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科学哲学中的相对主义及其超越

作 者: 常春兰
导 师: 陈其荣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相对主义 超越 表象科学观 实践科学观 形而上学 生存论哲学
分类号: N0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891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的形象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库恩是这一转变的主要贡献者。库恩从研究科学史入手,主张科学方法论和科学实践是历史地进化的,指出正统的科学哲学所描绘的科学形象是一种以静止的非历史的科学概念为基础的歪曲的形象。历史主义科学哲学使我们原有的关于科学的客观性、真理、合理性、进步等概念和科学知识增长的标准受到挑战,导致科学哲学中相对主义的流行。一般说来,我们总是看到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的直接对立,绝对主义强调唯一性,而相对主义强调非唯一性即多样性。但是,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的对立只是一种外在对立,就像黑格尔说过的那样:“两极相通”,相对主义作为绝对主义的单纯反动,实际与绝对主义具有共同的形而上学预设——主客相分,因此形而上学分为绝对主义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形而上学。在形而上学的历史中,绝对主义虽然占主导地位,是形而上学的正统,但相对主义的威胁却始终存在着,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对立是形而上学无法克服的矛盾,这恰恰揭示了形而上学的根本缺陷:追求绝对的目标,因而是一种绝对主义立场,但在主客对立的结构中追求绝对的目标却是失败的,从而相对主义不可避免。因而,形而上学的历史就表现为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交替出现的历史。就科学哲学而言,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科学观都属于形而上学视野下的表象科学观。表象科学观主张科学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理论表象,正统的立场当然是绝对主义的立场,认为对于世界的理论表象是不断精确化,不断逼近真理的;但在主客对立的结构中,绝对主义科学观不能给出对真理符合论的满意解释,相对主义科学观出现,认为由于观察在主体间的差异,无法获得对世界的唯一的、精确的表象即真理。在科学哲学中,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科学观也是交替出现,而且,近来相对主义科学观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这促使我们承认,在表象科学观中,相对主义不可避免。但是,相对主义科学观却不是对绝对主义科学观的根本否定,而是绝对主义科学观的消极发展。当相对主义科学观充分发展时,也就意味着形而上学视野下的表象科学观该终结了。早在黑格尔之后,西方哲学就开始了生存论转向,生存论哲学根本不同于形而上学,它消解了主客对立的二元结构,放弃了真理符合论,而是直接关注人的生存实践本身,追求人的生存意义。在生存论哲学视野下,一种强调科学的实践本质的实践科学观正在浮出水面。但是,因为生存论哲学的矛头直接指向绝对主义形而上学,实践科学观的矛头直接指向绝对主义科学观,有些批评者认为生存论哲学以及实践科学观仍然具有相对主义隐含。然而,这些批评者是站在形而上学立场上做出这种评判的,这是对生存论哲学和实践科学观的误读。生存论哲学放弃了对唯一性的追求,关注人的生存实践本身,具体到实践科学观,则是对科学的实践本质的认识,不再纠缠于科学知识是否是对自然界的表象。因此生存论哲学根本不同于形而上学,实践科学观根本不同于表象科学观,超越了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对立。从形而上学到生存论哲学,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形而上学以“科学的女王”自居,致力于为科学辩护,相对主义正是这种追求的消极表现,而生存论哲学则放弃了成为一门基础科学的幻想,对于科学也由辩护变成理解,因而,在科学哲学中,也发生了从表象科学观到实践科学观的转变,相对主义问题也随之消解了。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9
导论  9-27
  一、问题的缘起  9-11
  二、相对主义的各种形式  11-18
    (一) 不同领域中的相对主义  12-13
    (二) 科学哲学中的相对主义  13-18
  三、科学哲学中相对主义的流行  18-21
  四、相对主义形而上学及其超越  21-23
  五、论文内容、创新和不足  23-27
第一章 相对主义科学哲学在中国受到的"礼遇"  27-37
  一、《哲学大辞典》中对相对主义的解释  27-28
  二、一项文献计量分析  28-32
    (一) 一个有趣的现象  28-29
    (二) 对相对主义的态度  29-31
    (三) 对相对主义的认识  31-32
  三、对一篇博士论文的分析  32-34
  四、小结:如何进一步认识相对主义?  34-37
第二章 西方哲学史上的相对主义  37-47
  一、绝对主义:柏拉图主义  38-42
    (一) 本体论形而上学:追求绝对实在  38-40
    (二) 认识论形而上学:追求绝对真理  40-42
  二、相对主义的威胁:休谟哲学的相对主义特征  42-45
  三、小结: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的关系  45-47
第三章 形而上学的消极发展:科学哲学中的相对主义  47-103
  一、科学哲学中的绝对主义:逻辑经验主义和科学实在论  47-56
    (一) 逻辑经验主义  47-53
    (二) 科学实在论  53-55
    (三) 绝对主义科学哲学的困境  55-56
  二、两个矛盾人物:波普尔和拉卡托斯  56-62
    (一)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56-59
    (二)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59-62
  三、科学哲学中的相对主义  62-90
    (一) 相对主义的种子:康德的"物自体"  63-64
    (二) 相对主义的先锋:奎因和汉森  64-68
    (三) 相对主义的鼻祖:库恩  68-77
    (四) 自称的相对主义者:费耶阿本德  77-85
    (五) 来自社会学界的相对主义学派:科学知识社会学  85-90
  四、批判和回应  90-94
    (一) 经典批判及其回应  90-92
    (二) 其他批判及其回应  92-94
  五、小结  94-103
    (一) 温和的相对主义不可避免  94-95
    (二) 局限性:相对主义是形而上学的消极发展  95-103
第四章 超越相对主义  103-149
  一、不成功的超越  103-113
    (一) 牛顿-史密斯的温和的合理性主义  104-110
    (二) 劳丹的规范自然主义  110-113
  二、生存论哲学家对科学的反思  113-124
    (一) 实用主义  113-119
    (二) 实践解释学  119-123
    (三) 生存论哲学家为实践科学观奠定基础  123-124
  三、实践科学观的浮现  124-139
    (一) 对库恩的生存论解读  124-131
    (二) 实验室研究  131-133
    (三) 劳斯的科学实践哲学  133-139
  四、小结:生存论哲学真的超越了相对主义吗?  139-149
第五章 结论:哲学革命与科学形象  149-157
  一、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从辩护到理解  149-152
  二、从表象科学观到实践科学观  152-157
主要参考文献  157-165
后记  165-166

