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晋宋乐府诗研究
作 者: 王志清
导 师: 吴相洲
学 校: 首都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晋宋 吴声 西曲 相和歌 鲍照
分类号: I207.2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487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论文从文献学、音乐学、文学三方面,对晋宋时期的吴声、西曲和文人乐府诗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绪论部分分析了“晋宋乐府诗”时段划分的音乐和文学依据,指出此时期乐府文学旧曲、新声并存的特点。在综述研究状况的同时,提出本文的创新空间及所运用的乐府学研究理念。正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以《乐府诗集》为中心,考察晋宋乐府诗的文献来源、著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认识晋宋乐府诗的基本格局,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通过对晋宋乐府制度和上层社会歌舞娱乐环境的考察,揭示出晋宋乐府诗创作的音乐背景和总体的发展趋势。由于产生的时间、地域不同,曲式结构各异,因此,第三章、第四章分别对吴声、西曲进行单独研究。吴声、西曲研究重在音乐性质、音乐渊源、音乐特点、产生方式、体式特征、题名来源、民俗内涵等方面的开掘,以区别于传统的诗歌研究范畴。主要观点如下:一、吴声是在“吴哥”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艺术歌曲,是晋宋时期新型的世俗化娱乐乐歌。二、吴声渊源于南方音乐系统,“哀”、“怨”是其主要的音乐风格。三、吴声的表演方式包括组曲联唱、单曲独唱、男女对唱等。四、吴声歌辞制作中存在着运用套式语、模拟仿制和曲辞借用等独特现象。五、吴声歌辞中的民俗内涵与晋宋文人诗歌意象、题材有相沟通之处。六、西曲因对当时各种流行音乐的吸纳而呈现出开放的音乐形态。七、“舞曲”是西曲主要的艺术形式,“倚歌”则是一种伴奏形式特殊的独唱歌曲。第五章研究晋宋相和歌辞。相和歌辞是晋宋文人乐府诗的主要类型。它们继承了汉魏乐府文学关注现实、人生的创作精神,但又受到流行新声的影响,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均呈现出新变的特点,其总体面貌可概括为“在传统与新变之间”。保存于刘宋宫廷中,并具有完整表演体制的相和歌和清商三调,成为刘宋文人乐府创作的音乐背景。而文学抒情性的回归,文坛的拟古倾向,共同构成刘宋乐府文学复兴的文学背景。第六章鲍照乐府诗研究中,首先结合史实和鲍照的生平经历,对其乐府诗内容的三个层面——时事政治层面、社会政治层面、个体人生层面进行详细考察。其次,从题、辞、意三者之关系入手,深入研究鲍照乐府的创作方式。再次,区分制作流行乐歌与运用流行乐歌体式两种情况,解释了鲍照乐府诗与流行新声的关系。结语部分立足于乐府诗史,总结了晋宋乐府诗的特殊面貌;从不同的诗歌功能出发,阐明了晋宋时期各类乐府诗之间的内部联系。
|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4-5 Abstract 5-10 绪论 10-17 一 “晋宋乐府诗”时段划分的音乐与文学依据 10-11 二 晋宋乐府诗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15 三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5-17 第一章 晋宋乐府诗的文献考察 17-35 第一节 晋宋乐府诗的文献著录 17-27 一 《乐府诗集》著录晋宋乐府诗的文献来源 17-21 二 《乐府诗集》著录吴声、西曲歌辞的特点 21-23 三 晋宋乐府诗的基本格局 23-27 第二节 晋宋乐府诗曲题补录和作品辨正 27-34 一 晋宋乐府诗曲题补录、说明 28-29 二 晋宋乐府诗辨正 29-34 小结 34-35 第二章 晋宋时期的音乐环境与乐府诗的发展方向 35-59 第一节 晋宋乐府沿革及雅乐建设历程 35-52 一 东晋“太乐”建制的变动和职能的扩充 35-38 二 东晋雅乐匮乏的政治背景 38-40 三 刘宋宫廷乐署的新变 40-43 四 刘宋雅乐格局的完备 43-45 五 刘宋雅乐歌辞的“俗化” 45-48 六 何承天《宋鼓吹铙歌十五首》的仪式雅乐性质 48-52 第二节 晋宋社会的歌舞娱乐环境与新声的兴起 52-58 一 晋宋上层社会的音乐活动 52-54 二 晋宋音乐发展的新方向 54-56 三 新声的兴起及发展 56-58 小结 