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明代中古诗歌批评研究

作 者: 陈斌
导 师: 陈庆元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明代中古诗歌批评 理学视角 七子派 六朝派 《古诗归》 《古诗镜》
分类号: I207.2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8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动态考察明代中古诗歌批评的演进趋势,全文采取历史演进与主要问题揭示相结合的方式,选取明代中古诗歌批评不同时期的主导现象进行翔实分析,力求通过史实层面与问题层面的细致梳理,突出其主要理论意义。本文认为视角的冲突或互补构成了明代中古诗歌批评发展的内在矛盾,并引起了观念的相应变迁,从而推动批评的演进。故围绕着诗史观、审美倾向及话语体系的差异,可将明代中古诗歌批评的发展标界出三次明显的转折,也是批评向多角度、多层面掘进的表现:第一次表现为由明初重性理向前七子重感情的审美转换。明前期中古诗歌批评以传统的世变观与重尚理道的理学视角为主,推崇“治世之音”与淳和雅正之美,以陶诗为最高典范。前七子虽对明前期崇复古思潮有所继承,但他们追求情志慷慨、气格浑沦的创作精神,更强调对汉魏诗歌强烈抒情传统的体认,不仅对汉魏诗歌的美学精神作了重新阐述,并建立了以汉魏为典范的古诗创作观及批评观。第二次为前七子与六朝派在古体取向上的宗汉魏与尚六朝之分。主要体现为古体审美风格选择上的差异,七子派尚浑朴、重气格与六朝派尚绮丽、重风神,均各截取了古体传统的某一历史时期作为师法范型,两者的对立既将各自的理论引向深入,又揭示了中古诗歌审美风貌的多层性,也一定程度反映了接受主体的文学地域差异。第三次主要为重辨体的形式批评、重性情的主体批评及重意境的神韵批评这三种不同批评话语间的并出。辨体批评是七子派中古诗论中最活跃的部分。这种以“宗汉魏”为法则,祖绍《诗品》,将传统风格学、源流学及品鉴论予以整合的形式批评体系,把中古诗歌艺术形式批评推向了极至。性灵思潮影响下的竟陵派致力于对中古诗人心灵世界的体会,表现出颠覆《选》诗传统、崇尚偏奇的独特诗史观和审美个性,神韵说则倾心于对中古诗歌韵外之致的感悟,它们均建立了各自完整的批评体系。诸说立足点不同,从不同角度透示出中古诗歌包蕴的不同美学特征,开拓了中古诗歌批评由表及里的多维视角,使明代中古诗歌批评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自足与完善。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5
中文文摘  5-12
第1章 绪论  12-18
  1.1 明代中古诗歌研究的历史地位  12-14
  1.2 明代中古诗歌研究之“研究”与本文构想  14-18
第2章 明前期理学氛围下的中古诗歌批评  18-50
  2.1 古体传统的失落与追寻  18-23
  2.2 理学对中古诗史的建构  23-35
  2.3 中古诗歌辨体论的初兴  35-50
第3章 弘治至嘉靖中叶的中古诗歌批评(上)  50-74
  3.1 前七子与“古体宗汉魏”的确立  50-58
  3.2 “古体宗汉魏”的审美取向  58-63
  3.3 徐祯卿的汉魏诗歌辨体论  63-68
  3.4 七子同调之中古诗歌观  68-74
第4章 弘治至嘉靖中叶的中古诗歌批评(下)  74-108
  4.1 六朝派考  74-88
  4.2 六朝派与七子派的理论分歧  88-99
  4.3 杨慎的六朝诗论  99-108
第5章 嘉靖中至万历中期的中古诗歌批评  108-149
  5.1 后七子对五古法度的探寻  108-127
  5.2 胡应麟对中古诗歌辨体批评的理论终结  127-138
  5.3 明代中古诗歌批评的争议焦点  138-149
第6章 万历中至明末的中古诗歌批评  149-172
  6.1 通变观、性灵论引入中古诗歌观  149-155
  6.2 《古诗归》的诗学思想  155-165
  6.3 《古诗镜》的诗学思想  165-172
结语  172-174
附录:中古诗歌的文献整理  174-197
  一、弘、嘉间中古诗歌别集与诗集的重刊与校辑  174-177
  二、明代中古诗歌选集与总集  177-197
参考文献  197-20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203-204
致谢  204-205
个人简历  205-206

相似论文

  1. 高等教育政策实施过程的研究,G640
  2. 王世懋的诗歌理论,I207.22
  3. 七子派文学理论与阳明心学关系研究,I206.2
  4. 地理学视角下的我国城市化理论构架与实证探究,K928.5
  5. 日本江户汉诗对明代诗歌的接受研究,I313.072
  6. 李攀龙研究,I206.2
  7. 《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I207.22
  8.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综论,I207.22
  9. 安史之乱与天宝大历之际的诗风演变,I207.22
  10. 杜牧僧寺诗研究,I207.22
  11. 从支遁诗到王梵志诗:僧诗雅俗之变研究,I207.22
  12. 文天祥《集杜诗》研究,I207.22
  13. 张嵲及其诗歌研究,I207.22
  14. 邹浩诗校注,I207.22
  15. 地域视角下的明代诗话文献考论,I207.22
  16. 汪藻诗歌研究,I207.22
  17. 《欲起竹間樓存稿》校注,I207.22
  18. 施淑仪《清代闺阁诗人征略》研究,I207.22
  19. 唐宋女冠与唐宋诗词,I207.22
  20. 清《国朝杭郡诗辑》研究,I207.22
  21. 论《六幺》,I207.2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诗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