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分布式水文模型理论与方法研究

作 者: 王加虎
导 师: 郝振纯
学 校: 河海大学
专 业: 水文学及水资源
关键词: 水文模型 分布式 理论 方法
分类号: P334.9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855次
引 用: 1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论文从不同角度阐述和分析了国内外的分布式水文模型,选择了点~面结合的模块化建模思路:网络状汇流架构串接单元产流模型组,随后制定了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设计了由蓄满产流模型和土壤水动力学模型相结合的产流模型。在地表分离出一个直接决定产流的敏感土层,用蓄满产流模型计算单元产流:利用土壤水动力学模型计算垂向土壤水的运动和再分布。产流模型可以考虑土壤水垂向运动(降雨下渗时)和再分配(无雨时)以及地下水位的变动。 建立了和土壤水同步的土壤热模型,定量分析了土壤热通量对蒸发的影响。对气温与上边界条件、水热耦合等问题进行了简单讨论。模型拟合时发现:在基于热流方程的冻土模型中,不宜用表层土壤的温度表征冻土状况。 选择了蒸发能力(蒸发皿或参考蒸散发)与植被、土壤含水量校正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实际蒸发。分析了坡度坡向对辐射的影响,认为纬度在45°以北或坡度在5‰以上时应进行坡度坡向的校正,给出了经过辐射校正的蒸散发计算公式。 对地表水过境水流分析后提出了概化方法,并用相应的措施弥补因概化产生的误差,以概念性算法为基础建立了逐单元的分布式地表水汇流模型,具备了分布式输出的功能。地表水汇流模型和单元产流模型一起,可以用于次洪的模拟和预报,并用三花间的东湾站进行了检验。 利用小浪底~花园口区间的逐时降雨资料,研究了日雨量到逐时雨量的解集。引入新安江模型的蓄水容量曲线实现降雨~产流计算的次网格处理。研究了把面平均土壤含水量转换为空间分布序列的方法。 对全文的研究思路和成果进行了总结,讨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后继研究进行了展望。

