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发展与比较研究

作 者: 冯建友
导 师: 汤书昆
学 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专 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信用风险 违约型模型 盯市型模型 在险价值 信用组合 信用评级
分类号: F22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727次
引 用: 1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信用风险概念以及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然后回顾了传统信用风险管理的几种方法和最常见的四种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并重点从数字方法、理论基础等几个方面对现代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金融市场的整体状况,分别论证了几种现代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中的适用性问题。论文的分析思路和结论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有些现代模型经过改进可以在我国使用,有些模型尚且不具备使用条件。最后根据对新巴塞尔协议的解读,分析了新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可能带来的影响。论文一共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第1章提出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重点在介绍国外、国内信用风险管理理论研究概况的基础上,分析本论文的研究意义、拟解决问题和可能的创新点。第2章是信用风险管理理论中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阐释。对于信用风险概念的清楚界定和特点的把握,是研究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最基本的前提。通过分析信用风险的特点,能够更好地把握其本质,这是我们研究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基本要点。第3章是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回顾与评价。尽管论文主要研究对象是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但是对传统模型的简要回顾还是必要的。本章重点回顾了几个国际上研究最多的几个现代模型,并且对每个模型的理论基础、思想方法以及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简要评述。第4章是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发展和比较研究。首先是从信用风险驱动因素和信用事件的波动性等几个方面对几种不同的模型进行比较;其次介绍了两种常见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检验方法;再次分析了现代模型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最后论述了现代模型的最新发展方向。第5章是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首先通过一个案例分析,指出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着重分析了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中存在的问题,因为科学合理地评级是有效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前提。第6章是现代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首先是作者和章华于2006年提出的基于Altman系数的企业信用状况评价灰靶模型,这是在Altman的评分法的基础上,结合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的一个信用评价模型;其次是作者参与过的一个商业银行课题,即是利用Merton原理对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的信用风险进行分析:再次作者根据CreditRisk+模型的几个特点及建模的思想方法,提出可能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简化的违约式模型;然后又根据我国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得出结论,即盯市模型在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中应用有很大难度;最后,作者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借鉴和运用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第7章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本章首先介绍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提出、内容及与旧协议比较它的几个创新之处;其次分析了新协议可能会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产生的影响;再次作者阐述了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提出背景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要求;最后是对全文的小结以及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的展望。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为:1.将灰靶模型引入到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评价,并将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经典Z值模型中的Altman系数引入灰靶模型,并引入参照公司,用显示分辨域确定灰靶模型中的分辨系数,为企业信用评分提供一个一般化方法。该方法一般可以不要求大样本和典型分布数据,应用更普遍。2.将住房贷款看作是一种存在违约风险的公司债券,继而用Merton理论和KMV模型的原理来研究它的违约风险,并以住房贷款的违约概率、预期损失和违约风险溢价作为衡量风险的指标体系。研究表明:住房价格的波动率、贷款/住房价格比例与违约风险呈正相关关系,无风险利率与违约风险呈负相关关系,贷款期限对违约风险的影响则要相对复杂一些。3.根据CreditRisk+模型的基本原理,论证建立我国商业银行自己的简化违约型信用风险管理模型是可能的。模型的建立可以以贷款组合及其历史违约数据为基础,计算贷款预期违约频率和违约收复比率,然后计算出贷款组合的预期信贷损失和非预期信贷损失,进而用于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评估。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4
第一章 绪论  14-24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4-16
  1.2 文献综述  16-21
    1.2.1 信用风险量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16-18
    1.2.2 国外信用风险量化模型及应用研究现状  18-20
