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海南岛长昌盆地始新世孢粉植物群及其古植被和古气候研究

作 者: 姚轶锋
导 师: 李承森;王宇飞;杜乃秋
学 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专 业: 植物学
关键词: 海南岛 孢粉 始新世 古植被 古气候 定量重建
分类号: Q91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379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植物作为气候环境变化的敏感指示物,能够提供许多有价值的气候环境变化信息,通过保存在地层中的植物化石和孢粉研究第三纪气候和环境变化已成为当今国际上的重要研究领域。近年来,随着许多定量化的古气候分析方法(如:叶相分析法、树木年轮气候学法、共存分析法和特有种气候分析法)的不断出现,研究精度愈来愈高,已从定性描述过渡到定量化重建的阶段。在本研究论文中,我们利用德国科学家Mosbrugger和Utescher在1997年倡导的共存分析法对海南岛长昌盆地始新世气候进行定量研究,并对盆地当时的古植被进行了重建。长昌盆地始新世孢粉植物群以被子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94.5%),主要以壳斗科个体极小的三沟、三孔沟花粉为主(88.9%),其他热带-亚热带分子有枫香粉、山矾粉、棕榈粉和桃金娘粉等;裸子植物花粉含量较低(<3%),以松粉为主,铁杉粉、杉粉和麻黄粉零星出现;蕨类植物孢子含量低(<2.7%)。孢粉组合表明始新世时盆地中央的平原或丘陵地带生长着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在盆地周围的山地生长着温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植被。通过共存分析获得的长昌盆地始新世气候参数如下:年均温为14.2-19.4 oC;最热月均温为24.1-29.1 oC;最冷月均温为1.7-8.6 oC;年较差为18.6-24.6 oC;年均降雨量为797.5-1113.3 mm;最大月降雨量为141.5-268.1 mm;最小月降雨量为8.9-14.1 mm。我们将长昌盆地始新世孢粉植物群和古气候与吉林珲春始新世孢粉植物群和古气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始新世时两地虽然相距23个纬度,但南北气候差异不大,均比较温暖湿润。其可能原因是:一方面,当时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缘,受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影响比较均一;另一方面,始新世时青藏高原抬升并不剧烈,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地势较为平缓,地面大气层的密度比较均匀,气温保持匀和状态。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图表及图版目录  10-13
第一章 前言  13-19
  1.1 海南岛现代自然地理概况  13-14
  1.2 海南岛第三纪区域地质概述  14-15
  1.3 海南岛第三纪植物研究现状  15-18
    1.3.1 植物群的研究  15-17
    1.3.2 孢粉的研究  17
    1.3.3 存在问题  17-18
  1.4 目前国内外第三纪植物和气候研究的趋势  18
  1.5 选题目的及意义  18-19
第二章 研究材料和方法  19-23
  2.1 研究材料  19
  2.2 研究方法  19-21
    2.2.1 孢粉样品分析  19-20
    2.2.2 孢粉鉴定  20-21
  2.3 古气候分析方法  21-23
第三章 长昌盆地始新世孢粉植物群研究  23-49
  3.1 地理位置与地层层序  23-27
  3.2 孢粉植物群组成  27-31
  3.3 地质时代讨论  31-33
  3.4 现代植被与气候  33-36
    3.4.1 植被区划  33-36
    3.4.2 气候特点  36
  3.5 古植被、古气候分析与讨论  36-49
    3.5.1 现存最近亲缘类群的生态学特点  36-38
    3.5.2 古植被、古气候定性分析  38-39
    3.5.3 古气候定量重建  39-42
    3.5.4 与邻区雷州半岛始新世孢粉植物群对比  42
    3.5.5 长昌盆地与吉林珲春始新世孢粉植物群及古气候比较  42-44
    3.5.6 结论  44-49
参考文献  49-54
致谢  54-56
附录  56-72
个人简历、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72-73

相似论文

  1.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侵蚀环境演变的多要素分析,S157.1
  2. 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侯家营地区聚煤条件与勘探潜力研究,P618.11
  3. 英台断陷深层地层特征研究,P618.13
  4. 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花药绒毡层和孢粉素变化与RAFTIN1基因表达的关联分析,S512.1
  5. 罗布泊地区红柳沙包孢粉组合特征与环境变化研究,X173
  6. 脂类物质分析技术运用于考古学的方法探索,K872
  7. 海南岛旅游交通系统优化配置研究,F592.7
  8. 天水盆地沉积物记录的中新世气候演变,P532
  9. 长白山北坡1500年来林线变迁及环境演化,S718.5
  10. 强台风“达维”经过海南岛过程结构演变研究,P444
  11. 六盘山盆地早白垩世沉积物色度与磁化率记录的气候变化,P618.13
  12. 超高压撞击流技术对孢粉类破壁的实验研究,TQ461
  13. 尕海湖全新世沉积记录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P532
  14. 西藏亚东堆纳地区始新世介形虫动物群研究,P618.13
  15. 内蒙古东乌旗中蒙边界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迁,P532
  16. 东昆仑东温泉盆地中新世中晚期环境演化,P542
  17. 松辽盆地东部晚白垩世孢粉化石组合及其古气候记录,P532
  18. 东昆仑东温泉盆地上新世古植被与古气候,P532
  19. 云南东川蒋家沟泥得坪泥石流堆积台地的孢粉古环境研究,P642.23
  20. 2.6万年以来黄土高原中北部的植被和气候变化,P461.7
  21. 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区表土孢粉与植被关系的研究,X171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古生物学 > 古植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