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临淄方言语气词研究

作 者: 史冠新
导 师: 杨端志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临淄方言 语气词 普方古 准语气词 核语气词 后语气词
分类号: H17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370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汉语研究的不断深入,随着中国语言学界与世界语言学界日益密切的接触、接轨,随着各界有识之士的呼吁和政府的重视,汉语方言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呈现出研究领域扩大化、研究视角立体化、研究手段多元化的学术样态。“抢救方言”,正成为政府和学界的共识。 临淄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齐国的都城,有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从山东方言的分区看,临淄正处于东、西两片的分界线上,对临淄方言进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主体是临淄方言语气词,研究方法是普、方、古的立体观照。在对各个语气词进行平面静态描写的同时,关注它们在古代汉语尤其是近古汉语中的面貌,关注它们在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中的演变形式。 全文由五章组成。 第一章,引论。在简要介绍了临淄方言的背景知识后,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语气词进行界定:语气词是和粘着语素处于两个极端的语法单位,粘着语素只能用来构词,出现在构词平面,语气词只能用来成句,出现在句子平面。而句子是最大的语法单位,是一个动态单位,不能作为静态单位被包容。然后,依此为切入点,从语气词的语法功能而不是意义出发对语气词进行分析、定性,并形成了一套可以形式化的操作机制,为实现从形式上对语气词进行鉴定成为可能:能作为静态单位被包容的语言片断不可能附着语气词,附着语气词的语言片断不可能被包容。文章进而运用这个鉴定方法,得出普通话的“的”“了”是准语气词的结论。在论述过程中,还涉及到动词带“小句宾语”的问题,从小句宾语能否带语气词和带什么语气词出发把带小句宾语的动词分为“顾”、“相信”、“看”三类,它们的语法功能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应该指出,本章对语气词的界定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无章可循,难免存在疏漏之处,笔者恳切期望学界前辈和同仁批评指正,从而进一步完善本文的理论观点。 第二章,准语气词。所以称为“准语气词”,是因为这些语气词还有一定的结构功能,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被包容到一个更大的语言片断。临淄方言中的准语气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10
ABSTRACT  10-13
第一章 引论  13-35
  1.1 临淄方言  13-15
    1.1.1 临淄方言音系  13-14
    1.1.2 临淄方言语气词研究  14-15
    1.1.3 本文方言语料  15
  1.2 语气词  15-32
    1.2.2 学界对语气词的界定  17-18
    1.2.3 界定语气词的新尝试  18-21
    1.2.4 操作原则和注意事项  21-23
    1.2.5 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23-24
    1.2.6 普通话中的语气词  24-27
    1.2.7 语气词和小句宾语  27-32
  1.3 以普方古为基本视角的描写方法  32-33
  1.4 语气词的下位分类  33-35
第二章 准语气词  35-68
  2.1 的[·ti]  35-38
  2.2 了[·li(?)][·li(?)]  38-54
    2.2.1 临淄方言的三个“了”  38-41
    2.2.2 近代汉语和其他方言的佐证  41-43
    2.2.3 “了_1”“了_2”“了_3”的分布  43-47
    2.2.4 “了_1”“了_2”“了_3”的语法功能  47-52
    2.2.5 普通话到底有几个“了”  52-54
  2.3 来[·l(?)]  54-60
    2.3.1 “来”与过去时  54-57
    2.3.2 V+去+来  57-58
    2.3.3 V+回儿+来  58
    2.3.4 V/A+来,V/A+了  58-59
    2.3.5 “来”可用于多种句式  59
    2.3.6 另一个“来”  59-60
  2.4 着[·t(?)]  60-68
    2.4.1 “着”的语法功能  61-65
    2.4.2 其他方言和近代汉语中的“着”  65-68
第三章 核语气词  68-106
  3.1 单纯语气词  68-91
    3.1.1 啊[·a]  68-71
      3.1.1.1 非问句中的语气词“啊”  68-70
      3.1.1.2 疑问句中的“啊”  70-71
    3.1.2 哎[·(?)]  71-73
    3.1.3 噢[·(?)]吗[·ma]  73-79
      3.1.3.1 “噢”和“吗”用法比较  74-75
      3.1.3.2 “噢”的其他用法  75-76
      3.1.3.3 “吗”的其他用法  76-77
      3.1.3.4 “吗”的来源  77-79
    3.1.4 吧[·p(?)][·pa]  79-86
      3.1.4.1 吧_1[·p(?)]  79-80
      3.1.4.2 吧_2[·pa]  80-85
      3.1.4.3 “吧”和轻声变调  85-86
    3.1.5 哩[·li]  86-87
    3.1.6 呢[·(?)i]  87-91
      3.1.6.1 普通话“呢”在临淄方言中的表现形式  87-88
      3.1.6.2 临淄方言“呢”的用法  88-91
  3.2 结构语气词  91-97
    3.2.1 成的[t(?)~(53-212)t(?)]  91-93
      3.2.1.1 V+去+啊+成的  91-92
      3.2.1.2 “V去啊成的”的用法  92-93
    3.2.2 似的[(?)i~(21-55)t(?)]  93-97
      3.2.2.1 N+和+V/N+啊似的  93-94
      3.2.2.2 N+好像+V+啊似的  94-97
  3.3 关联语气词  97-106
    3.3.1 啊吧[(?)p(?)]  97-99
    3.3.2 罢了[pa~(21-55)li(?)]  99-102
      3.3.2.1 “罢了”的语法功能  99-101
      3.3.2.2 不能用“罢了”的转折复句  101-102
    3.3.3 的话[t(?)xu(?)]  102-103
    3.3.4 么[·ma(?)]  103-104
    3.3.5 关联语气词能表达主要的复句关系  104-106
第四章 后语气词  106-123
  4.1 啊_2[·a(?)]  106-110
  4.2 汗[·x(?)]  110-111
  4.3 那[na(?)~(13)]  111-117
  4.4 尚[(?)a(?)~(21)]  117-120
  4.5 绍[(?)~(21)]  120-123
第五章 结语  123-131
  5.1 语气词的再认识  123-126
    5.1.1 语气词的再界定  123-126
  5.2 临淄方言语气词的类型学意义  126-127
    5.2.1 临淄方言语气词的有序性  126
    5.2.2 临淄方言语气词的动态性  126-127
    5.2.3 临淄方言语气词的多样性  127
  5.3 “啊”系语气词家族  127-128
  5.4 疑问语气词系列  128
  5.5 疑问句分类  128-131
参考文献  131-134
致谢  134-135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著目录  135-136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36

相似论文

  1. 《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语气词比较研究,H146
  2. 疑问表现中的终助词,H36
  3. 吴桥方言语气词研究,H17
  4. 留学生疑问语气词习得调查与研究,H195
  5. 《老子》虚词研究,H141
  6. 俄语语气词翻译研究,H35
  7. 淄博方言体貌系统及相关虚词研究,H172.1
  8. 闽南永春方言语气词研究,H177
  9. “有VP”句式的多视角研究,H146
  10. 察哈台维吾尔语虚词研究(后置词、连词、语气词),H215
  11. 基于规则与统计的语气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TP391.1
  12. 元杂剧语气词研究,I207.37
  13. 语气和语气词研究,H146
  14. 湖南湘乡仁厚方言的语气词研究,H17
  15. 山东淄博王村镇方言疑问句研究,H17
  16. 偃师方言语气词研究,H17
  17. 《诗经》虚词浅析,H141
  18. 《醒世姻缘传》语气词研究,H131
  19. 儿童语言中的语气词,H146
  20. 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H136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方言 > 湘语(湖南话)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