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多目标测控中基于波达方向估计的自适应数字波束合成研究
作 者: 曾浩
导 师: 杨士中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电路与系统
关键词: 多目标测控 数字波束合成 波达方向估计 阵列增益 阵列失配
分类号: V55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524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经过50多年发展,我国航空航天测控系统已经处于测控系统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统一载波测控体制,具有了由“地基”、“海基”测控设备构成的完整的测控网络。在这样的体制中,一套测控设备每次只能对一个目标进行测控,而且只能在本国和附近地区进行。随着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防建设需要,多目标同时测控的需求日益增强,其具体运用领域也日益广泛。比如,由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组成的“天基”测控系统。为了在全球范围全程跟踪飞行器,“天基”测控把测控站放到太空中,由中继卫星完成。而一颗中继卫星不可能只监测一个飞行器,而必须同时多目标测控。多目标测控另一个典型应用是对小卫星测控。小卫星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卫星成本,这意味着空中卫星数量的增加,甚至出现了小卫星群。为了降低对小卫星的测控成本,多目标测控是主要解决手段。即使是在传统测控网络中,实现多目标测控,也是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和升级的重要方向。多目标测控实现是通过自适应数字波束合成(Digital Beamforming,DBF)技术。自适应DBF技术利用信号的不同来向,从空间域进行滤波,把主瓣对准期望信号而零陷对准干扰信号。通过软件形成不同的权值,在相同的硬件设备上形成多个通道,完成多目标测控。自适应DBF涉及了无线通信的各个部分,而关键在于基带信号处理。作者在全面理解DBF理论基础上,针对系统实现过程中涉及的多个系统性能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对波束空间自适应算法和波达方向估计算法进行了改进,并完成了中频和基带的硬件设计和制作,为系统的产品化奠定了基础。论文主要内容包括:(1)首先以均匀线阵为研究模型,介绍了波束合成系统的几个重要参数意义和求解方法。推导在不同准则下的系统最优权矢量解,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和分析,指出统一为维纳解。而通过对MV准则下波束合成器的仿真,可以观察空间滤波对系统性能的改善。(2)针对工程实现,分析了系统性能同量化比特数,采样快拍数,阵列失配的关系。对于量化比特数的分析,其意义在于确定ADC器件分辨率和数据精度。分析表明,系统量化比特数的增加对系统增益提高是有益的,但当量化比特数增加到一定值,这种改善就不明显了。快拍数大小,决定了协方差矩阵估计误差大小,从而影响系统性能。快拍数越多,误差当然越小,但系统复杂度自然也随之增加。通过分析快拍数同阵列增益的关系,就可以在理论上按照一定的技术指标确定自适应DBF算法使用的快拍数的多少。阵列失配是阵列校正的原因,线性约束和二次约束是两种基本校正方法。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英文摘要 7-14 1 绪论 14-22 1.1 研究背景 14-16 1.2 自适应DBF 在测控系统中的应用 16-18 1.2.1 自适应DBF 的特点 16-17 1.2.2 “天基”测控系统中的自适应DBF 17 1.2.3 小卫星测控中的自适应DBF 17-18 1.3 技术发展与现状 18-20 1.4 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20-22 2 DBF 基础理论 22-42 2.1 阵列天线的描绘 22-28 2.1.1 阵列基本概念 22-23 2.1.2 均匀线阵方向图 23-25 2.1.3 阵列性能参数 25-28 2.2 最优权值求解 28-33 2.2.1 阵列导引 29 2.2.2 零陷控制 29 2.2.3 最大信干噪比准则(MSINR) 29-30 2.2.4 最小均方误差准则(MMSE) 30-31 2.2.5 最大似然准则(ML) 31 2.2.6 最小方差准则(MV) 31-32 2.2.7 最小功率准则(MP) 32 2.2.8 几种准则的比较 32-33 2.3 单一干扰下MV 准则最优波束合成器性能分析 33-38 2.3.1 阵列增益 34-35 2.3.2 阵列方向图 35-37 2.3.3 灵敏度 37-38 2.4 多目标阵列最优加权 38-40 2.5 本章小结 40-42 3 DBF 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42-62 3.1 引言 42 3.2 量化误差对系统影响 42-47 3.2.1 系统模型 42-43 3.2.2 理想条件分析 43-44 3.2.3 