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澜沧老厂铅锌多金属矿床综合成矿信息与定位定量预测

作 者: 高建国
导 师: 秦德先
学 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 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关键词: 成矿地质背景 矿床地质 多元地学信息集成 定量找矿模型建立与预测 云南澜沧铅矿
分类号: P618.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51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博士论文“澜沧老厂铅锌多金属矿床综合成矿信息与靶区定量预测“是结合本人所负责的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云南澜沧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立体定位预测与增储研究》(编号:2003ADBEA34A025)科研项目而选题。云南澜沧铅矿经数十年来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导致目前资源逐渐萎缩,地表高品位炉碴和砂泥铅生产殆尽而转入深部开采,矿山保有地质储量不足,后备资源基地眉目不清,资源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矿山企业发展,甚至威胁企业生存的根本问题。矿山虽经数十年的发展,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研究深度不够,严重地影响地质找探矿研究。矿产资源需求量的急剧增长与矿产资源寻找难度大、成功率低、成本高的矛盾日趋突出,仅仅依靠常规地质方法和手段是难以解决当前的资源危机,当务之急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和新的地质理论,实施多学科、多兵种联合攻关,以期扩大资源储量,维持矿山正常生产,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论文的研究旨于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评价澜沧铅锌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研究其成矿规律,对成矿区带找矿前景进行评估;应用现代数字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矿床遥感、古构造岩相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数学地质等多学科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借助二次开发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集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空间信息为一体,研究各变量变化性和规律,建立定量预测模型(模式),进行立体定位预测和靶区优选,实施工程验证,其方法和理论推动区带资源的寻找、评价和理论创新。通过上述研究主要获取了以下成果和认识:1.成矿大地构造环境:从火山岩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的角度对澜沧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进行分析与判别,认为澜沧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区火山岩主要为碱性玄武岩、粗面玄武岩,个别系玄武质粗面安山岩,属玄武质—安山质类岩石;岩石TiO2含量较高,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向右倾斜、Nb与Zr等元素的含量普遍较高、Th高度富集,具大陆型特点;玄武岩类岩石Th/Hf-Ta/Hf大地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其主要为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2.火成岩岩相与矿体的关系:火山岩的岩相可分为爆发相、喷溢相、喷发沉积相和侵出相共四类,其中喷发沉积相与矿体的关系最为密切。例如,C18中喷发沉积相与矿体的产出具有直接关系,矿体一般产在具有一定厚度(通常5m以上喷发沉积相)和断裂构造通过的凝灰岩中;C17中矿体与喷发沉积相关系密切,主要产于喷发沉积相的顶层,多与灰黑色、黑色凝灰岩或有断裂通过的灰白色安山凝灰岩有关;C15+6中矿体基本,与喷发沉积相的灰黑色凝灰岩、灰白或灰黑色安山凝灰岩有关。3.矿床地球化学:矿石铅和岩石(碳酸盐岩、火山岩、花岗斑岩)铅的同位素组成平均值近似,铅来源具内在联系。从铅构造模式图中看出矿石铅来源比较复杂,为壳幔混合铅。火山岩和碳酸盐岩岩石铅与部分矿石铅可能来自围岩(矿源层);花岗斑岩岩石铅源于上地壳,可能与矿床有一定的成因联系。硫同位素组成在零附近,具陨石硫特征,推测硫主要来源自玄武岩浆。矿床的方解石中δ13CPDD值介于(-7.2—+2.8)ω‰,平均值为-2.06ω‰;δ180值为(-0.18—+10.5)ω‰,平均值为+5.72ω‰。与碳酸岩方解石的δ13C值(+5—8)ω‰,δ180值(+6—+8.5)ω‰比较,差异明显,推断矿体中方解石的碳是岩浆碳与地层(碳酸岩盐、火山岩)碳或岩浆与地层及海水碳的混合碳。石英流体包裹体的δD值为(-69.86—-93)ω‰,平均值为-86.8ω‰;δ18OH2O值为(—1.53—+9.21)ω‰,平均值为+3.62ω‰。与岩浆水的δD值(—50——80)ω‰和δ18O值(+6—+9)ω‰比较有明显差异,推测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海水或大气降水的混合水。4.地球物理信息:采用瞬变电磁法(TEM)、激发极化法(IP)和高精度磁法等有效的物理探矿方法获得了5个TEM低阻异常带、2个激电异常、2个磁法异常。综合全区激电、电阻率测深的反演计算结果,并结合地表出露和钻孔揭露情况,获得到了澜沧老厂铅矿区C1地层界面等高线图。通过系统的地球物理勘查,获取了有用的地球物理找矿信息。5.元素地球化学: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理论对岩矿样品分析结果计算分析认为:主要成矿元素组合(铜、铅、锌、砷、锑、锡、银、金)高值异常区集中在断裂交汇部位,沿火山口机构边缘断续分布,成矿时处于偏高温火山环境,北象山北部高值异常区(7-12号勘探线)、南象山西南部高值异常区(147-149勘探线)为找矿有利部位;方差极大正交旋转矩阵表中:F1因子轴中可将Cu-Pb-Zn-As-Sb-Hg-Ag-Au等元素可视为块状黄铁矿型热水沉积成矿期;F2因子轴中可将Cu-Pb-Zn-As-Sb-Hg-Be-Sn-Mo-Y-Cr-Se-Yb-V-Nb-Ni-Ga等元素视为深部隐伏基性岩和酸性岩类的侵入对原热水沉积成矿矿床的改造作用。该区成矿作用主要为沉积、改造叠加两期成矿作用。6.遥感技术:对区域1/20万LandsatTM7个波段卫片、矿区1/2000快鸟数据进行了遥感信息解译;定性解释了线环形构造,并对线性构造进行等密度、平均方位、优益度、条数等定量化分析,定量解译了遥感地质综合数值化信息;利用数据融合技术,对研究区的遥感、物探、地球化学数据进行PCA融合处理,建立矿床遥感综合信息模型,进行了遥感成矿信息预测。研究表明:矿化信息与线性构造关系密切,矿区内大部分已知矿化点位于线环构造交汇交切部位。7.定量预测:根据多源地学信息数据库划分提取的各找矿标志及控矿要素10个(NW向断裂、有利赋矿层位、线性构造等),运用网格化单元(0.1Km×0.1Km),建立“找矿信息量模型”,计算出单变量(12个)信息量值、复合变量信息量值(2个)、综合信息量值和找矿信息量值,厘定找矿信息量值临界值(2.5),以此圈定4个成矿有利靶区,并对部分靶区进行验证。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8
英文摘要  8-12
目录  12-14
第一章 绪言  14-25
  1 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  14-16
    1.1 结合科研项目选题  14-15
    1.2 研究意义  15-16
      1.2.1 社会经济意义  15-16
      1.2.2 科学意义  16
  2. 澜沧老厂铅锌矿床研究历史及现状  16-20
    2.1 地勘部门  17-18
    2.2 科研院所  18-20
  3. 论文研究工作简况  20-22
  4. 主要的认识与结论  22-25
第二章 综合成矿信息定量预测研究评述  25-37
  2.1 矿床预测研究的现状及发展  25-27
  2.2 综合成矿信息定量预测研究的现状及发展  27-33
  2.3 综合成矿信息定量预测的发展趋势  33-37
第三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37-50
  3.1 区域地层  37-39
  3.2 区域构造  39-43
  3.3 区域岩浆岩  43-48
  3.4 区域矿产  48-50
第四章 矿区与矿床地质  50-104
  4.1 矿区地质  50-56
  4.2 矿床地质特征  56-71
  4.3 矿床地球化学  71-76
  4.4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76-81
  4.5 成矿规律与矿床成因  81-104
第五章 地球物理勘查  104-117
  5.1 方法概述  104-107
  5.2 地球物理勘查及异常区圈定  107-117
第六章 地球化学勘查  117-149
  6.1 区域岩石地球化学背景  117
  6.2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117-149
第七章 矿床遥感地质  149-183
  7.1 矿区遥感地质背景  149-157
  7.2 矿田遥感影像线-环结构-老厂环-环横叠式结构  157-162
  7.3 老厂矿区遥感影像特征  162-172
  7.4 已知矿床的遥感特征  172-174
  7.5 遥感影像线性构造定量分析  174-183
第八章 老厂矿区综合成矿信息定量预测  183-202
  8.1 基于 GIS矿床定量综合预测模型  183-198
  8.2 成矿预测和靶区优选  198-200
  8.3 工程验证  200-202
参考文献  202-212
致谢  212-213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奖目录  213-214

