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国时期成都出版业研究

作 者: 张忠
导 师: 陈廷湘
学 校: 四川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民国 成都 出版业
分类号: G239.2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445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成都出版业是一个历史悠久,并且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行业。人们根据地上古籍辅之以地下文物,能够证明成都曾经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迟至公元8世纪(唐朝初期),人民群众出于印刷历法和佛经的现实需求,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之后,偏居西南的一些地方政权不遗余力地予以推行,大量印制各种经典和文集,使成都成为当时享有盛誉的出版业中心。这种印刷术后来也得到朝廷的承认,影响越来越大,到两宋时期,官府在成都展开了一系列名存史册的大型雕版印刷活动,使成都的出版业达到前所未有的顶峰,盛极一时,“蜀本”由此成为中国古代精品书籍广为人知的一个称号。宋代成都不仅官刻繁盛,坊刻和家刻也毫不逊色,并且刊刻的书籍数量众多,在版本学上颇有价值。成都出版业在元代和明末清初一度陷于停滞,清朝后期又重新崛起。近代与外省交流的增加和新兴印刷技术的传入,使成都的出版业如虎添翼,发展迅猛。在社会近代化的影响下,成都出版业的行业组织也初露端倪。民国成都出版业的发展与成都人口繁殖和工商业发展、政府的扶持、教育的发展、图书馆的设立、抗战宣传和政府办公的拉动等因素密切相关。笔者认为,民国成都出版业大致可以分为4个时期,即酝酿期(1912—1925年),发展期(1925—1937年),鼎盛期(1937—1945年),衰落期(1945—1949年)。笔者把民国成都出版业的内部企业分为“木书业”、出版企业、印刷企业、发行企业4部分,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成都的“木书业”由于有历史上的传统,加之简便易行,到民国时仍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但其资金薄弱,经营规模较小。成都的出版企业后来居上,发展势头迅猛,一度与重庆和桂林不分上下;但以小型企业和分局居多,资金规模远逊于重庆。成都的印刷企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石印、铅印及胶印一应俱全,一度在川内印刷界居于领先地位;但工人待遇低下,产品无一个客观的质量检验标准。成都的图书发行企业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抗战时期一度仅次于重庆;但经营起伏跌宕,忽好忽坏。民国成都出版业的经营各有千秋。“木书业”印制的书籍产量颇巨,占据了民国川省雕版印刷书籍的绝大部分。书籍内容以经典文献为主,尤其是川省学人廖平和刘咸炘等人的学术著作极富有地域特色;同时也包括童蒙教本和医农卜算以及字韵历书、尺牍唱本,其中有的还掺杂封建迷信的内容。成都出版企业的经营具有现代色彩,经营的主体由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这种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依靠募集股票来筹措资金,又具有相当完备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比较适宜于近代经济的发展。出版企业还十分注意保护所属版权,出版的书籍以教育、政治和文艺类位列前三甲。成都的印刷企业也是由股份有限公司占据主导地位。印刷企业经常承揽外来印件,但一般都要参与竞价,中标者大都要与用户签订承印合同,双方明确约定承揽印件的各种规格以及购买原料的方法和交货手续,以免纷争。印刷企业在经营中常常互相杀价,恶意竞争,导致利润微薄。图书发行企业以个人独资和无限公司居多,其中古旧书商业的经营尤其富有地域特色;繁荣的新书发行业一般多集中在成都的文化街——祠堂街上,经营方式灵活多样。民国成都出版业的自治组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同业公会,包括“‘木书业’同业公会”、“印刷业同业公会”、“图书教育用品业同业公会”等3个。这些同业公会是按照相关法律,在政府的直接督导下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完备的公会会员入会与出会制度、职员的民主选举及任期制度、会议制度与民主决策制度、经费管理制度等,确保了同业公会的规范性、公开性、民主性。同业公会在维护本行业的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出版业职业工会也是按照相关法律,根据不同的工种建立起来的,管理较为规范有序,主要包括“印刷术铸字业职业工会”、“印刷术排字职业工会”、“印刷术铅机职业工会”、“印刷术装订职业工会”、“印刷术石印职业工会”、“刊刻印钉业职业工会”等6个,为便于管理,后来合并为“成都市印刷职业工会”。这些职业工会能切实维护工人的利益,多次同资方进行谈判,提高了工人的工资,保证了工人最低的生活水平。民国时期成都出版业的监管机构种类繁多,政出多门。抗战以前是军人干政,驻守成都的刘文辉24军、邓锡侯28军、田颂尧29军组成“三军联合办事处”,对成都市政府发号施令,命令查禁中共和激进分子出版的书刊,市府然后传达给公安局和社会局等机构去执行。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先后成立了“四川省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和“四川省图书杂志审查处”两个机构,作为川省出版业的专职行政管理机关,同时也负责监督管理成都的出版业,管理力度大大加强。管理的内容包括书刊的原稿送审,印刷后审查,检查书店,审查戏剧和批准上演等等。管理过程中,若发现“违禁书刊”者则予以没收,“屡禁不止”者封店捕人;发现有“不妥”之处的送审稿件时,轻者删改,重者扣压。管理的目的是限制中共的影响,防止中共势力的扩展;管理的结果是钳制了思想,限制了出版自由。抗战胜利后,审查制度废除,管理机构撤销,但成都市又成立了“成都市非常时期取缔反动书刊小组”,照旧延续书刊审查。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5
ABSTRACT  5-11
绪论  11-29
  一、选题的意义  11-13
  二、学术史回顾  13-25
  三、方法、史料来源和主要内容  25-26
  四、几个概念的界定  26-29
第一章 成都古代和近代早期的出版业  29-66
  一、中国印刷术的发源地  29-34
  二、繁荣一时的五代十国、两宋出版  34-42
  三、元气渐复的明清出版  42-48
  四、重放异彩的近代早期出版  48-66
第二章 民国成都出版业的发展状况  66-117
  一、发展原因及背景  66-78
  二、成都出版业沿革  78-85
  三、"木书业"的数量分布及分析  85-89
  四、近代出版企业的兴起  89-102
  五、近代印刷技术的进步和印刷企业的发展  102-110
  六、近代图书发行企业的崛起  110-117
第三章 民国成都出版业的经营  117-152
  一、"木书业"的出版活动  117-120
  二、近代出版企业的经营  120-131
  三、近代印刷企业的经营  131-138
  四、近代图书发行企业的经营  138-152
第四章 民国成都出版业的自治组织  152-180
  一、出版业的同业公会  152-161
  二、出版业工人的职业工会  161-180
第五章 民国成都出版业的监管  180-203
  一、监管的法规  180-186
  二、早期的监管机构  186-189
  三、抗战时期的监管机构  189-200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监管机构  200-203
结语  203-206
参考文献  206-215
作者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215-217
致谢  217-218

