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研究

作 者: 娜拉
导 师: 杨建新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民族学
关键词: 清末 民国时期 新疆游牧社会 游牧民族 社会状况
分类号: K2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711次
引 用: 9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民国时期的新疆远离我国的政治控制中心,在复杂的地方势力控制下,其社会状况呈现出与内地的多方不同。民国时期的38年间,新疆社会处于无休止的动荡中。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封闭、经济凋敝、民不聊生。以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所构成的游牧社会作为新疆社会的构成部分,具有整个社会的共性,既有民国初期突变因素,又有民国中后期渐变因素。民国时期随帝制灭亡带来的一系列社会政治变动因素也使新疆游牧社会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变动。 作者在占有详实的文献史料、资料的基础上,对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进行研究。本课题采用多学科的方法。首先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以“社会”为落脚点,以社会变动过程为主线,注重对引起社会变迁方面领域及因素的研究,从游牧社会的构成、社会生活、社会功能等三大方面进行探讨。同时运用历史学的方法,利用历史文献,挖掘地方史料,对历史现象的本质进行分析。此外,本课题还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即通过对不同时空中复杂历史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异同。 本课题以游牧社会为主题,重在研究民国时期游牧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部变动情况,尤其是对今天仍有影响的文化教育的现代发育程度。特定历史时期(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的社会结构变动、社会关系状况是本课题的研究主题。具体来讲,游牧民族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组织与制度、婚姻家庭与社会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化教育、民族关系等方面内容构成本课题的主要框架。 对于新疆地方史研究,通论性著作较多,而相关研究多侧重于政治、经济,对社会生活方面往往少有提及,尤其关于民国新疆游牧民族社会状况的著作,目前尚未见类似成果,只有相关资料。本课题弥补了相关研究多侧重经济、政治而对文化、社会生活方面相对不足的缺憾,以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等传统游牧民族为载体所构成的游牧社会作为研究对象,对新疆游牧社会这一特定区域空间进行研究。