相似论文

  1. 云南省昭通炎山铅锌矿矿区遥感信息融合与成矿预测,P618.4
  2. 云南金平县大梁子—公鸡山铁铜多金属矿带矿床地质与成矿预测,P618.2
  3. 滇中郝家河、六苴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P618.41
  4. 易门狮子山铜矿床地质特征及钴、银赋存规律研究,P618.41
  5. 云南澜沧上允铜多金属勘查区综合信息成矿定位预测,P618.41
  6. 西昆仑阿克塔什、萨落依VMS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P613
  7. 黑龙江省塔河县宝兴沟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潜力分析,P618.51
  8. 西昆仑及其邻区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规律探讨,P612
  9. 云南麻栗坡祖母绿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模式研究,P619.281
  10. 青海锡铁山矿区片岩型铅锌矿床成因研究,P618.4
  11. 云南德钦羊拉铜矿的矿床地质及成矿预测,P618.41
  12. 云南梁河锡多金属矿多元信息融合与成矿预测,P618.44
  13. 马来西亚西砂捞越地区大地构造与金成矿学研究,P618.51
  14. 云南省龙陵勐兴铅锌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P618.4
  15. 青海东昆仑东段果洛龙洼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模式,P618.51
  16. 河南桐柏固县镇蓝晶石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P619.28
  17.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开发过程中潜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对策,TD167
  18. 云南梁河来利山锡矿控矿地质因素与成矿作用分析,P618.44
  19. 中甸普朗铜矿床三维数字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P618.41
  20. 青海锡铁山矿区中间沟矿段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P618.31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金属矿床(总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