相似论文

  1. 民国时期书法艺术边缘化现象研究,J292.27
  2. 民国时期北平城市粮食市场区位分布及其等级研究,K291
  3. 民国时期中学语文教科书作业系统研究,G633.3
  4. 民国时期的《山西日报》研究,G219.29
  5. 出版社赊销信用风险控制问题研究,G231-F
  6. 民国时期苏南地区的童蒙教育,G629.299
  7. 清末民国时期山东沿海渔政研究,K29
  8. 民国时期冶金学术组织探析,N092
  9. 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学府与政府,K25
  10. 民国初期山东流民问题研究,K258
  11. 民国时期四川军人监狱研究(1939-1949),K258
  12. 十六大以来成都市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政策分析,G527
  13. 成都星级饭店会议服务与管理研究,F719
  14. 成都产权式酒店研究,F719
  15. 成都西博会交通出行管理应用研究,U491.21
  16. 611所共青团工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TP311.52
  17. 辽河流域堤坝建设研究(1912~1931),K258
  18. 民国时期宁波集市研究,K258
  19. 中国乡村协商民主研究,D422.6
  20. 网络技术在出版中的应用研究,G239.2-F
  21. 我国新型城市党报新闻报道研究,G21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出版事业 > 世界各国出版事业 > 中国 > 出版事业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