全文目录


导论  11-19
  一、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11
  二、研究状况  11-13
  三、文献、史料  13-16
  四、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16-18
  五、时空界定  18-19
第一章 近代西北游牧人与边界  19-39
  一、清代西北藩属游牧部落  19-27
    (一) 清代“藩”、“藩部”一词的涵义  19
    (二) 哈萨克人臣服清朝及清朝的管理政策  19-22
    (三) 布鲁特人(柯尔克孜人)臣服清朝及清朝的管理政策  22-24
    (四) 卫拉特人的归附及清朝的管理政策  24-25
    (五) 乌梁海人的归附及清朝的管理政策  25-27
  二、卡伦与外藩游牧部落  27-31
  三、近代西北边界变迁中的游牧部落  31-37
    (一) 边界变迁  32-33
    (二) 游牧人对归属国的选择  33-37
  四、清末民初阿尔泰归新中的游牧人  37-39
第二章、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经济状况  39-72
  一、新疆游牧民族经济生活特质  39-42
    (一) 游牧方式  39-40
    (二) 游牧原则  40-41
    (三) 辅助产业  41-42
  二、清代以来天山北路的开发及农牧比重的变化  42-46
  三、新疆官营牧厂的兴衰及民国新疆牧业的开发  46-51
    (一) 新疆官营牧厂的兴衰  46-49
    (二) 民国新疆牧业的开发  49-51
  四、清末民国时期新疆畜牧业经济  51-61
    (一)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部落牧地  51-54
    (二) 畜牧业经营者的类型  54
    (三) 经营单位或生产组织形式  54-56
    (四) 牧区存在的经营方式  56-58
    (五) 生产资料占有形态  58-60
    (六) 清末民国时期牧业经济的依托——畜产品贸易  60-61
  五、近代以来影响新疆游牧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原因  61-72
    (一) 近代沙俄对新疆牧区的经济侵略及不平等贸易  61-65
    (二) 清末民国时期游牧社会的经济剥削  65-70
    (三) 原始粗放落后的游牧生产管理方法及手工技术  70-72
第三章 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组织与制度  72-89
  一、民国时期新疆蒙古族盟旗制度  72-80
    (一) 民国时期新疆蒙古族盟旗设置  72-73
    (二) 民国初期新疆蒙古各盟旗王公待遇  73-78
    (三) 民国时期盟旗制度的演变及王公权力的弱化  78-80
  二、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自生型社会组织与制度  80-89
    (一) 新疆游牧民族自生型社会组织的特点  80-81
    (二) 氏族部落组织  81-86
    (三) 民国时期氏族部落组织的演变  86-89
第四章 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婚姻家庭与社会生活习俗  89-103
  一、婚姻家庭  89-95
    (一) 婚姻  89-93
    (二) 家庭  93-94
    (三) 亲属制度  94-95
  二、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生活习俗  95-103
    (一) 服饰  96-97
    (二) 饮食  97-98
    (三) 居住  98
    (四) 交通  98-99
    (五) 待客与文娱活动  99
    (六) 人生礼仪  99-103
第五章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宗教  103-115
  一、卫拉特蒙古人与藏传佛教  103-112
    (一) 准噶尔汗国时期藏传佛教  103-105
    (二)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蒙古地区黄教  105-109
    (三) 新疆蒙古族民间宗教节日与习俗  109-112
  二、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与伊斯兰文化  112-115
第六章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文化教育  115-122
  一、宗教寺院、经堂教育  115
  二、近代学堂、学校教育的发展  115-122
第七章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民族关系  122-149
  一、清末民国时期中央民族管理机构的调整及民族政策  122-123
    (一) 机构  122
    (二) 民国时期中央政府的民族政策  122-123
  二、清末民国新疆地方管理机构的变化  123-125
  三、民国新疆地方政府、国民政府对游牧民族的统治政策  125-136
    (一) 杨增新的抚绥、羁縻政策  125-130
    (二) 金树仁的民族歧视政策  130-132
    (三) 盛世才假民主下的民族压迫政策  132-134
    (四) 国民党政府的民族同化和安抚政策  134-136
  四、清末民国时期民族人口与分布格局  136-144
  五、民族间经济贸易往来  144-145
    (一) 生产  144
    (二) 生活  144-145
  六、牧地之争:游牧民族间的主要矛盾  145-149
    (一) 历史追溯  145-146
    (二) 阿尔泰等地蒙哈牧地之争  146-149
主要参考文献  149-153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153-154
致谢  154

相似论文

  1. 民国时期书法艺术边缘化现象研究,J292.27
  2. 民国时期中学语文教科书作业系统研究,G633.3
  3. 清末民初女装装饰工艺研究,TS941.2
  4. 民国时期的《山西日报》研究,G219.29
  5. 山西谘议局研究(1909-1911),K257
  6. 1903-1929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特点研究,G623.2
  7. 清末民初教会大学与江南社会现代转型,G649.2
  8. 清末民国时期山东沿海渔政研究,K29
  9. 民国时期冶金学术组织探析,N092
  10. 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学府与政府,K25
  11. 民国时期四川军人监狱研究(1939-1949),K258
  12. 清末民初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价值观的演变,J60-4
  13. 辽河流域堤坝建设研究(1912~1931),K258
  14. 论清末民初宁绍地区的县自治财政,F812.9
  15. 民国时期宁波集市研究,K258
  16. 清末民初广西瑶族服饰文化变迁,J509.2
  17. 清末民初时期的文人与书籍设计的转型,J524
  18. 清末民初时期福尔摩斯在中国的译介,I046
  19. 论清末的法律翻译,H059
  20. 流俗待看除旧弊,深闺有愿做新民,I206.5
  21. 清末民初报刊言情小说研究,I207.4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地方史志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