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原型理论与文学活动

作 者: 夏秀
导 师: 杨守森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原型理论 特征 原型创作 原型接受 意义
分类号: I0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097次
引 用: 8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原型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很早就出现在西方神学、哲学、宗教领域中。到了20世纪,由于荣格、弗莱等人的努力,原型又被广泛地使用于心理学和文学研究中,于是逐渐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应用。但由于原型概念自身的复杂性以及应用过程中的混乱,原型基本上成了一个看似不言自明实则模糊不清、人言人殊的概念。本文认为,从广义上讲,原型是一种文化无意识,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形成的,是人类文化积淀的结果。原型不是任何一种具体的观念和情感,因此只有通过转化为种种具体的形式才可把握;原型可能表现在任何一个人类实践领域中,文学原型就是原型在文学领域中的表现;原型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能表现为具体的意象、程式,也可能表现为特定的文化观念或情境,等等;在性质上,原型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导向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反应方式,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变异性,在实践过程中会更新和变异。原型的产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从人类学角度,可以发现原型的发生缘于初始人类对自然的恐惧及人类的原始思维方式,这些原因共同促成了原型的基本形态;从心理学角度看,原型的产生是以特定的生命直觉规律为基础的,同时也是人类面对困惑和恐惧“自我安慰”的产物;从社会学角度看,原型的发生和形成与文化以及特定的社会无意识的强制性有很大关系;从生态学角度看,原型的产生与其所由以产生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而从生理学角度看,借鉴现代医学、生物学、神经科学等相关成果,可以推知原型拥有一定的人类生理——心理结构的基础。也就是说,特定的原型是与特定的生理——心理结构相关的,即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原型积淀于人的某些天赋意识中,通过生理结构遗传。但原型由隐态向显态的转化需要一定条件,包括文化塑造、适宜的情境及特定的生理特质,等等。原型的种类极为丰富,从原型与人类关怀的关系角度出发,可以分为初级关怀原型和次级关怀原型;从原型与其所由以产生的生存基础的关系角度出发,则可分为隐喻原型和转喻原型两类。无论哪类原型都是人性的反映,都具有集体性、稳定性和相对的不确定性。原型理论是一种颇为丰富的理论,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原型理论追求文学的“深层结构”、拒绝价值判断、提倡批评的职业化,这些都与结构主义不谋而合因而具有突出的结构主义特征。但它又非常重视主体在文学活动中的能动性,重视具体的文学经验,认为批评应该从阅读开始,从而显示出与文学结构主义的分野。原型理论又具有鲜明的形式主义特征:它着力于对文学形式的考察,强调文学与神话、仪式等在形式方面的相似性,并把文学的形式演变与四季循环的神话机械对应,基本上是对文学艺术的“形式因”的系统研究;同时原型理论还坚持文学语言及文学自身的自足观。但是原型理论对文学的考察并未拘泥于文学语言本身,它是一种“宏观”的形式主义,而且也并未忽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其中充满了人文主义的关怀。既具有显著的浪漫主义特征又非常重视文化传统的力量是原型理论的又一特征。浪漫主义先驱布莱克和康德对弗莱有着重要影响,原型理论的许多主张,诸如艺术的独立性和自足性,重视想象力和创造力等都与浪漫主义如出一辙。当然,与浪漫主义的极端张扬个性,忽略传统不同,原型理论极为重视传统的力量,认为人类精神的继承性是无法改变的。原型与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对文学创作还是接受都有重大的影响。就文学创作而言,原型在根本上制约着创作想象的范围、方式、深度。在原型制约下,文学创作实际上是原型的“置换”。“置换”的方式有两种:或者有意识地改变表达方式,或者重点强调或发挥原型的某一特定意义。影响原型“置换”的因素也很多:在异质文化背景下,特定的地域、自然环境及特定的文化、社会规范的影响使得原型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同时异质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也会促使既有原型部分地改变旧有形态;而在同质文化背景下,时代需求对原型置换的影响最为明显。原型对创作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效应的性质取决于原型作用于创作的方式。文学原型作用于创作的方式大体上有两种:“化合”方式和“模式化”方式。在运用原型过程中,前者把原型与创作主体的禀赋、体悟、经验相融会,而后者则基本上套用既有的原型模式,既不加改造也无所创新。采用“化合”方式运用原型,往往有助于形成作品的张力,便于表达特定的情感和含义,也能有效地避免作品的肤浅与琐碎,还有助于作家风格的形成;而“模式化”地运用原型则不利于创作,一方面易于导致创作的“程式化”,无所创新,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创作不能与时俱进,导致创作的“庸俗化”。文学创作必须避免原型运用的程式化倾向,从而在根本上避免原型对于创作的负面效应。基本途径就是要尽量采用“化合”方式运用原型,充分发挥原型的积极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要:模仿“开放”的人,模仿具有“可塑性”的人;回归心灵,保持精神的超越性和独立性;还要具有完满的生活体验。原型接受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真正理解原型的内涵,必须具有与特定原型相应的文化积累,这是原型接受的前提。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主体具有与文本中的原型性因素相契合的“前理解”以及与原型相应的“社会情境”。更重要的,真正的原型接受是一种体验,即原型体验。只有“体验”才能产生如被信仰之光所笼罩那样的情绪激动。原型体验本质上颇类似于现象学的“面向事情本身”,就是在一种“纯净”状态下去获得对事物的“原始感受”,这种感受是不依赖于既有的理解的:不依赖于既有的概念也不依赖原有的思维方式,总之不依赖所有先前的知识。这是一种剔除一切既有知识限制的“纯净”状态。其特征表现为:泯灭主体和客体之分;与个人经验密切相关;从主体的思维方式上看,原型体验要依靠“体悟——直觉思维”;原型接受的目的不是获得对既有结论的简单认同,而是要在认同基础上达到情感的提升。在这些方面,原型接受与心理仪式体验极为相似。原型预示对于文学接受有着重要影响,其效应也分为两类: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一方面,原型预示能够有效地促进接受者与文本的沟通和交流,有助于对作品的深层理解和诠释,有效的原型接受能够使接受主体自身获得精神的陶冶和人格的提升;另一方面,原型可能造成阅读的障碍,而且当文学接受过多地依赖既有原型程式和惯性时,则不仅不利于作品魅力的展示,也不利于接受者精神的提升和完美人格的塑造。以上是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概而言之,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原型理论及其在文学活动中的落实情况进行研究,其创新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本论文是对文学原型理论进行的整体研究,这在已有的研究中尚属首例;其次,针对原型理论忽视对“原型”概念的阐释的现状,尝试对“原型”概念进行理论探讨和补充,是一种促使理论完善的努力;最后,对原型理论和结构主义、形式主义、浪漫主义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概括出原型理论的特征,总结其优点与缺陷,这也是在已有研究成果中尚未有过的尝试。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9
英文摘要  9-13
导论  13-35
  一、 原型理论研究的历史  13-20
  二、中西原型理论的研究现状  20-28
  三、中西原型理论的批评实践现状  28-32
  四、本文的研究对象、目的、意义、方法和逻辑构架  32-35
第一章 原型概念重释  35-86
  第一节 关于原型发生问题的多种看法  36-44
  第二节 原型发生问题新解  44-55
  第三节 原型的承传  55-59
  第四节 原型的表现:由隐态向显态转化的条件  59-65
  第五节 原型的分类  65-71
  第六节 原型的特征  71-75
  第七节 原型相关概念辨析  75-80
  第八节 原型的价值  80-86
第二章 原型理论的特征  86-115
  第一节 原型理论与结构主义  86-96
  第二节 原型理论与形式主义  96-103
  第三节 原型理论与浪漫主义  103-108
  第四节 小结:从原型理论的特征看其优点与缺陷  108-115
第三章 原型与文学创作  115-145
  第一节 原型与想象  115-123
  第二节 原型制约与文学创新  123-132
  第三节 决定原型效应性质的因素  132-134
  第四节 原型对创作的正面效应  134-138
  第五节 原型对于创作的负面效应  138-145
第四章 原型接受  145-174
  第一节 原型接受问题的研究现状  145-147
  第二节 原型接受的前提:接受主体与原型的文化对应  147-157
  第三节 原型接受的方式:体验  157-168
  第四节 原型预示与接受效果  168-174
第五章 结语:原型理论的意义及未来发展取向  174-200
  第一节 原型理论对文学本质问题研究的启示  174-181
  第二节 原型理论对文学创作的启示  181-188
  第三节 原型理论对文学研究的启示  188-194
  第四节 原型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趋向及应注意的问题  194-200
参考文献  200-205
致谢  205-206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06

