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元曲词缀研究

作 者: 褚福侠
导 师: 唐子恒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元曲 词缀 附加式 复音词 构词法
分类号: H14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657次
引 用: 1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元曲,从广义上说,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其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群众化的本色语言风格,真正代表了元代口语,是现代汉语词汇、语法的直接源头。汉语词汇的复音化发展至元代已较为成熟,中古时期产生的一些汉语词缀到元代虚化程度较高,构词能力增强。元曲的口语化特征和曲韵和谐、音节对仗的要求使这种文学体裁融进了一些足词足句的衬音成分,当这种衬音成分与所陪衬的成分使用频率提高,受韵律构词法的影响便会形成成熟的复音词。元曲中,由“一实一虚”语素构成的复音词极为多见,附加式构词法凸显出与前代不同的面貌。从附加式复音词的词性入手,以元曲的个体词缀为纲,把由其所构成的附加式复音词作各种归类分析,弄清词缀在元曲中的构词功能及存在状态,对于全面描写元曲的复音词乃至构建元代的词汇系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第一章“绪论”中,我们首先对汉语词缀的定义、名称、界定标准等相关问题作了必要的说明,详细阐述了对汉语词缀的整体认识,以及在元曲共时界面中衬音成分和词缀的关系,并着重辨析了词缀与助词、构形词缀与构词词缀等不易区分的问题。元曲语言研究相对于汉语史其他朝代其他语料的研究来说,是较为薄弱的环节,了解元曲词汇、语法方面的研究现状,对于全面深入地进行元曲词缀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元曲附加式复音词的广泛存在,体现了元曲词缀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第二章主要论述名词词缀。“阿、子、头、儿、老”等少数几个构成复音名词的词缀是学者们公认的较为典型的汉语词缀。“阿”由动词义“保护、教养”虚化而来,因“阿母”一词结构意义的变化而成为词缀,“阿”在元曲中构词能力强于现代,多缀于亲属称谓或单音人名之前,共构成27个复音名词。前缀“老”从形容词“老”虚化而来,“老”在复音词中所体现的不同附加色彩是其词汇意义各义项沿不同方向虚化的结果,前缀“老”共构成复音词160个。“老”缀于无生命事物之前为元曲特有,是用于足词的衬音成分,“老+无生命事物”属于语用造词。元曲中还见“老”“脑”“道”作后缀的用法,所构成的复音词是元明市语,其来源不明。“子”作为词缀在元曲中应用广泛,构词能力很强,“子”缀复音词共有427个,“子”所表达的语法意义也比较多样,大量三音节、四音节“子”缀词的出现鲜明地显示了元曲的口语特点。“子”作为动词后缀在元曲中已露端倪。在“儿”一节,我们首先从“儿”缀及儿化产生的历史入手,对元曲中的词缀“儿”作了定性。元曲中的儿缀词共有1550个,从元曲的词缀系统来说,“儿”是构词能力最强的词缀,从儿缀词的发展历史来说,元曲的体裁和题材特点激发了儿缀词的猛增。“儿”广泛应用在各类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甚至副词、代词之后,表达轻松、随意、亲切的口语色彩,元曲已经具备儿化音存在的条件和证据。“头”作为后缀共构成复音词232个,“头”缀在元曲中也常作为足词的衬音成分进入句子,以满足词汇复音化和元曲句式音节对仗的要求。这些存在于元曲共时界面的头缀词后世多消亡。元曲中的们缀词共238个,后缀“们(每)”在元曲中既可用作名词复数的表示法,也有不表示复数的情况,还出现了多重复数表示法“数(量)词+名词+们”的特殊形式。“指物名词后+们(每)”的用法更是元代特有。“家”作为后缀,共构成复音词167个,除了指“技有专长的人”,还广泛用作各种称人的名词、代词词缀以及其他名词的词缀,“家”还可置于名词性、谓词性的状语成分之后,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如“一会家、半晌家”等,也写作“价”或“介”。词缀“个”在构词时有着较广泛的适应性,除了主要作为复音时间名词的后缀之外,还能附加在代词、副词、动词、形容词后面,体现浓重的口语色彩。词缀“来”由动词虚化而成,在元曲中主要用作时间名词的后缀,所构成的复音词数量不多。第三章主要论述动词词缀。与名词词缀相比,汉语中的动词词缀一直未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实自中古以后,附加式构词不仅发生在名词中,其他词类的附加式也广泛存在。“有、动、相、厮、所、当、于、打、取、却”是我们在元曲中考察到的动词词缀。因为动词双音化的前提是意义不发生较大的变化,附加在动语素上的词缀成分的主要作用还是助成双音节,以顺应汉语复音化对动词的要求。动词词缀的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不如名词词缀鲜明。动词词缀的来源也各不相同,像名词那样由实义虚化的痕迹不太明显。“有”“动”是由衬音成分转变而成的词缀,“有”在元曲中的构词能力较强,共构成复音词21个。对于“相”“厮”“于”“取”等词缀的判定我们引进了句法语义标准,从受事或宾语的角度认定其词缀性质。词缀“相”由偏指义代词虚化而来,作为词缀构成的复音词有72个。“厮”与“相”的情况类似,但其作为词缀的用法很少被关注,元曲中的“厮”缀词有113个,比“相”的构词能力还强。“打”“取”“却”的词缀性质在学术界存有争议,主要有泛义动词、词缀或助词几种观点。在各节中,我们通过对由“打”“取”“却”构成的复音词的全面分析,依据各自不同的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词缀性质作了认定,并进一步探讨了其构词特点和功能。此外,我们尝试分析了元曲中口语色彩较浓的巴类动词后缀,今方言学者多有论及,此类后缀语音形式不稳定,字形差异较大,在元曲中的构词能力不如现代方言。具备此类特征的后缀也能构成双音形容词。第四章主要论述形容词词缀。“然”在元曲中能附加在形容词、副词、名词、动词、象声词等性质的语素后面,使之具备形容词、副词的特性。“然”在元曲中共构成复音词122个,这些“然”缀词表义特征丰富,发展到现代汉语半存半亡。“尔”“乎”作为上古汉语残留下来的词缀,在元曲中构词能力不强。“可”置于内心活动动词前构成双音形容词,当为词缀。“可”作后缀的情况是音余成分。元曲中附加式形容词的主体是ABB式和ABC式。ABB形容词到元曲中也出现了骤增的状况,在“ABB式形容词叠音后缀”一节,我们首先总结了附加后缀式ABB形容词的产生与发展,阐明了我们对元曲中附加叠音后缀的ABB式形容词的界定原则,然后对考察到的537个ABB式形容词,从其构成、A与BB的组合特点、附加意义和语用功能等方面作了全面描写。最后,结合现代汉语的ABB词,探讨了元曲ABB词在后世的发展情况。ABC式形容词是方言色彩口语意味浓重的一类形容词,构词方法上是附加双音后缀。关于其来源,我们认为由于ABB式形容词中间音节的弱化形成,随后我们从其构成、语法功能、表义特征等方面对元曲中的57个ABC式形容词进行了全面分析。第五章简单论述了几个副词、数词词缀。“生”“么”作为词缀在元曲中的构词能力较低,但所构成的复音词在元曲中的使用频率却极高,如“怎生、好生、偏生、什么、怎么、这么”等。“地(的)”作为后缀在元曲中构成了大量的双音声态词、副词、代词等,其来源为实义虚化。“第”“初”置于数词前能构成序数词,表示顺序的语法意义,是词缀而不是助词。第六章“结语”,首先从总体上概括描写了元曲中词缀及附加式复音词的分布情况,归纳了元曲词缀的一些特点,然后强调了本文在词缀界定标准方面的两点突破,并阐明了词缀在元曲构词法中的地位以及对元曲构词法研究的几点设想。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1)共时的静态描写与历时的动态分析结合(2)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结合(3)微观描写与宏观归纳结合(4)元曲词缀与现代汉语方言词缀结合。通过对元曲词缀的全面描写,对于元曲复音词的附加式构词方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尝试着理顺了汉语各词缀在历时发展中的变化特征,希望能有助于元曲乃至近代汉语构词法的研究和元曲词汇系统的构建。

