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铜(Ⅰ)配合物磷光材料的发光与光电特性的研究
作 者: 车广波
导 师: 李文连
学 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专 业: 凝聚态物理
关键词: 铜(I)配合物 磷光材料 有机发光二极管 有机白光发光二极管 有机光伏器件 紫外探测器件 电致发光
分类号: O482.3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50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在现代显示技术领域中因其不可比拟的优势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有机光伏(OPV)器件因成本低、工艺简单、易于制成大面积器件等诸多优点而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以期为太阳能、光学传感器和探测器等方面的利用开辟新的道路。本论文以铜(I)配合物磷光材料在OLED及OPV领域的应用为工作出发点,具体工作如下:1、利用水热合成技术合成四种四氮杂苯并菲衍生物,即PyPhen、Dicnq、DPPz和BDPz。结果表明,由该方法所获得的产物产率高、纯度好。2、以三苯基膦(PPh3)和二(2-二苯基膦基)苯基醚(DPEphos)为第一配体,上述四种四氮杂苯并菲衍生物及4,7-二苯基-1,10-邻菲罗啉(Bath)为第二配体,合成了十个未见报道的铜(I)配合物磷光材料。3、采用真空镀膜工艺,利用[Cu(DPEphos)(Dicnq)]BF4 (CuDD)为发光材料,制备出颜色可调的、高效的有机电致磷光器件。当掺杂浓度为6 %时,器件具有最大的发光效率,达11.3 cd/A;当掺杂浓度为10%时,器件最大亮度为2 322 cd m-2。4、采用真空镀膜工艺,利用了CuDD:CBP掺杂层中的来自于铜(I)配合物的黄光组分以及NPB层的蓝光组分,并且在两发光层中间夹入Bu-PBD充当调节颜色组分,开发出了白光器件。结果表明,当器件的发光层2 wt.%CuDD:CBP的厚度为10 nm、Bu-PBD为2 nm时,可获得有效的白光发射,10 V电压时色坐标为(0.33,0.36),最大亮度为2466 cd/m2,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为6.76 cd/A and 3.85 lm/W。
|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基本原理介绍 11-29 1.1 OLED 的研究历史 11-12 1.2 有机EL 的工作原理及器件结构 12-13 1.3 荧光与磷光 13-14 1.4 有机电致磷光发光原理 14-15 1.5 红色磷光发射Ir(III)配合物磷光材料在EL 中的应用 15-20 1.6 铜(I)配合物磷光材料在有机EL 中的应用 20-22 1.7 本论文的基本设计思想 22-23 参考文献 23-29 第二章 四氮杂苯并菲及其衍生物的水热合成 29-36 2.1 研究背景 29 2.2 实验部分 29-33 2.2.1 仪器与试剂 29-30 2.2.2 制备及表征 30-33 2.2.2.1 1,10-邻菲罗啉-5,6-二酮1 的制备及表征 30-31 2.2.2.2 四氮杂苯并菲及其衍生物的水热合成及结构表征 31-33 2.3 小结 33-34 参考文献 34-36 第三章 铜(I)配合物磷光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36-58 3.1 研究背景 36-38 3.2 仪器与测试 38-39 3.3 铜(I)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39-48 3.3.1 四氟硼酸四乙腈合铜(I)的合成 39 3.3.2 系列铜(I)单核配合物的合成 39-41 3.3.3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41-48 3.4 铜(I)系配合物的固态光物理性质 48-53 3.5 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53-54 3.6 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54-55 3.7 小结 55-56 参考文献 56-58 第四章 基于[Cu(DPEphos)(Dicnq)]BF_4的EL和PV器件 58-85 4.1 基于[Cu(DPEphos)(Dicnq)]BF_4 的颜色可调的磷光发射器件 58-67 4.1.1 研究背景 58-59 4.1.2 [Cu(DPEphos)(Dicnq)]BF_4 的光致发光性质 59-60 4.1.3 热稳定性 60-61 4.1.4 磷光寿命 61-62 4.1.5 颜色可调的磷光发射器件的设计及EL 性能 62-67 4.1.5.1 实验方法 62-63 4.1.5.2 电致磷光器件的设计 63 4.1.5.3 电致磷光器件的性能 63-67 4.2 基于[Cu(DPEphos)(Dicnq)]BF_4 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 67-69 4.2.1 研究背景 67 4.2.2 基于[Cu(DPEphos)(Dicnq)]BF_4的白光发射器件 67-69 4.2.2.1 实验方法 67 4.2.2.2 电致磷光器件的设计及相应的WOLEDs的性能 67-69 4.3 基于[Cu(DPEphos)(Dicnq)]BF_4 的有机紫外探测器件 69-75 4.3.1 研究背景 69-70 4.3.2 基于[Cu(DPEphos)(Dicnq)]BF_4的有机紫外探测器件A 70-75 4.3.2.1 实验方法 70 4.3.2.2 [Cu(DPEphos)(Dicnq)]BF_4为电子受体的紫外光敏感的探测器件的设计 70-71 4.3.2.3 结果和讨论 71-75 4.3.2.3.1 吸收光谱与光电流响应 71-72 4.3.2.3.2 m-MTDATA和CuDD膜厚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72 4.3.2.3.3 器件紫外光照下的光伏特性 72-73 4.3.2.3.4 温度变化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73-74 4.3.2.3.5 电子受体CuDD 和CuDB 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74-75 4.4 小结 75-77 参考文献 77-85 第五章 基于[Cu(DPEphos)(DPPz)]BF_4的饱和红色磷光发射器件 85-90 5.1 研究背景 85 5.2 基于[Cu(DPEphos)(DPPz)]BF_4 的饱和红色磷光发射器件 85-87 5.2.1 电致磷光器件的设计 85-86 5.2.2 电致磷光器件的性能 86-87 5.3 小结 87-88 参考文献 88-90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90-93 6.1 结论 90-91 6.2 展望 91-93 附录一 本论文所用材料的化学结构式 93-95 附录二 优化的Cu(I)配合物的几何构型 95-96 博士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文章目录 96-97 作者简介 97-98 致谢 98-99
|
相似论文
- Schiff碱铜(Ⅱ)配合物在不同基础润滑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TE624.82
- 锌基半导体量子点光学性能研究及其在LED中的应用,O471.1
- PET的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联合测量及其模拟仿真,O631.23
- 氨基酸衍生物铜(Ⅱ)、镍(Ⅱ)配合物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及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研究,O631.5
- 氨基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红外与拉曼光谱研究,O641.4
- 新型高分子电致磷光材料研究,O641.4
- 聚合物磷光电致发光器件发光特性研究,TN383.1
- 苯并环丁烯—苝二酰亚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O621.25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黑斑的自动检测系统设计,TN383.1
- 一种新型电致近紫外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质表征,TB34
- 基于哒嗪类结构配体磷光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电致发光,O641.4
- 光学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TH703
- 三苯胺多枝化合物为引发剂的光刻胶过程作用的研究与含三苯胺的化合物合成,TN305.7
- 稀土三元及稀土掺杂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发光性能的研究,O627.3
- 有机小分子发光二极管的性能改善,TN312.8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作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TN383.1
- 新型铱配合物的合成和电致发光性能研究,O627.8
- 有机光伏器件的光学计算与模拟,TM914.4
- TiO_2/p~+-Si异质结的电致发光,TN304.2
- 新型铱金属配合物电子结构及光谱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O641.4
- 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和苯并[C]噻吩类太阳能电池敏化染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TM914.4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物理学 > 固体物理学 > 固体性质 > 光学性质 > 发光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