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DEM的山地森林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

作 者: 舒栋才
导 师: 林三益;梁川
学 校: 四川大学
专 业: 水文学及水资源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分布式水文模型 水文响应单元 流域离散化 山地森林 土地利用 水文尺度
分类号: P334.9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378次
引 用: 1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森林与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关键性课题之一,也是水文循环探索的重要内容,森林生态系统对水分的时空分配、传输转换以及水文循环机制的影响问题是森林水文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森林与水的关系十分复杂,它不仅受森林生态系统发展本身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山区大气、植物、土壤、地下岩层等空间异质性以及气象因素如降雨、蒸发等时空变化的影响,进一步增加了定量描述森林生态流域径流形成机制和水文响应模式的难度。近几十年来,这一研究领域从传统的对比流域试验发展到从森林生态系统变化、森林对坡面到流域尺度径流形成影响的机理研究,再发展到现在的建立服务于森林植被管理的基于物理过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新阶段。本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森林流域水文效应的流域尺度作用及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NO.30271042),针对高山森林地区的水文特点,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确定性水文模型理论,在新安江三水源概念性水文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反映山地森林流域特点的分布式水文模型。通过对岷江上游的模拟和检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岷江上游森林覆盖率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响应,为森林的生态工程的建设和森林保护提供科学参考,特别对当前西部以植被恢复为主的生态保护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概括起来,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收集和整理岷江上游水文、气象、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植被分类分布图、数字土壤分类分布图等资料,建立并分析了岷江上游各水文站所在区间的年降水-径流关系。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3
第1章 绪 论  13-56
  1.1 引言  13
  1.2 分布式水文模型  13-32
    1.2.1 水文数学模型及其分类  13-15
    1.2.2 流域水文模型的发展  15-16
    1.2.3 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16-22
    1.2.4 国外典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  22-24
    1.2.5 国内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现状与进展  24-28
    1.2.6 DEM分辨率对流域特征值和径流模拟的影响研究进展  28-29
    1.2.7 流域的离散化方法对径流模拟影响研究进展  29-30
    1.2.8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在分布式水文模型中的应用  30-31
    1.2.9 分布式水文模型存在的问题  31-32
  1.3 森林的水文效应研究  32-39
    1.3.1 森林的水文效应  32-35
    1.3.2 森林水文学的研究内容  35
    1.3.3 森林水文学的研究方法  35-37
    1.3.4 森林水文学研究进展  37-39
  1.4 水文尺度研究进展  39-43
    1.4.1 水文尺度的概念  39
    1.4.2 水文尺度的分类  39-41
    1.4.3 水文尺度转换途径  41-43
    1.4.4 尺度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43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  43-45
  1.6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45-46
    1.6.1 研究内容  45
    1.6.2 技术路线  45-46
  参考文献  46-56
第2章 岷江上游流域概况及资料情况  56-72
  2.1 自然地理概况  56-59
  2.2 气象特性  59
  2.3 径流特征  59-62
  2.4 水文气象资料  62
  2.5 降水径流关系  62-64
  2.6 数字高程模型  64
  2.7 土地利用情况  64-67
  2.8 土壤资源  67-69
  2.9 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69-70
  2.10 小结  70
  参考文献  70-72
第3 章 数字水系的提取及流域离散化研究  72-101
  3.1 数字高程模型  72
  3.2 基于DEM的数字水系生成  72-85
    3.2.1 DEM的预处理  73-74
    3.2.2 网格水流方向矩阵计算  74-76
    3.2.3 水流累积矩阵的计算  76
    3.2.4 河网提取方法  76-77
    3.2.5 河流分级  77-80
    3.2.6 流域分水线的确定和子流域的划分  80-85
  3.3 基于水文响应单元(HRU)的数字流域离散化研究  85-91
    3.3.1 数字流域的离散化方法  85
    3.3.2 水文响应单元  85-86
    3.3.3 HRU划分算法  86-91
  3.4 流域拓扑关系算法研究  91-97
    3.4.1 关系树的概念  91-92
    3.4.2 遍历算法  92-93
