营特点  172-178
    1.3 旅游农业经营结构  178-186
    1.4 旅游农业的功能表现  186-189
  2 文化农业  189-205
    2.1 文化农业的定义与兴起  189-191
    2.2 文化农业经营类型  191-200
    2.3 文化农业的经营特点  200-201
    2.4 各种文化农业经营形式成因  201-203
    2.5 文化农业的功能表现  203-205
  本章小结  205-206
第七章 多功能农业体系的综合经营类型——都市农业  206-225
  1 都市农业概念的提出及定义  206-209
    1.1 都市农业概念的提出  206-207
    1.2 都市农业的定义  207-209
  2 都市农业的产生与发展根源  209-211
    2.1 城市生态恶化是都市农业产生与发展的生态致因  209
    2.2 现代市民对田园生活方式的追求是都市农业发展的精神致因  209-210
    2.3 保障食物安全是都市农业发展的生理致因  210-211
    2.4 农民富裕是都市农业发展的经济致因  211
  3 都市农业经营特点  211-213
    3.1 都市农业具有区位优势  212
    3.2 都市农业是高投入的集约化农业  212
    3.3 都市农业具有特殊的经济结构  212-213
    3.4 都市农业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  213
  4 都市农业的经营结构  213-220
    4.1 都市农业分类  213-215
    4.2 都市农业的经营结构  215-220
  5 都市农业的功能表现  220-224
    5.1 具有满足市民食物需求的功能  220-221
    5.2 具有促进城郊第三产业发展的功能  221
    5.3 具有提高经营者收入的功能  221
    5.4 具有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  221-222
    5.5 具有服务都市的综合性社会功能  222-224
    5.6 具有向市民传播农业文化的功能  224
    5.7 具有强身健体功能  224
  本章小结  224-225
第八章 多功能农业的评价体系  225-245
  1 建立多功能农业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225-227
    1.1 消解多功能农业经营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225
    1.2 适应工业社会对农业生产进行标准化管理的要求  225-226
    1.3 提高多功能农业生产水平的需要  226-227
    1.4 对多功能农业实行科学管理的需要  227
  2 多功能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227-240
    2.1 多功能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227-228
    2.2 多功能农业的多级评价指标  228-232
    2.3 多功能农业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和标准值及权重确定  232-240
    2.4 多功能农业评价的指标体系表  240
  3 多功能农业评价方法  240-244
    3.1 立项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  241
    3.2 经营者自我评价与管理者评价相结合  241
    3.3 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  241-242
    3.4 单指标评价与指标体系评价相结合  242-244
  本章小结  244-245
第九章 多功能农业转成和发展机制  245-261
  1 多功能农业转成和发展的内在冲突  245-250
    1.1 农业经营者的转成和经营行为  245-247
    1.2 农业管理者的转成和管理行为  247-248
    1.3 多功能农业转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冲突  248-250
  2 两种多功能农业的转成与发展路径  250-254
    2.1 市场自为型路径  250-252
    2.2 政府计划型路径  252-254
    2.3 两种路径的差异与效能缺陷  254
  3 管理者—经营者良性互动机制  254-260
    3.1 管理者—经营者良性互动机制的涵义  255
    3.2 管理者—经营者良性互动过程  255-257
    3.3 经营者—管理者良性互动机制的运行  257-259
    3.4 利用经营者—管理者良性互动机制发展多功能农业问题  259-260
  本章小结  260-261
第十章 多功能农业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效能  261-276
  1 农业经济发展的变量分析模式  261-265
    1.1 农业经济发展的生产手段变量  262
    1.2 农业经济发展的生产效率变量  262-263
    1.3 农业经济发展的生产商品化变量  263
    1.4 农业经济发展的经营形式变量  263-264
    1.5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变量  264-265
  2 多功能农业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效能  265-274
    2.1 多功能农业促使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  265-266
    2.2 多功能农业促使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266-267
    2.3 多功能农业的生产商品化效能显著  267-270
    2.4 多功能农业促使农业经济转变经营形式  270-271
    2.5 多功能农业具有推动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效能  271-274
  3 多功能农业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特性  274-275
    3.1 具有内涵发展的特征  274
    3.2 具有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可靠性强的特征  274
    3.3 具有提高农业比较利益的特征  274-275
  本章小结  275-276
第十一章 多功能农业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效能  276-292
  1 农村社会发展的变量分析模式  276-279
    1.1 农村社会发展的农民进步分析变量  277-278
    1.2 农村社区公共事业发展分析变量  278
    1.3 农村非物质文化资源利用水平提高分析变量  278-279
  2 多功能农业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效能  279-290
    2.1 多功能农业推动农民群体进步的效能  279-284
    2.2 多功能农业推动农村社区公共事业发展的效能  284-286
    2.3 多功能农业推动农村非物质文化资源利用水平提高的效能  286-290
  3 多功能农业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特点  290-291
    3.1 具有内涵发展的特征  290
    3.2 具有综合发展的特征  290-291
    3.3 具有人文关怀的特征  291
    3.4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291
  本章小结  291-292
第十二章 中国发展多功能农业的目标和对策  292-304
  1 中国发展多功能农业的目标  292-297
    1.1 保证国民食物安全  292-294
    1.2 为中国成功工业化提供保障  294-295
    1.3 维护中国社会稳定  295
    1.4 改善生态环境  295-296
    1.5 保护中国农业文化  296
    1.6 推动新农村建设  296-297
  2 中国发展多功能农业的对策  297-303
    2.1 用农业多功能性观念重新定位农业  297
    2.2 处理好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和国家计划调节的关系  297-299
    2.3 实施多功能农业与传统农业协调发展策略  299-300
    2.4 加速农户生产的劳动分工和经营模式转变  300-301
    2.5 创造农民学用科技的社会环境和运行机制  301-302
    2.6 培养农村经济能人  302-303
  本章小结  303-304
第十三章 结语  304-310
  1 研究的基本结论  304-308
    1.1 多功能农业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304-306
    1.2 多功能农业是与有限功能农业存在重大区别的新型产业  306
    1.3 发展多功能农业应该走规范化发展道路  306-307
    1.4 多功能农业是一种具有强大发展效能的新型产业  307
    1.5 各国应确立本国发展多功能农业的目标和策略  307-308
  2 推动多功能农业研究的建议  308-310
    2.1 建构大型理论和扩展研究领域  308
    2.2 加强中国多功能农业问题的应用研究  308-310
参考文献  310-315
调查问卷  315-318
致谢  318-320
作者简介  320-32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2004-2007)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321

相似论文

  1. 稻—蛙、瓜—蛙—鱼生态种养及养分平衡的研究,S-0
  2. 不同类型稻田非作物生境的节肢动物多样性,S435.112
  3. 河南境内淮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X52
  4. 宜兴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的费用效益分析,X592
  5. 福建省农业信息化模式发展研究,F320.1
  6. 淮南市农民增收对策研究,F323.8
  7. 南通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与综合评价,X592
  8. 金山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F320.1
  9.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发展障碍研究,F320.1
  10. 寿光市信息农业发展研究,F320.1
  11. 基于GIS的温州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S126
  12. 不同管理模式稻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研究,S511
  13. 温州市现代农业组织创新研究,D422.6
  14.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业高职院校发展研究,G718.5
  15. 淮安市农民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725
  16. 里下河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研究,X592
  17. 盐城市农业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F320.1
  18. 农业信息化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F320.1
  19. 农业供应链系统网络平台的构建,S126
  20. 黄海农场农业机器选型与配备的研究,S232.3
  21. 县域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探索,D630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