    1.2.3 国内信用风险量化管理的研究现状  20-21
  1.3 研究内容、思路  21-22
  1.4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22-23
  1.5 后续研究  23-24
第二章 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24-32
  2.1 信用风险的概念界定  24-25
  2.2 信用风险的特点  25-26
  2.3 信用风险模型的几个主要参数  26-28
  2.4 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的变化  28-32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回顾与评价  32-49
  3.1 传统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回顾  32-35
    3.1.1 专家制度  32-33
    3.1.2 贷款评级分级模型  33
    3.1.3 Z评分模型和ZETA评分模型  33-34
    3.1.4 期限结构模型  34-35
    3.1.5 死亡率模型  35
    3.1.6 RAROC模型  35
  3.2 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及评述  35-49
    3.2.1 Credit Metrics模型  36-41
    3.2.2 宏观经济模拟模型——Credit Portfolio View  41-42
    3.2.3 KMV模型  42-46
    3.2.4 CreditRisk+模型  46-49
第四章 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发展与比较研究  49-62
  4.1 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综合比较  49-52
  4.2 现代信用风险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52-54
  4.3 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迅速发展的原因  54-58
    4.3.1 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影响  55-56
    4.3.2 市场需求的影响  56-58
  4.4 现代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模型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58-60
    4.4.1 信用损失计量范式的选择  58-59
    4.4.2 贷款估值方法的选择  59-60
    4.4.3 模型的参数估计  60
    4.4.4 模型有效性检验  60
  4.5 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最新研究方向  60-62
第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和问题  62-74
  5.1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62-68
  5.2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现状分析  68-74
第六章 现代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  74-96
  6.1 基于Altman系数的企业信用状况评价灰靶模型  74-83
    6.1.1 确定参照公司  76
    6.1.2 确定显示分辨域与显示分辨系数  76-78
    6.1.3 将待评公司与参照公司一起构建灰靶,确定各自的靶心度  78
    6.1.4 对待评公司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  78-79
    6.1.5 评价实例  79-82
    6.1.6 方法简评  82-83
  6.2 利用KMV模型原理对个人住房贷款的信用风险进行分析  83-88
  6.3 CreditRisk+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88-92
    6.3.1 CreditRisk+模型原理  88-91
    6.3.2 利用CreditRisk+模型基本原理建立简化的违约式信用风险管理模型  91-92
  6.4 盯市模型现阶段在我国商业银行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92-93
  6.5 我国商业银行应用现代模型时应注意的问题  93-96
    6.5.1 基础工作  93-94
    6.5.2 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94-96
第七章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96-104
  7.1 新巴塞尔协议  96-98
    7.1.1 新巴塞尔协议的提出  96
    7.1.2 新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96-97
    7.1.3 新资本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97-98
  7.2 全面风险管理  98-101
    7.2.1 全面风险管理及其产生背景  98-99
    7.2.2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99-101
  7.3 结论与展望  101-104
    7.3.1 结论  101-102
    7.3.2 展望  102-104
参考文献  104-110
致谢  110-111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11

相似论文

  1. 出版社赊销信用风险控制问题研究,G231-F
  2. 健全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前信用评级体系研究,F832.4
  3. 交通银行零售信用风险管理研究,F832.3
  4. 农村信用社零售信用风险管理研究,F832.4
  5.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衍生品应用研究,F224
  6. 农户小额信贷的信用风险管理,F832.4
  7. 我国商业银行保理融资风险管理初探,F832.2
  8. 商业银行保兑仓业务信用风险防范研究,F832.2
  9.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风险评价体系初探,F832.4;F224
  10. 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F224;F832.3
  11. 基于机器学习的信用风险评估技术若干研究,TP181
  12. 中国银行辽宁分行贷后信用风险评价研究,F832.4
  13. 基于违约相关性的集中度风险控制方法研究,F830.5
  14. 信用卡风险管理技术及利润预测模型,F224
  15. 基于商业信用的供应链库存与风险控制研究,F253.4
  16. 基于网络组织的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管理研究,F224.32
  17. 我国信用担保行业存在的问题研究,D923
  18. 我国企业信用评级法律制度探析,D922.29
  19. 信用评级机构的民事责任研究,D923
  20. 抵押品对信用风险因子影响研究,F224
  21. 工程机械类融资租赁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F832.49;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