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网络舆情下的政府公信力问题研究

作 者: 王文欢
导 师: 廖楚晖
学 校: 西南交通大学
专 业: 行政管理
关键词: 网络舆情 政府行为 政府公信力
分类号: G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2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与日俱增,网民团体也在不断壮大。相对应的网络事件层出不穷,所形成的网络舆情已经成为民众表达意愿的新方式。政府如何应对网络舆情这一监督方式,公务人员如何检点自己的行为,公民又如何做一个道德的网民,网络舆情监管机制该如何来建立,都是我们必须去深入研究的。越来越多的事件通过网络扩散开来,形成巨大的舆情压力,寻求解决之道。邓玉娇事件、天价烟事件、29岁市长、重庆打黑等事件无一不表现出网络的巨大能量。这些事件的披露,更多的是希望得到解决的办法,或者是规正政府或其人员的行为。政府该如何去应对网络舆情,解决的结果是否公正,是否符合民意,最终归结到了政府的公信力问题。社会在不断发展,所凸显出的社会矛盾变幻莫测,作为行使公权力的政府机构,是要找到本身存在的问题,重塑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网络舆情对于政府行为有正面的监督引导作用,也有影响政府公信力的负面效应。政府机构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网络事件,包括审视自己的行为、分析网络舆情发生的特点、建立建立有效的、合理的、可操作的舆情监督机制等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建立,我们要达到重塑政府信任、规范网络舆情、稳定社会秩序的效果。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1
第1章 绪论  11-19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2
    1.1.1 研究的背景  11-12
    1.1.2 研究的意义  1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7
    1.2.1 国内外互联网发展现状  12-13
    1.2.2 国内外关于网络舆情研究  13-15
    1.2.3 国内外关于政府公信力研究及其分析  15-17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的选择  17-19
    1.3.1 研究方法的选择  17-18
    1.3.2 研究思路及可行性  18-19
第2章 网络舆情与政府公信力的概念和发展态势  19-31
  2.1 网络舆情概念概述  19-20
    2.1.1 网络舆情的含义  19
    2.1.2 网络舆情与传统舆情的区别  19-20
  2.2 政府公信力的概念概述  20-22
    2.2.1 政府公信力的含义  20-21
    2.2.2 政府公信力的判断标准  21-22
    2.2.3 政府公信力的作用及意义  22
  2.3 新时期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  22-27
    2.3.1 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  22-24
    2.3.2 网络舆情的成因分析  24-26
    2.3.3 网络舆情分布的特点  26-27
    2.3.4 网络舆情的传播特点  27
  2.4 影响政府公信力的相关网络事件发展态势  27-31
    2.4.1 主要网络事件政府响应态势  27-28
    2.4.2 网络舆论热点政府介入情况  28-29
    2.4.3 影响政府公信力的网络事件过程  29-31
第3章 网络舆情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31-35
  3.1 网络舆情与政府公信力的关系  31-32
    3.1.1 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信任的影响  31
    3.1.2 网络舆情对政府公信力监督的影响  31-32
  3.2 网络舆情对政府公信力的正面作用  32-33
    3.2.1 网民通过网络表达意愿是民主政治新的发展形式  32
    3.2.2 网民参与可以对政府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32
    3.2.3 网络参与能促使有效解决问题  32-33
    3.2.4 促成多元化的监督模式  33
  3.3 网络舆情对政府公信力的负面作用  33-35
    3.3.1 非理性举动催生网络暴力  33
    3.3.2 网络舆情易引发民众不良情绪  33-34
    3.3.3 网络舆情易被不良分子利用  34-35
第4章 新时期政府公信力面临重大考验  35-41
  4.1 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时存在的问题:以"石首事件"为例  35-37
    4.1.1 石首事件全过程  35
    4.1.2 对石首事件的分析  35-37
  4.2 政府公信力自身存在的问题  37-38
    4.2.1 政府行为不力严重影响了政府公信力  37
    4.2.2 公共政策的有限执行影响政府公信力  37
    4.2.3 公务人员的行为不当降低政府公信力  37-38
    4.2.4 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不满  38
  4.3 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时存在问题的原因  38-41
    4.3.1 思想站位不够高  38
    4.3.2 缺乏舆情预案演练  38-39
    4.3.3 监管力度不够  39
    4.3.4 没有建立信息审核制度  39-40
    4.3.5 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缺少应对措施  40-41
第5章 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及其选择  41-46
  5.1 提高警觉,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应急预案  41
  5.2 源头根治,注重并引导网民道德意识的培养  41-42
  5.3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约束能力  42
    5.3.1 发挥重点网站尤其是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力军作用  42
    5.3.2 促进正确舆论的形成  42
    5.3.3 增强对网络舆情的约束力  42
  5.4 公务员自身行为的转变提高政府公信力  42-43
    5.4.1 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意识  42-43
    5.4.2 增强服务意识,廉洁执政  43
  5.5 政府自身行为在应对网络舆情时的重大转变  43-46
    5.5.1 透明信息促进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43
    5.5.2 依法行政,遵规办事  43-44
    5.5.3 倾听民意,向弱势群体利益倾斜  44
    5.5.4 勇于承担责任  44
    5.5.5 政府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44-45
    5.5.6 建立科学化、民主化行政决策体系  45-46
结论  46-47
致谢  47-48
参考文献  48-5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51

相似论文

  1. 中国区域性网上社区的舆情研究,G206
  2. 当前我国社会政府公信力探析,B82-05
  3. 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研究,G206
  4. 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策略研究,D630
  5. 城市旅游营销中的政府行为研究,F592.7
  6. 基于网络舆情的企业危机管理研究,G206
  7.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建中的政府行为研究,F224.32
  8. 社会焦点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G206
  9. 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中的网民行为研究,G206
  10. 小城镇发展中地方政府行为研究,F299.2
  11. 武汉市城市营销中的政府行为研究,F299.2
  12. 转型经济背景下土地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F127;F224
  13. 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及其治理,G206
  14. 农村扶贫中的政府行为研究,F323.8
  15. 政府网络新闻发布理论与实践探析,G219.2
  16. 网络舆情主体特征及其成因分析,G206
  17. 区域软环境对农民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F323.3
  18. 网络舆情的伦理研究,G206
  19. 语言文字网络舆情基础资源建设研究,H08
  20. 汉字简繁之争的网络舆情研究,H124
  21. 我国网络舆情的政府管理研究,G20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