相似论文

  1. 基于SVM的高速公路路面浅层病害的自动检测算法研究,U418.6
  2. 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涵化研究,TU241.5
  3. 多厅影院空间架构研究,TU242.2
  4. 钢在建筑中的技术表现力研究,TU-0
  5.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6. 电网电压不平衡时复合型PWM整流器控制策略的研究,TM461
  7. 中国当代汉语诗歌阐释方法上存在的问题,I207.25
  8. 民国时期北平城市粮食市场区位分布及其等级研究,K291
  9.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10. 高频雷达信号电离层污染及时频分析方法研究,TN958.93
  11. 多重ANN/HMM混合模型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TN912.34
  12. 空间目标ISAR成像仿真及基于ISAR像的目标识别,TN957.52
  13. 用于检索的人脸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研究,TP391.41
  14. 基于用户兴趣特征的图像检索研究与实现,TP391.41
  15. 基于三维重建的焊点质量分类方法研究,TP391.41
  16. 基于句法特征的代词消解方法研究,TP391.1
  17. 基于特征的软构件建模方法及其在VMI管理系统中的应用,TP311.52
  18. 胆囊炎和肾病综合症脉象信号的特征提取与分类研究,TP391.41
  19. Q学习在基于内容图像检索技术中的应用,TP391.41
  20. 森林防火系统中图像识别算法的研究,TP391.41
  21. 统计与语言学相结合的词对齐及相关融合策略研究,TP391.2

中图分类: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