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东昆仑东温泉盆地上新世古植被与古气候

作 者: 薛腊梅
导 师: 张绪教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专 业: 第四纪地质学
关键词: 东温泉盆地 上新世 孢粉 介形虫 古植被 古气候
分类号: P5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东昆仑东温泉盆地上新世湖相沉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孢粉和微体古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对盆地内的三个湖相沉积剖面进行详细研究,恢复了当时的古植被古气候的演变,并与扎达盆地、振泉错湖盆、柴达木盆地进行对比。简要探讨了研究区古植被、古气候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1、通过对孢粉的综合分析,恢复了东温泉盆地上新世古植被的演变:针叶林草原植被→高山针叶林植被→针叶林稀疏草原植被或草原植被。2、通过对介形虫化石的综合分析,恢复了东温泉盆地的古气候变化:较干凉→温暖湿润(中间出现冷暖波动)→干凉干旱。3、选取扎达盆地、振泉错湖盆、柴达木盆地和东温泉盆地上新世的古植被、古气候进行对比,得出如下结果:(1)上新世早、中期:藏北植被类型主要为针叶林草原植被或针阔叶林稀疏灌丛草原植被,气候比较干凉;藏南植被类型主要为针叶林植被,气候较温暖湿润。(2)上新世的中、晚期:藏北的植被类型为针叶林植被,气候温暖湿润,中间出现冷暖气候的波动;藏南主要为针阔叶林草原植被,气候干寒。(3)上新世晚期:藏北、藏南的植被类型基本上都为灌丛草原或草原植被,气候都干旱、干冷。(4)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上新世的植被总体由高山针叶林向灌丛草原植被演变;气候总体由温暖湿润向干冷干旱转变,但藏南向干冷发展的时间早于藏北,说明上新世气候恶化的时间在不同地域存在一定差异。4、探讨了东温泉盆地上新世古植被、古气候与高原隆升的关系。青藏高原的隆升对研究区气候影响是明显的,总体呈现出正相相关关系——随着高度的不断增加,东温泉盆地的气候总体趋向寒冷干旱。但两者并不总是呈线性关系,古气候环境演化应该是多种因素藕合作用的结果。根据所测剖面上新世孢粉植被的现今垂直分布高度以及这些植物的现生环境指标,推测东温泉盆地上新世的海拔应不低于3300m。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1章 引言  10-16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10
    1.1.1 选题背景  10
    1.1.2 项目依托  10
  1.2 青藏高原上新世古植被古气候研究现状  10-13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14
    1.3.1 研究思路  13
    1.3.2 研究内容  13-14
    1.3.3 技术路线  14
  1.4 工作量统计  14-16
第2章 自然地理及区域地质概况  16-23
  2.1 自然地理概况  16-17
  2.2 区域地质概况  17-23
    2.2.1 东温泉盆地地质背景  17-18
    2.2.2 东温泉盆地新生代地质概况  18-23
第3章 东温泉盆地上新世湖相地层特征  23-32
  3.1 研究区上新世地层的分布  23
  3.2 上新世典型湖相地层剖面  23-32
    3.2.1 克腾哈不次哈郭勒南(CS209)剖面  23-25
    3.2.2 物巴勒东北支沟(CS51)剖面  25-28
    3.2.3 作路沙耶沟口东4.5 公里(CS213)剖面  28-32
第4章 孢粉组合及古植被、古气候意义  32-49
  4.1 克腾哈不次哈郭勒南(CS209)剖面孢粉组合  32-37
    4.1.1 孢粉分析结果  32-34
    4.1.2 孢粉组合带的划分及其对古气候、古植被特征  34-37
  4.2 物巴勒东北支沟(CS51)剖面孢粉组合  37-42
    4.2.1 孢粉分析结果  37-39
    4.2.2 孢粉组合带的划分及其古气候、古植被意义  39-42
  4.3 作路沙耶沟口东4.5 公里(CS213)剖面孢粉组合  42-49
    4.3.1 孢粉分析结果  42-45
    4.3.2 孢粉组合带的划分及其古气候、古环境意义  45-49
第5章 介形类组合的古气候意义  49-59
  5.1 克腾哈不次哈郭勒南(CS209)剖面介形组合  49-52
    5.1.1 介形鉴定结果  49-51
    5.1.2 古气候分析  51-52
  5.2 物巴勒东北支沟(CS51)剖面介形组合  52-54
  5.3 作路沙耶沟口东4.5 公里(CS213)剖面介形组合  54-59
    5.3.1 介形鉴定结果  54-57
    5.3.2 古气候分析  57-59
第6章 东温泉盆地上新世古植被、古气候的演化与高原隆升  59-65
  6.1 东温泉盆地上新世古植被、古气候的演变及对比  59-63
    6.1.1 东温泉盆地上新世古植被、古气候的演变  59-62
    6.1.2 东温泉盆地与扎达盆地、振泉错湖盆、柴达木盆地上新世古植被古气候的对比  62-63
  6.2 上新世古气候、古植被与高原隆升关系  63-65
结论与问题  65-67
致谢  67-69
参考文献  69-71
附录  71-93
个人简历  93
发表文章  93
参加项目  93

相似论文

  1. 冯友兰《新世训》的现代价值探析,B26
  2.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侵蚀环境演变的多要素分析,S157.1
  3. 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侯家营地区聚煤条件与勘探潜力研究,P618.11
  4. 河北阳原钱家沙洼QK综I孔泥河湾组的介形虫和地层划分对比,Q915
  5. 英台断陷深层地层特征研究,P618.13
  6. 可可西里地区中新世湖相叠层石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研究,P618.13
  7. 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花药绒毡层和孢粉素变化与RAFTIN1基因表达的关联分析,S512.1
  8. 罗布泊地区红柳沙包孢粉组合特征与环境变化研究,X173
  9. 脂类物质分析技术运用于考古学的方法探索,K872
  10. 天水盆地沉积物记录的中新世气候演变,P532
  11. 长白山北坡1500年来林线变迁及环境演化,S718.5
  12. 六盘山盆地早白垩世沉积物色度与磁化率记录的气候变化,P618.13
  13. 超高压撞击流技术对孢粉类破壁的实验研究,TQ461
  14. 尕海湖全新世沉积记录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P532
  15. 青藏高原椭圆真星介(Eucypris elliptica (Baird))生态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X171
  16. 西藏亚东堆纳地区始新世介形虫动物群研究,P618.13
  17. 内蒙古东乌旗中蒙边界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迁,P532
  18. 东昆仑东温泉盆地中新世中晚期环境演化,P542
  19. 西藏南部岗巴地区古近纪有孔虫生物地层学研究,Q915
  20. 松辽盆地东部晚白垩世孢粉化石组合及其古气候记录,P532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历史地质学、地层学 > 古气候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