    3.4.3 树型结构与流域的对应关系  93
    3.4.4 流域扑拓关系算法  93-97
  3.5 小结  97
  参考文献  97-101
第4章 基于分布式结构的山地森林水文模型  101-127
  4.1 山地森林地区的主要水文过程  101-108
    4.1.1 林冠对降雨的截留作用  101-102
    4.1.2 森林枯枝落叶层对水分的拦截与吸持  102-103
    4.1.3 积雪与融雪  103
    4.1.4 冻土过程  103-105
    4.1.5 水分下渗  105
    4.1.6 蒸散发  105-107
    4.1.7 径流产生  107
    4.1.8 流量汇流  107-108
  4.2 分布式水文模型结构  108-109
  4.3 单元水文模型  109-123
    4.3.1 林冠截留  111-112
    4.3.2 积雪、融雪计算模型  112-113
    4.3.3 土壤力容量计算模型  113-116
    4.3.4 蒸散发能力计算模型  116
    4.3.5 实际蒸散发量的计算  116-118
    4.3.6 冻土冻融计算模型  118-119
    4.3.7 产流模型  119-121
    4.3.8 水源划分  121-123
  4.4 河网汇流演算模型  123-124
  4.5 岷江上游河道汇流时间  124-125
  4.6 模型参数  125-126
  4.7 小结  126
  参考文献  126-127
第5章 岷江上游气象要素的插值处理  127-140
  5.1 引言  127
  5.2 降雨资料的插值处理  127-134
    5.2.1 降水的空间分布特性  127-131
    5.2.2 雨量插值模型  131-134
  5.3 气温资料的插值处理  134-138
    5.3.1 气温分布特征  135
    5.3.2 气温插值处理  135-138
  5.4 小结  138
  参考文献  138-140
第6章 模型的参数率定与结果分析  140-157
  6.1 指标体系  140-141
  6.2 参数率定方法  141-142
  6.3 率定结果及其分析  142-153
  6.4 紫坪铺站“840624”洪水资料的分析  153-154
  6.5 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154
  6.6 小结  154
  参考文献  154-157
第7章 森林植被变化对水文过程响应的研究  157-165
  7.1 植被覆盖率情景建立  158
  7.2 覆被变化对水文效应及洪水响应的分析  158-163
    7.2.1 年径流影响分析  158-159
    7.2.2 径流成分影响分析  159-161
    7.2.3 蒸发量影响分析  161-162
    7.2.4 冻土量影响分析  162
    7.2.5 洪水过程影响分析  162-163
  7.3 小结  163-164
  参数文献  164-165
第8章 流域尺度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165-169
  8.1 研究方法  165
  8.2 数据准备  165-166
  8.3 结果分析  166-167
  8.4 小结  167-168
  参考文献  168-169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169-173
  9.1 主要研究成果  169-171
  9.2 展望  171-17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73-174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奖情况  174-175
声明  175-176
致谢  176-178
附表3-1 水文响应单元划分计算过程表  178-197
附表3-2 各水文分区与子流域、水文响应单元关联表  197

相似论文

  1.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F301
  2. 洛阳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研究,X171
  3. 基于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土地利用优化途径研究,X24
  4.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在炮兵侦察定位中的应用研究,E919
  5. 层状岩体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方法研究,TP391.41
  6. 西江流域分布式水文模拟及其应用研究,P334.92
  7.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机制定量研究,P237
  8. 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研究,F301
  9. 基于DEM的气候因子空间模拟及棕榈适宜性评价,P468
  10. 基于ArcEngine的土地利用数据综合方法研究,F301
  11.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P208
  12. 等高线回放算法及DEM精度评估研究,P208
  13. 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及可视化研究,P208
  14. 左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F301
  15. 海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F301
  16. 基于GIS技术的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格局研究,P931.5
  17. 艾比湖水底地形遥感研究,P237
  18. Geodatabase模型在空间数据库建立与信息采集中的应用研究,P208
  19. 土地利用调查中遥感影像不确定性信息处理研究,S127
  20. 基于RS&GIS的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动态变化研究,P208;P237
  21. 基于GIS的溃坝洪水模拟与方法研究,TV122.4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球物理学 > 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 > 水文实验 > 水文模型实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