相似论文

  1. 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研究,N02
  2. 金岳霖“无极而太极”思想的深度透视,B26
  3. 意境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G633.3
  4. 孟子思想的内在超越性,B222.5
  5. 佛教的涅槃与文学的审美,I106
  6. 胡塞尔“笛卡尔式沉思”下的“我思”相关问题研究,B516
  7.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B516.35
  8. 《长日入夜行》中创伤记忆与悲剧意识的研究,I712
  9. 梭罗和迪拉德自然文学比较研究,I712
  10. 浅析毛泽东对俄国民粹主义的超越,A841
  11. 构建我国企业超越预算理念下的激励机制,F272
  12. 建筑抗震设防标准优化方法的基础研究,TU352.11
  13. 浅析“建筑创造力”的来源与实现,TU986.4
  14. 涂尔干职业伦理思想研究,B82
  15. 西方新发展主义理论研究,B089
  16. 牟宗三“无执的存有论”研究,B26
  17. 满意与失落—商业设计中的创新与借鉴,J524
  18. 交际距离理论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适用性研究,H0-05
  19. 论个体生命的存在、自由、觉醒与超越,I207.42
  20. 南阳盆地文化与周大新的小说创作,I207.42
  21. “媚俗”中的超越,I207.42

中图分类: > 自然科学总论 >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 科学的哲学原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