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东营凹陷深层构造综合地球物理联合反演

作 者: 李云平
导 师: 吴时国
学 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专 业: 海洋地质
关键词: 深层构造 密度界面 重磁场源分离 综合地球物理反演 东营凹陷
分类号: P548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37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地质、重磁、地震、测井、岩石物性及分析测试资料为基础,首次建立了东营凹陷密度的空间变化模式。应用重磁趋势面分析系统进行了场源精细分离,以地震、钻井为约束条件剥去第三系以上地层的重力效应,采用改进的Parker算法反演了东营凹陷前第三系的构造信息,得到东营凹陷中生界、下古生界奥陶系、太古界的底界深度及残留厚度,反演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前第三系沉积主要受北西向构造的控制,太古界构成东营凹陷的结晶基底,是一个北东转近东西的北陡南缓的断陷,最深处位于现河、辛镇一带,可达-12000m。下古生界奥陶系构造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其构造格局与太古界有很强的一致性。中生界宏观上继承了下古生界的构造形态,但填平补齐和局部改造比较明显,凹陷范围明显缩小。东营凹陷前第三系断裂构造总体格局为向北东撒开向西南收敛的束状构造,其北面为F2和F3两条边界大断裂,南面为F5和F8两条边界大断裂,且具有三分的特点,即:高青—博兴断陷区、利津—草桥断陷区、东营—王家岗断陷区三个断块区。东营凹陷边部的隆起地带发育三条火成岩带:位于东营凹陷西部,沿金家—高青—平方王—滨州呈南北向分布的喷发岩带; 位于东营凹陷南部,沿F10、F9、F8三条断裂带及交汇部位发育的喷发岩带; 在陈家庄凸起,沿利津—陈家庄—东营机场一线零星分布的侵入岩带。与钻遇井深度比较,中生界和下古生界的反演精度分别达到91.4%和88.17%。应用反演结果对东营凹陷的盐膏层和火成岩进行了推断解释,圈定了十个规模较大的盐膏体,各盐膏体沿博兴-垦利一线呈北东向的扇状展布,其中在郝家-东营市-辛镇一带最为发育,以郝家-东营市盐膏体最大,面积可达583km2。东营凹陷主要发育有以下三条火成岩带:金家庄—高青—平方王—滨县呈近南北向分布为第三系的喷发岩带,伴有少量的侵入岩。南部喷发岩带和陈家庄侵入岩带。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绪论  7-20
  0.1 含油气盆地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研究的必要性  7-8
  0.2 含油气盆地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研究的基本原则  8-9
  0.3 含油气盆地综合地球物理反演的主要方法  9-13
  0.4 东营凹陷深层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15
  0.5 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  15-18
  0.6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与创新点  18-20
1. 区域地质构造及演化史  20-38
  1.1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  20
  1.2 地层发育与分布  20-25
  1.3 东营凹陷深部地层界限分析  25-26
  1.4 沉积相分布特征  26-27
  1.5 沉积体系分布特征  27-29
  1.6 断裂展布特征及性质  29-30
  1.7 构造演化  30-38
2 岩石物理性质  38-60
  2.1 密度特征分析  38-53
  2.2 岩石电性特征  53-57
  2.3 岩石磁性特征  57-60
3 地质模型与综合地球物理正反演计算  60-66
  3.1 变密度多界面快速正、反演方法  61-62
  3.2 正演问题的基本原理及级数求和快速收敛方法  62-64
    3.2.1 正演问题的基本原理  62-63
    3.2.2 级数求和快速收敛方法  63-64
  3.3 反演问题的基本原理及保证反问题稳定收敛的措施  64-66
    3.3.1 反演问题的基本原理  64-65
    3.3.2 反演问题稳定收敛的措施  65
    3.3.3 反演中的几个问题  65-66
4 东营凹陷深层构造及岩膏层反演解释  66-136
  4.1 重、磁异常常规处理  66-79
    4.1.1 布格重力异常处理说明  66-72
    4.1.2 航磁异常处理  72-79
  4.2 重力趋势面与差值趋势面分析  79-87
    4.2.1 基本概念  79-81
    4.2.2 计算步骤  81-87
  4.3 东营凹陷重磁异常基本特征  87-95
    4.3.1 布格重力异常特征  87
    4.3.2 磁力异常特征  87-88
    4.3.3 重力局部异常与潜山目标分析  88-95
  4.4 东营凹陷深层构造的反演  95-108
    4.4.1 东营凹陷深层布格重力异常的提取  95-98
    4.4.2 重磁震联合大剖面拟合解释  98-101
    4.4.3 中生界、奥陶系、太古代界面深度的反演  101-105
    4.4.4 密度界面反演精度分析  105-108
  4.5 深层断裂及火成岩的推断解释  108-121
    4.5.1 利用重、磁异常划分断裂的基本方法  108-110
    4.5.2 东营凹陷深层断裂构造  110-116
    4.5.3 火成岩的推断解释  116-121
  4.6 岩膏层反演  121-130
    4.6.1 岩膏层剩余重力异常的提取  121-125
    4.6.2 岩膏层的反演与推断解释  125-128
    4.6.3 岩膏层反演误差分析  128-130
  4.7 东营凹陷深层构造解释结果分析  130-136
    4.7.1 深部断裂构造特征  130-133
    4.7.2 火成岩发育特征  133
    4.7.3 前第三系构造特征  133-136
5. 结论与认识  136-137
致谢  137-138
参考文献  138-143
附录  143-144

相似论文

  1. 东营凹陷中深层压力系统特征与演化研究,P618.13
  2.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三、沙四段有效储层成因及评价,P618.13
  3. 东营凹陷盐22块砂砾岩储层预测研究,P618.13
  4. 八面河地区南斜坡沙河街组层序地层研究,P618.13
  5. 东营凹陷沙四段滩坝砂体沉积特征及储层预测,P618.13
  6. 东营凹陷应力场演化与油气运聚研究,P618.13
  7. 盐家地区盐22块沙四段砂砾岩体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8. 东营凹陷辛镇—广利西沙四段沉积体系特征及成藏规律研究,P618.13
  9. 东营凹陷北带深层油气充注机理及成藏模式研究,P618.13
  10. 东营凹陷北带砂砾岩固体—流体作用与有利储层预测,P618.13
  11. 东营凹陷南坡古近系储层特征及成藏规律研究,P618.13
  12. 蒙脱石粘土矿物形成和成岩演化的实例研究,P619.231
  13. 东营凹陷北带中段沙四段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P618.13
  14. 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上亚段滩坝相砂岩油气成藏机制研究,P618.13
  15. 基于纳米尺度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P618.13
  16.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西部沙四上亚段沉积相研究,P618.13
  17. 东营凹陷北带砂砾岩扇体“相—势”控藏机理研究,P618.13
  18. 东营凹陷沙四段—孔店组剥蚀厚度与原型盆地的恢复,P618.13
  19. 基于一体化目标方程的重震二维多密度界面联合反演方法研究,P631.4
  20. 济阳坳陷南部晚中生代以来滑脱构造研究,P618.13
  21.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四段地层划分与对比,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构造地质学 > 区域构造地质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