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新近纪红粘土的成因

作 者: 弓虎军
导 师: 张云翔
学 校: 西北大学
专 业: 第四纪地质学
关键词: 黄河中游 新近纪 红粘土 成因 粒度 磁化率各向异性 化石埋藏
分类号: P642.1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84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北方黄河中游地区,完整的黄土剖面往往下伏有厚度不等的新近纪红色粘土沉积,由于其盛产以Hipparion为代表的哺乳动物化石而被称为“三趾马红土”,刘东生等将其称为红粘土。学者们基于不同证据,对新近纪红粘土成因方式提出了不同的解释。红粘土成形成过程的研究是分析其古环境意义的基础。在探讨红粘土序列的古环境意义之前,研究红粘土准确的成因方式,从而为研究其包含的古环境信息,合理解释第三纪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地质、气候事件,从更长时间尺度上理解古环境变化特征、规律与机制,具有重大科学意义。论文通过选取黄河中游地区多个处在气候敏感地区的具有代表性的新近纪红粘土剖面,进行多层段的系统样品采集,收集了现代河流阶地、河流底泥沉积物与现代沙尘暴粉尘物质,利用先进的分析测试手段,对比不同剖面、不同层段新近纪红粘土、埋藏化石的围岩红粘土、第四纪黄土-古土壤、水成黄土、河流底泥沉积物、河流阶地沉积物的粒度沉积学与磁组构特征,结合它们在扫描电镜下的微结构特征、红粘土中出土化石的埋藏学特征、红粘土区域分布特征,从研究基底地貌的发展、演化史的角度来解析、恢复红粘土的堆积过程,得出其主要的成因模式。研究表明:①新近纪红粘土在黄河中游地区开始堆积,是地质、构造、气候等诸多因素发展的产物,其区域分布特征受到基底地貌的控制,存在明显的沉积中心,在基底地貌地势较低的部位,红粘土的堆积厚度较大,具有传统水成沉积物的特点;②红粘土沉积物的成因方式为原始物质来源于风动力的搬运,而堆积方式则是在红粘土原始物质堆积之后,由于基底地貌、气候因素的作用,部分层段在地表流水作用下发生了重新聚集,具有水成沉积物的特征;③新近纪红粘土成因方式可划分为缓坡沟谷型、高地型、山前型三种沉积模式。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1 前言  8-19
  1.1 红粘土的研究概况及进展  9-14
    1.1.1 磁性地层学  10-11
    1.1.2 沉积学特征  11-12
    1.1.3 地球化学  12
    1.1.4 土壤学研究  12-13
    1.1.5 环境磁学  13
    1.1.6 东亚季风的形成历史及其控制因素  13-14
  1.2 红粘土的成因认识及存在的问题  14-16
  1.3 研究思路及工作量  16-19
    1.3.1 研究思路  16-17
    1.3.2 剖面选取及工作量  17-19
2 新近纪红粘土的物质组成与地层及剖面描述  19-39
  2.1 研究区地质概况  19-20
  2.2 新近纪红粘土的物质组成  20-22
  2.3 新近纪红粘土地层及剖面描述  22-38
    2.3.1 北部地区典型剖面  23-28
    2.3.2 中部地区典型剖面  28-30
    2.3.3 西南部地区典型剖面  30-32
    2.3.4 南部地区典型剖面  32-34
    2.3.5 青藏高原东北缘典型剖面  34-38
  2.4 小结  38-39
3 新近纪化石埋藏的沉积学特征  39-50
  3.1 化石埋藏学原理及埋藏类型  39-41
  3.2 新近纪红粘土化石埋藏的沉积学特征  41-49
    3.2.1 剖面及材料  42-43
    3.2.2 化石埋藏的沉积学特征与分析  43-49
  3.3 小结  49-50
4 新近纪红粘土磁组构特征及成因指示  50-67
  4.1 样品采集及实验方法  50-51
  4.2 磁化率各向异性原理及磁组构参数  51-54
    4.2.1 磁化率各向异性原理  51-54
    4.2.2 磁组构参数  54
  4.3 新近纪红粘土磁组构特征分析  54-66
    4.3.1 磁组构参数量值  54-63
    4.3.2 磁组构参数组合特征分析  63-66
  4.4 小结  66-67
5 新近纪红粘土粒度沉积学特征及成因指示意义  67-96
  5.1 粒度参数及沉积学意义  67-70
    5.1.1 粒度参数  68-70
    5.1.2 粒度分布及其解释  70
  5.2 样品采集及分析测试  70-73
    5.2.1 粒度样品的采集  70-72
    5.2.2 粒度测试及数据评价  72-73
  5.3 粒度数据分析及沉积学成因意义  73-95
    5.3.1 粒度组成特征  73-84
    5.3.2 沉积物粒度累积曲线  84-91
    5.3.3 粒度参数组合特征分析  91-95
  5.3 小结  95-96
6 新近纪红粘土的成因分析与讨论  96-114
  6.1 新近纪红粘土的分布特征  96-104
  6.2 新近纪红粘土的成因分析  104-110
  6.3 新近纪红粘土的成因模式分析  110-112
  6.4 小结  112-114
参考文献  114-122
致谢  122-124
图版  124-129
附表1  129-134
附表2  134-144
发表论文情况  144

相似论文

  1. 微粉的粒度组合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TU528.041
  2. 中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G632.0
  3. 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的现状与转化策略研究,G633.6
  4. 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哲学思考,D262.6
  5. 高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教学转化对策,G633.6
  6. 昆山绰墩农业遗址中存在古水稻土层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证据,S-09
  7. 中国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组分空间分布特征,S718.5
  8. 化学与生物成因施氏矿物的矿物学特征及其对水中As(Ⅲ)吸附去除效果的研究,X703
  9. 体育新闻的异化现象与大学生体育行为研究,G80-05
  10. 媒介性别歧视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G206
  11. 基于管理行为控制的煤矿全面安全管理体系研究,X936
  12. 单县凸起铜成矿地质背景分析,P618.41
  13. 论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指导策略,G633.3
  14. 知识粒度的计算及其在属性约简中的应用研究,TP18
  15. 论河曲民歌的成因及艺术特色,J607
  16. 运用赏识教育转化高中“问题学生”,G635.1
  17. 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环境研究,G631
  18. 初中学困生成因及干预研究,G635.1
  19. 我国腐败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D262.6
  20. 高考招生诈骗问题研究,G647.3
  21. 恶意诉讼问题之探究,D925.1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 > 工程地质学 > 土质学 > 特殊土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