全文目录


Catalogue  6-8
中文摘要  8-11
ABSTRACT  11-15
第一章 绪论  15-24
  1.1 "词缀"的定义、名称及其界定标准  15-17
  1.2 元曲词汇、语法研究现状  17-20
  1.3 元曲词缀的研究价值  20-21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其它  21-24
第二章 元曲名词词缀  24-88
  2.1 阿、兀  24-28
  2.2 老、脑、道  28-34
  2.3 子  34-46
  2.4 儿  46-63
  2.5 头  63-71
  2.6 们(每)  71-77
  2.7 家(价、介)  77-83
  2.8 个、来  83-88
第三章 元曲动词词缀  88-132
  3.1 有、动  88-91
  3.2 相、厮  91-99
  3.3 所  99-100
  3.4 当  100-104
  3.5 于  104-110
  3.6 打  110-115
  3.7 取  115-121
  3.8 却  121-126
  3.9 巴类动词后缀  126-132
第四章 元曲形容词词缀  132-167
  4.1 然、尔、乎  132-138
  4.2 可  138-140
  4.3 巴类形容词单音后缀  140-141
  4.4 ABB式形容词叠音后缀  141-160
  4.5 ABC式形容词双音后缀  160-167
第五章 元曲副词及数词词缀  167-180
  5.1 生  167-171
  5.2 么(麽)  171-172
  5.3 地(的)  172-177
  5.4 第、初  177-180
第六章 结语  180-185
  6.1 元曲词缀的特点及构词情况总析  180-182
  6.2 本文在词缀界定标准上的两点突破  182
  6.3 词缀在元曲构词法中的地位  182-183
  6.4 词法学的独立与元曲构词法研究的设想  183-185
附录  185-191
  A.作者、元杂剧名及文中简称  185-190
  B.精读元曲语料目录  190-191
参考文献  191-196
  A.元曲语料及词典文献  191
  B.汉语语言学著作文献  191-193
  C.元曲及词缀研究期刊论文  193-196
致谢  196-197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97-198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98

相似论文

  1. 红安方言语法研究,H146
  2. 《战国策》词语的切分及其复音词计量研究,H131
  3. 汉语人称词缀、类词缀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H195
  4. 汉语与印尼语介词“给”的差异分析及印尼学生习得汉语介词“给”偏误研究,H195
  5. 淮南方言形容词词缀研究,H17
  6. 《搜神记》复音词研究,H131
  7. 印尼语词缀研究,H631.2
  8. 英汉类词缀探究,H319
  9. 英汉否定表达比较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H195
  10. 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H146
  11. 《春秋繁露》复音词研究,H131
  12.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方位词研究,H141
  13. 服饰期刊中的字母词语研究,H136
  14. 英语强势对现代汉语影响的欧化表征之多维研究,H109.4
  15. 受英语影响产生的类词缀,H136
  16. 《抱朴子外篇》复音词新词新义研究,H131
  17. 莱芜方言词缀研究,H172.1
  18. 元曲中象声词的研究,H146.2
  19. 现代汉语类词缀认知研究,H136
  20. 高中生英语派生词缀学习研究,G633.41
  21. 敦煌变文词缀探析,H141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古代语法(文言语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