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四库总目学”史研究

作 者: 陈晓华
导 师: 周少川
学 校: 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历史文献学
关键词: 四库提要辨证 四库全书 余嘉锡 总目 中华书局本 书目提要 禁书 文献学 教育出版社 目录学
分类号: K20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59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四库总目学”(简称“总目学”)是对《四库全书总目》(简称《总目》)进行研究的学问。“四库总目学史”(简称“总目学史”)是对“总目学”的发展历程、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研究思想等进行的归纳总结和规律性探讨的学问。“总目学史”研究对于总结两百多年来《总目》研究的基本成就,深入研讨“总目学”各类代表性成果,揭示其学术价值,归纳其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导言以下,从六个方面对“总目学史”进行考察和论述。第一章论述《总目》的编撰及其流传。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清朝对思想统一的要求分析《总目》的产生背景。其次考察《总目》编撰分工及编撰过程,讨论分纂提要、书前提要与《总目》提要之间的关系、内容差异及差异原因。最后总结《总目》的学术价值和意义。第二章研究各类对《总目》进行补撰的书目。首先指出《总目》编撰因文网与禁书毁书、馆臣学术眼光的不足及疏怠、清廷的民族政策等原因,造成《总目》缺漏甚多,引起各种补撰书目的产生。本章从禁书书目和未收书目两个方面考察了补撰书目的发展源流和基本成就。重点评述了姚觐元的《禁书总目四种》、孙殿起的《清代禁书知见录》、阮元的《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三种代表性书目的学术价值,指出补撰书目在揭示我国古籍发展状况,反映康乾社会政治面貌、文化政策及在书目编撰手法等方面的学术价值。第三章讨论续编《总目》的学术成就。《总目》之后,因各类学术著述不断涌现,因此产生《郑堂读书记》、《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代表的一批续编书目。本章对以上两部代表性书目进行研究,指出《郑堂读书记》在内容、体例、考证方法等方面续接了《总目》,并有所发展;在增录图书方面作出了贡献。考察《续修提要》的编撰过程,指出其以续编为主,大大扩充了图书的著录范围,续写了乾隆朝及其以后中华文化发展史。第四章论述了对《总目》进行辨证补订的研究成果。指出《总目》因校勘不精、选本不良、馆臣粗疏及囿于门户之见等原因造成的种种错误。考察民国期间完成的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两部代表性学术著作对《总目》纠谬补正的贡献及学术价值。比较二书的特点,指出余书以考证功力见长,胡书以补正总数取胜,二书各有侧重,有互补作用。此外,总结自民国到20世纪末,海峡两岸对《总目》纠谬补正的学术成果,分析其辨证方法及学术意义。第五章从文献学史和学术批评史的角度归纳“总目学”研究的成果,论述了以往“总目学”论著从文献学史的角度对《总目》在目录版本学、考据学上的价值进行总结,从学术批评的角度对《总目》的经学观、史学观、文学观等进行研究的成果,尤其突出评论了陈垣、周积明、黄爱平、季野等人的贡献。第六章总结有关学者对《总目》思想文化的研究,指出这种研究把目录学、思想史和文化史相结合的特色,强调其开辟“总目学”研究新领域与新思路的意义。本文结语从纵向概述了“总目学史”四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进程,归纳了“总目学”研究的流派及方法,并对“总目学”发展提出了前瞻性设想。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9
导言  9-13
  一 “四库总目学”概念的提出  9-10
  二 “四库总目学史”概念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10-11
  三 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重点  11-13
第一章 《总目》的编撰及流传  13-40
  一 《总目》的编撰及其时代  13-22
    (一) 政治经济的强盛  13-15
    (二) 文化的总结  15-18
    (三) 思想的统一和钳制  18-22
  二 曲折的问世历程  22-40
    (一) 成书前后的增删补订  23-27
    (二) 《简目》的产生  27-28
    (三) 分纂提要、书前提要与《总目》提要的关系  28-37
    (四) 《总目》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37-40
第二章 《总目》的补撰  40-68
  一 《总目》缺载的原因  40-47
    (一) 文网与禁书毁书  40-42
    (二) 修书与学者眼光  42-44
    (三) 民族和本朝忌讳  44-45
    (四) 管理疏漏及馆臣舞弊  45-47
  二 补撰书目的源流  47-51
  三 补撰书目的突出成就  51-60
    (一) 开禁书书目补撰先河之《清代禁书总目四种》  51-54
    (二) 孙殿起《清代禁书知见录》  54-56
