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南阳市)生态环境综合研究

作 者: 常秋玲
导 师: 田明中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专 业: 第四纪地质学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中线水源区 生态环境评价 生态环境预警 南阳市
分类号: X171.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686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主要依据1998—2001国家计委重点遥感项目试点项目《河南省南阳市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研究》、2004年度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项目《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源区(河南省省域)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地方项目《南阳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等综合完成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国家战略性重大基础工程,事关21世纪乃至更长时间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水源区的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水源区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实施和京、津及京广沿线城市饮水的安全。因此对水源区进行生态环境综合研究意义重大。本次研究以南阳市域作为工作区,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丹江口库区周围和丹江支流淇河和老灌河的汇水区域作为重点研究区域。采取点、面相结合、部分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综合研究。以1989年和1997年的遥感数据源为依据,运用图像处理软件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了水源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初步建立了该区土地利用/覆盖遥感图像分类体系;采用人机交互方式进行了遥感图像解译,获取了水源区1989和1997年土地利用/覆盖图,进行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趋势分析。对水源区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功能评价表明:研究区是土壤侵蚀中度敏感区,是生物多样性为极敏感和高度敏感区;研究区南部丹江口水库库体周围和丹江支流水体周围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北部山区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丹江口库区及周围的低山丘陵区是重要的土壤保持区。以水源区的气象、水资源、地形地貌、植被、土地状况、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等多元信息为基础,系统分析了这些因子与该区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构建了研究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其它方法相结合,对水源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定量研究表明该区生态环境质量一般。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基础上进行了水源区预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环境呈现逆向演化趋势,其最终分值从现状值5.21降低到2010年的4.97、2020年的4.87,生态环境呈现恶化趋势,出现了警情,应该预警。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1 绪论  11-22
  1.1 研究目的、意义和选题依据  11-13
    1.1.1 研究意义  11-12
    1.1.2 研究目的  12
    1.1.3 论文选题依据  12-13
  1.2 研究现状  13-18
    1.2.1 环境生态学的形成及发展  13-14
    1.2.2 生态环境的概念  14-15
    1.2.3 环境质量与生态环境质量  15-16
    1.2.4 生态环境退化  16-17
    1.2.5 研究区工作程度  17-18
  1.3 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系统论  18-19
  1.4 研究思路、内容和技术路线  19-21
  1.5 论文工作量统计  21-22
2 研究区概况  22-37
  2.1 研究区工作范围的选取  22
  2.2 南阳市区域概况  22-28
    2.2.1 自然地理  22-27
    2.2.2 社会经济概况  27-28
  2.3 水源区基本情况  28-33
    2.3.1 自然经济  28-29
    2.3.2 地质背景  29-33
  2.4 中线工程对水源区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33-37
    2.4.1 中线工程对水源区经济的影响  33-34
    2.4.2 中线工程对水源区环境的影响  34-36
    2.4.3 中线工程对水源区土地利用的影响  36-37
3 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研究  37-68
  3.1 南阳市生态环境现状  37-50
    3.1.1 水资源状况  37-40
    3.1.2 土地利用现状  40-43
    3.1.3 土壤性状及水土流失  43-45
    3.1.4 生物资源现状  45-47
    3.1.5 森林生态系统退化  47-49
    3.1.6 自然灾害  49-50
  3.2 水源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0-66
    3.2.1 水源区水环境状况  50-52
    3.2.2 水源区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52-53
    3.2.3 水源区生态环境脆弱  53-55
    3.2.4 水源区水土流失严重  55-59
    3.2.5 水源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59-66
  3.3 生态环境问题原因分析  66-68
    3.3.1 自然因素  66-67
    3.3.2 人为因素  67-68
4 水源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68-104
  4.1 水源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  68-75
    4.1.1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68
    4.1.2 技术方法及遥感图像处理  68-71
    4.1.3 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  71-72
    4.1.4 人机交互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  72-73
    4.1.5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趋势分析  73-75
  4.2 水源区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功能评价  75-85
    4.2.1 评价目的  75-76
    4.2.2 评价内容  76
    4.2.3 评价方法  76
    4.2.4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76-81
    4.2.5 生态功能评价  81-83
    4.2.6 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83-85
  4.3 水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85-104
    4.3.1 生态环境评价的标准  85-86
    4.3.2 生态环境评价的主要方法介绍  86-88
    4.3.3 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  88-90
    4.3.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生态环境评价  90-99
    4.3.5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99-104
5 水源区生态环境预警研究  104-116
  5.1 生态环境预警的概念  104-105
  5.2 国内外生态环境安全预警研究现状  105-107
  5.3 生态环境安全预警的原理  107-108
  5.4 预警的主要类型  108-110
  5.5 预警研究方法  110-112
  5.6 水源区生态环境预警实证研究  112-116
    5.6.1 预警的技术路线  113
    5.6.2 预警时段的确定和资料的收集  113
    5.6.3 生态因子预测年(2010 和2020 年)分值的确定  113-115
    5.6.4 预警结果分析  115-116
6 水源区生态环境建设对策与保障措施  116-121
  6.1 加强水源区生态环境建设  116-118
    6.1.1 控制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  116-118
    6.1.2 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118
    6.1.3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118
  6.2 水源区生态环境建设保障措施  118-121
    6.2.1 建立健全水源区生态环境法制和体制管理  118-119
    6.2.2 建立水源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经济保障机制  119-120
    6.2.3 加大对水源区城镇基础建设投入  120
    6.2.4 加强水源区水质和生态环境监测手段  120
    6.2.5 加强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宣传与公众参与  120-121
7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建议  121-123
  7.1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  121-122
  7.2 建议  122-123
参考文献  123-129
致谢  129-130
附录  130-131

相似论文

  1. 基于ArcEngine的矿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系统研究与建立,X826
  2. 山东淄博化工区循环经济建设研究,F205
  3. 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及改善对策研究,F205
  4. 中国对外贸易生态环境预警系统研究,F205;F224
  5.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田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建设,X171.1
  6. 大型渠道混凝土机械化衬砌关键技术研究,TV544
  7. 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河南省南阳市省级示范性高中体育师资及其田径能力的现状调查与职后培训对策研究,G633.96
  8. 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F426.61;F426.91
  9. 南阳市重阳文化旅游开发研究,F592.7
  10. 南阳市中学体育课边缘化现象及其原因分析,G807.0
  11. 南阳市猪高热病的调查及防治措施研究,S858.28
  12. 河南省南阳市中学篮球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G841-4
  13. 南阳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F327
  14. 多孔并联分段低压输水系统的水力特性和控制研究,TV135
  15. 从南阳市卧龙岗乡财务调查与分析看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D67
  16. 南阳唐河针织厂汉墓画像石研究,K879.4
  17. 南阳市奶牛梨形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制,S858.23
  18. 南阳市部分日光温室低效益的成因与对策初探,S625
  19. 南阳市蚕业生产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F326.3
  20. 南阳市桑蚕茧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S886
  21. 盐碱化草原农业改良技术及水盐运动规律研究,S156.4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生物学 >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