58-59 第三章 吴声的音乐学与文学研究 59-107 第一节 吴声的音乐性质与产生方式 59-68 一 吴声非“吴哥” 60-62 二 吴声是世俗化的娱乐乐歌 62-65 三 吴声曲调的音乐来源及与民谣之关系 65-67 四 一种特殊的制调方式——“曲之变” 67-68 第二节 吴声的音乐渊源与音乐特点 68-84 一 吴声渊源于南方民间音乐 69-72 二 吴声的音乐风格——哀、怨 72-74 三 “送声”是吴声正曲的一部分 74-75 四 “同调异体”现象 75-77 五 吴声的演唱形态 77-84 第三节 吴声曲题名与音乐之关系 84-92 一 吴声曲题的命名方式 84-87 二 《命啸》“十解”与《八解》 87-89 三 《黄鹄曲》小考 89-92 第四节 吴声的体式特征 92-98 一 歌辞的套式用语 92-96 二 歌辞的模拟仿制 96-98 三 歌辞的借用 98 第五节 吴声的民俗内涵及与晋宋诗歌题材的沟通 98-106 一 吴声民俗意象小考 99-101 二 吴声民俗意象与晋宋文人诗歌的沟通 101-106 小结 106-107 第四章 西曲的音乐学与文学研究 107-124 第一节 西曲兴起的历史契机和音乐渊源 107-111 一 宗王出镇地方推动西曲之兴起 107-108 二 西曲开放的音乐形态及其成因 108-111 第二节 西曲的音乐特点与流传演变 111-116 一 西曲“舞曲”的民间音乐渊源 111-112 二 西曲“倚歌”的特殊配器与音乐风格 112-114 三 西曲接受的两个方向 114-116 第三节 西曲题名与社会风俗的关系 116-122 一 西曲题名的民俗内涵 116-121 二 西曲的“异名”现象 121-122 小结 122-124 第五章 晋宋相和歌辞研究 124-151 第一节 刘宋相和歌的保存与传唱 124-135 一 中原旧曲的集中南下 124-125 二 宫廷相和歌的保存、传唱 125-135 三 宫廷外相和歌的传唱 135 第二节 晋宋相和歌辞的创作 135-149 一 东晋文人乐府诗断层原因的再探讨 135-136 二 刘宋乐府文学复兴的音乐与文学背景 136-140 三 谢灵运、谢惠连对陆机乐府的“沿袭” 140-144 四 刘宋文人乐府的总体面貌——传统与新变之间 144-149 小结 149-151 第六章 鲍照乐府的传统性和新变性 151-200 第一节 鲍照乐府诗内容的三个层面 151-169 一 时事政治层面——以乐府旧题隐喻时政 152-157 二 对鲍照乐府诗政治讽谕意味的重新思考 157-160 三 社会问题层面——以乐府诗揭示战争后果与女性命运 160-162 四 个体人生层面——以乐府诗记述行踪与生存状态 162-165 五 鲍照乐府对南朝、唐代乐府诗的影响 165-169 第二节 鲍照乐府题名的来源、方式 169-182 一 鲍照乐府题名的三种来源 169-174 二 “代”字题名 174-181 三 《松柏篇》题名小考 181-182 第三节 鲍照乐府的创作方式 182-191 一 题、辞、意三者之关系 182-186 二 自述视角“我”的设置 186-188 三 寓言体 188-191 第四节 鲍照乐府与流行乐歌的关系 191-198 一 制作流行乐歌与运用流行乐歌体式 191-195 二 组歌形态 195-196 三 休、鲍异同及南朝释氏与音乐文学之关系 196-198 小结 198-200 结语 200-203 参考文献 203-206 后记 206-207
|
相似论文
- 从民间传统到文人创作,I207.22
- 晋宋陈郡袁氏家族文学研究,I206.2
- 从历代诗话中探寻鲍照诗歌的接受史,I207.22
- 鲍照诗赋论略,I207.22
- 晋宋陈郡阳夏袁氏诗文研究,I206.2
- 鲍照乐府诗雅俗兼具之风格论,I207.22
- 西曲情感论略,I207.22
- 鲍照诗文的文化内质,I207.22
- 魏晋南北朝古绝句研究,I207.22
- 鲍照乐府诗形式艺术研究,I207.22
- 中国贫士的两种范型:左思与鲍照之比较,I207.22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预防化疗大鼠卵巢功能损害的实验研究,R730.5
- 晋宋“神不灭”思想与印度佛教业报轮回思想的比较,B949.2
- 建安文学在南朝的传播接受,I206.2
- 南北朝乐府歌辞女性题材比较研究,I206.2
- 建安乐府文学研究,I206.2
- 更生霉素和依托泊苷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及西曲瑞克的保护作用,R737.3
- 姜夔的艺术人生及其词,I207.23
- 西曲研究,I207.7
- 晋宋之际的“诗运转关”及其原因,I207.22
- 六朝清商乐发展探微,J609.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诗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