非理想条件分析 44-45 3.2.4 仿真分析 45-47 3.3 快拍数对系统影响 47-55 3.3.1 协方差矩阵的估计 47-51 3.3.2 快拍数K 对系统影响 51-55 3.4 阵列失配 55-61 3.4.1 阵列失配的原因 55-56 3.4.2 MV 准则下失配对系统性能影响 56-57 3.4.3 MP 准则下失配对系统性能影响 57-58 3.4.4 稳健的波束合成器 58-61 3.5 本章小结 61-62 4 自适应 DBF 算法和改进 62-90 4.1 引言 62-63 4.2 非盲自适应DBF 算法 63-74 4.2.1 直接矩阵求逆法(DMI) 63-66 4.2.2 递归最小二乘算法(RLS) 66-69 4.2.3 最速下降算法(SD) 69-71 4.2.4 最小均方算法(LMS) 71-74 4.3 波束空间对角负载自适应波束合成器 74-84 4.3.1 波束空间波束合成器 74-75 4.3.2 波束空间DL 方法权矢量解 75-78 4.3.3 波束空间DL 方法负载值 78-79 4.3.4 阵列增益 79-82 4.3.5 仿真结果 82-84 4.4 盲自适应DBF 算法 84-89 4.4.1 基于高阶累量的盲波束合成 85-86 4.4.2 基于循环统计量的盲波束合成 86-88 4.4.3 基于恒模特性的盲波束合成 88-89 4.5 本章小结 89-90 5 DOA 估计算法及改进 90-110 5.1 引言 90 5.2 传统DOA 估计方法 90-93 5.2.1 概述 90-91 5.2.2 延迟-相加法 91-92 5.2.3 Capon 最小方差法 92-93 5.3 DOA 估计的子空间法 93-98 5.3.1 概述 93 5.3.2 基本的MUSIC 法 93-95 5.3.3 基本ESPRIT 法 95-98 5.4 参数估计法 98-99 5.4.1 概述 98-99 5.4.2 确定性最大似然法 99 5.4.3 随机性最大似然法 99 5.5 一种改进的MUSIC 算法 99-105 5.5.1 引言 99-100 5.5.2 均匀圆阵中二维DOA 估计的MUSIC 法 100-101 5.5.3 DFT 的应用 101-102 5.5.4 计算量分析 102-104 5.5.5 仿真结果 104-105 5.6 相关信源DOA 估计 105-108 5.6.1 概述 105 5.6.2 前向平滑技术 105-106 5.6.3 前/后向空间平滑技术 106-108 5.7 信源个数的估计 108-109 5.8 本章小结 109-110 6 硬件设计和测试 110-126 6.1 引言 110 6.2 BPSK 的基本概念 110-114 6.2.1 BPSK 的调制 110-112 6.2.2 BPSK 的解调 112-113 6.2.3 各种PSK 的性能分析 113-114 6.3 直接序列扩频BPSK 调制的数字化实现 114-117 6.3.1 扩频码产生 114-115 6.3.2 DSSS 和BPSK 调制 115-117 6.4 多路BPSK 解调 117-121 6.4.1 多路BPSK 解调实现 117-118 6.4.2 载波提取 118-121 6.5 DBF 基带电路 121-125 6.5.1 系统结构 121-122 6.5.2 信号采集 122-123 6.5.3 权值求解 123-124 6.5.4 加权输出 124-125 6.6 本章小结 125-126 7 结论和展望 126-128 致谢 128-130 参考文献 130-142 附录 142-147 独创性声明 147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147
|
相似论文
- 二维波达方向估计算法及其DSP实现,TN957.51
- 医用B超仪器前端设计,R318.6
- 数字B超成像技术及其优化方法的研究,TH776
- 电子侦察中的宽带DBF技术研究,TN971
- 基于数字波束合成的软件无线电接收机研究,TN858
- 宽带DBF和数字信道化技术,TN974
- 卫星导航接收机数字波束形成关键技术研究,TN967.1
- 高分辨波达方向估计关键技术研究,TN821
- 极化阵列信号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TN911.7
-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波达方向和频率联合估计方法研究,TN911.23
- TD-SCDMA系统中干扰源定位算法研究,TN929.533
- 基于分数低阶循环相关的波达方向估计研究,TN911.7
- TD-SCDMA系统中智能天线的DOA估计算法研究,TN929.533
- 基于S变换的阵列信号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TN911.7
- 基于四元数的矢量传感器阵列信号参数估计理论和方法研究,TN911.7
- MIMO雷达的波达方向估计,TN957.51
- MIMO雷达DOA估计算法研究,TN958
- 超宽带信号波达方向估计算法的研究,TN911.7
- 宽带信号DOA估计算法研究,TN911.23
- 最小冗余阵波束合成技术及其应用,TN820.15
中图分类: > 航空、航天 > 航天(宇宙航行) > 地面设备、试验场、发射场、航天基地 > 地面测量控制系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