全文目录


前言  5-6
摘要  6-7
Abstract  7-11
第一章 绪论  11-25
  1.1 研究背景  11-14
    1.1.1 气候变化研究与分布式水文模型  11-12
    1.1.2 LUCC研究与分布式水文模型  12-13
    1.1.3 PUB研究与分布式水文模型  13
    1.1.4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3-14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4-16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4-15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5-16
  1.3 剖析分布式水文模型  16-23
    1.3.1 研究进展  16-17
    1.3.2 建模基础  17-18
    1.3.3 模型结构  18-20
    1.3.4 参数确定  20-21
    1.3.5 单元划分  21
    1.3.6 算法实现  21-22
    1.3.7 资料及其它  22-23
  1.4 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23-25
第二章 考虑土壤水再分布的混合产流模型  25-48
  2.1 模型设计  25-29
    2.1.1 入渗研究概述  25-27
    2.1.2 土壤水及其数学描述  27-29
    2.1.3 模型设计方案  29
  2.2 土壤水垂向运动数学模型  29-37
    2.2.1 差分方案  30-32
    2.2.2 三对角方程组的自动求解  32-33
    2.2.3 土壤特性  33-35
    2.2.4 四种边界条件  35-37
  2.3 蓄满/超渗混合产流模型  37-43
    2.3.1 冠层截留计算  37-39
    2.3.2 产流计算  39-41
    2.3.3 敏感土层厚度与空间步长  41-43
    2.3.3 模型产流特性分析  43
  2.4 模型检验  43-46
    2.4.1 数学模型的定性检验  44
    2.4.2 数学模型的定量检验  44-46
  2.5 本章小结  46-48
第三章 土壤热传导模型  48-60
  3.1 土壤热特性描述  48-50
    3.1.1 比热容  48
    3.1.2 导热率  48-49
    3.1.3 导温率  49-50
  3.2 土壤热流及求解  50-56
    3.2.1 解析解与土壤温度变化特性  50-51
    3.2.2 数值解概述  51-52
    3.2.3 求解方法的选择  52-54
    3.2.4 上边界条件  54-55
    3.2.5 模型验证  55-56
  3.3 关于水热耦合的讨论  56-58
    3.3.1 温度对土壤水的影响  57
    3.3.2 土壤水对温度的影响  57-58
  3.4 地表热通量对蒸发能力的影响  58-59
  3.5 本章小结  59-60
第四章 蒸发计算  60-80
  4.1 蒸发模型设计  60-62
    4.1.1 概述  60
    4.1.2 陆面蒸发的直接计算  60-61
    4.1.3 陆面蒸发的间接计算  61-62
    4.1.4 模型设计方案  62
  4.2 参照蒸散发计算  62-68
    4.2.1 FAO的ET0计算方法  63-65
    4.2.2 在中国的适应性分析  65-66
    4.2.3 参照蒸散发计算的检验  66-68
  4.3 实际蒸散发计算  68-70
    4.3.1 植被系数校正  68
    4.3.2 土壤系数校正  68-69
    4.3.3 实际蒸散发计算的检验  69-70
  4.4 蒸发资料的空间展布研究  70-76
    4.4.1 算法  71-72
    4.4.2 单元辐射量校正  72-74
    4.4.3 校正公式的敏感性分析  74-75
    4.4.4 实用性检验  75-76
  4.5 模型的下渗~蒸发机理检验  76-79
  4.6 本章小结  79-80
第五章 概念性逐网格汇流模型  80-97
  5.1 空间描述与汇流架构  80-83
    5.1.1 地表水汇流  80-81
    5.1.2 壤中流汇流  81-82
    5.1.3 地下水汇流  82-83
  5.2 逐单元概念性地表水汇流模型  83-88
    5.2.1 逐单元水流描述  83-84
    5.2.2 过境水量的概化处理  84-85
    5.2.3 汇流框架  85-87
    5.2.4 尺度与单元滞蓄作用  87-88
  5.3 模型的检验与讨论  88-96
    5.3.1 模型特性分析  89-92
    5.3.2 次洪模拟应用分析  92-95
    5.4.3 拓展前景  95-96
    5.4.2 逐网格的慢速径流汇流模型  96
  5.4 总结  96-97
第六章 时空尺度问题探讨  97-110
  6.1 水文模型的尺度问题  97-99
    6.1.1 产流理论的尺度问题  97-98
    6.1.2 结构和参数的尺度问题  98-99
  6.2 日雨量的时间尺度解集  99-102
    6.2.1 日降雨时数  100
    6.2.2 日内降雨分型  100
    6.2.3 日内降雨概率  100-101
    6.2.4 应用实例  101-102
  6.3 次网格处理  102-104
    6.3.1 土壤与植被参数  102-103
    6.3.2 降雨产流计算  103-104
  6.4 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尺度转换  104-109
    6.4.1 分析  105-106
    6.4.2 应用与检验  106-108
    6.4.3 前景分析  108-109
  6.5 本章小结  109-110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10-114
  7.1 结论  110-111
  7.2 展望  111-114
    7.2.1 降水资料的时空尺度转换  112
    7.2.2 土地覆被与水文过程  112
    7.2.3 虚拟植物研究  112-114
致谢  114-115
参考文献  115-126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126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主要项目  126

相似论文

  1. 空间权基本理论研究,D923.2
  2. 自变量分段连续型随机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收敛性及稳定性,O211.63
  3. 二甲醚在Pt低指数晶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O485
  4. 谐波齿轮传动柔轮应力及轮齿磨损分析,TH132.43
  5. 三轴稳定卫星姿态控制方法研究,V448.22
  6. 半球谐振陀螺误差分析与测试方法设计,V241.5
  7. 航天器姿态动力学系统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V448.22
  8. 无尾飞翼式飞行器主动控制的参数化方法,V249.1
  9. 半透明材料辐射与相变耦合换热研究,V259
  10. 多导弹协同作战突防效能评估及组合优化算法研究,TJ760.1
  11. 病险水库溃坝概率分析方法研究,TV697
  12.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博物馆建筑设计研究,TU242.5
  13. 基于DSP的任意次谐波发生器的设计,TM935
  14.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15. 高中函数教学研究与实践,G633.6
  16. Ad-Hoc网络多信道MAC层协议的信道分配问题的研究,TN929.5
  17. 多重ANN/HMM混合模型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TN912.34
  18. 分布式系统的故障注入方法研究,TP338.8
  19. 并行分布式网络模拟器PDNS容错技术的研究,TP302.8
  20. 双传感器图像联合目标检测及系统实现研究,TP391.41
  21. 统计与语言学相结合的词对齐及相关融合策略研究,TP391.2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球物理学 > 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 > 水文实验 > 水文模型实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