    (三) 阮元《四库未收书目提要》  56-60
  四 补撰书目的作用及影响  60-68
    (一) 有助于认识康雍乾三朝的政治状况、社会面貌及文化政策  61-62
    (二) 补撰书目展示了目录学的价值  62-63
    (三)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典籍概况,尤其是《总目》缺收的明代典籍的概况,为今天辑补散佚典籍提供线索  63-64
    (四) 从补撰书目中可了解各省政治动态及文化状况  64-68
第三章 《总目》的续编  68-100
  一 《总目》之续编《郑堂读书记》  68-79
    (一) 续接《总目》的特征  69-72
    (二) 对古典目录学的贡献  72-76
    (三) 进步的目录学思想  76-79
  二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79-100
    (一) 《续修提要》的撰写与整理出版  79-85
    (二) 《续修提要》以续为主,大大扩充了图书的著录范围  85-94
    (三) 《续修提要》的学术特点  94-98
    (四) 余论  98-100
第四章 《总目》的辨证  100-128
  一 《总目》存在的问题  100-101
  二 民国时期的代表论著  101-117
    (一) 《四库提要辨证》的考据方法和辨证思想  102-111
    (二) 胡玉缙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  111-116
    (三) 余氏《辨证》与胡氏《补正》之比较  116-117
  三 两岸三地的辨证成果  117-126
    (一) 代表性著作  118-123
    (二) 辨证《总目》的有关论文  123-126
  四《总目》辨证的启示  126-128
第五章 《总目》学术价值的研究  128-147
  一 文献学的贡献及影响  128-138
    (一) 《总目》在目录版本学上的贡献  128-133
    (二) 《总目》的考据学成就  133-136
    (三) 笺注与其他研究的成果  136-138
  二 学术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138-147
    (一) 经学理论  138-141
    (二) 史学观念  141-142
    (三) 文学批评  142-145
    (四) 学术批评的方法与特点  145-147
第六章 《总目》思想文化的研究  147-157
  一 中学观念与西学价值  148-152
  二 经世致用与批判理学  152-153
  三 学术思想与政治观念  153-157
结语  157-166
  一《总目》研究的历史分期  157-163
    (一) 《总目》研究的准备阶段——20 世纪以前  157-158
    (二) 《总目》研究的初兴阶段——1901年至1949年  158-160
    (三) 《总目》研究的不平衡发展阶段——1949年至1979年  160
    (四) 《总目》研究的多元繁荣时期——1980 年至今  160-163
  二《总目》研究的方法和流派  163
  三“总目学”发展前瞻  163-166
主要参考文献  166-175
  著作  166-170
  论文  170-175
后记  175

相似论文

  1. 藏文目录学源流研究,H214
  2. 中医古籍中治疗瘿病的用药规律研究,R259
  3. 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癥积病证治规律研究,R256
  4. 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鼓胀病证治规律研究,R256.42
  5. 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头痛病证治规律研究,R255.9
  6. 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哮病证治规律研究,R256.1
  7. 古代中国国家诸术语考,K207
  8. 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汗证证治规律研究,R249.2
  9. 清代官修书画典籍的文献学研究,K249
  10.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正史类”目录研究,G257
  11. 王利器的文献学思想研究,I206.2
  12. 浅谈藏族噶协文学的起源与发展及其特点,D262.2
  13. 民国目录学研究,G257
  14. 《四库全书总目》与文渊阁《四库全书》书前提要比勘研究,G257
  15. 《南村辍耕录》的编纂及其文献学价值,G256
  16. 档案学与历史文献学关系研究,G256
  17. 《戒庵老人漫笔》研究,K248
  18.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唐诗批评渊源考述,I207.22
  19. 王重民年谱,K825.42
  20.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研究,K245
  21. 美学视阈中的肖邦钢琴协奏曲慢板乐章之研究,J624.1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通史 > 史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