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研究

作 者: 张周堂
导 师: 陈荫三
学 校: 长安大学
专 业: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关键词: 交通运输 可持续发展 综合运输体系 合理化
分类号: F51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689次
引 用: 1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形成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和我国国情的综合运输体系,是新条件下事关我国交通运输业快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问题。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的视觉,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综合运输体系演变的规律,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机制,提出并分析了我国未来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基本框架及相关实施途径。主要工作如下: (1) 归纳分析了交通运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及不利影响,强调分析了交通运输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从交通运输业的投入产出过程和生产经营角度,归纳分析了的交通运输业的经济特性。分析认为,在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同时,应重视其给社会、资源和环境等带来的许多不利的影响,不应片面地强调交通运输业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确定运输发展规模、发展速度、运输体系结构时,应全面分析并把握运输需求的觇模、结构及变化趋势。 (2)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系统地分析了不同运输方式的供给特征及建立合理的综合运输体系的意义,阐述了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要求及综合运输体系合理化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为在建立和完善综合运输体系过程中,必须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合理地确定不同运输方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正确把握不同运输方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地位的变化趋势。 (3) 建立了综合运输体系演变的因素系统模型,具体分析了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及其在综合运输体系演变中的共同作用过程。认为,综合运输体系演变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构成综合运输体系的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征所决定的供给特点与经济发展所导致的运输需求特征的变化,共同影响了不同运输方式竞争的结果,从而决定了不同运输方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国情形成是不同国家综合运输体系模式差别的主要因素;政府对运输业的管制也对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和综合运输体系结构合理化产生着直接影响。 (4) 以综合运输体系演变的因素分析框架,以发达国家为例证,对综合运输体系的演变历史、规律及原因进行了具体归纳分析,对不同国家同一时期综合运输体系模式差别、同一国家旅客运输体系和货物运输体系的差别进行了对比分析。

全文目录


绪论  8-11
  一 问题的提出  8-9
  二 研究目的  9
  三 研究内容  9-10
  四 研究方法  10-11
第一章 交通运输业的功能及特性  11-26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业的功能  11-18
  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18-21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的经济特性  21-26
第二章 综合运输体系与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  26-44
  第一节 综合运输体系的概念  26-27
  第二节 综合运输体系的意义  27-37
  第三节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思想  37-42
  第四节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与综合运输体系  42-44
第三章 综合运输体系演变理论  44-56
  第一节 综合运输体系演变与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  44-49
  第二节 综合运输体系演变的因素系统  49-56
第四章 国外综合运输体系演变的实证分析  56-68
  第一节 国外旅客运输体系的演变分析  56-62
  第二节 国外货物运输体系的演变分析  62-66
  第三节 综合运输体系模式归纳及简评  66-68
第五章 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68-83
  第一节 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情况  68-72
  第二节 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演变分析  72-80
  第三节 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中的问题  80-83
第六章 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构建  83-98
  第一节 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基本原则  83-85
  第二节 未来我国运输需求的基本趋势分析  85-87
  第三节 我国未来综合运输体系的基本框架  87-98
第七章 综合运输体系合理化的实现途径及分析  98-108
  第一节 加强运输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98-100
  第二节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100-104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外部性的内部化  104-106
  第四节 实施交通运输科技进步  106-108
全文总结  108-110
参考文献  110-114
致谢  114-115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115

相似论文

  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3.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4.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5.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6.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7.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8.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9.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10.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11. 论高校校园戏剧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及可持续发展,G641
  12.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可持续发展研究,G841-4
  13. 生态消费的哲学思考,X2
  14. 完全学分制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化的研究,G642.0
  15. 河南省城市中学排球运动现状调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G842
  16. 可持续发展观下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实证研究,F224
  17. 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研究,F832;F205
  18. 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重庆经济发展转型研究,F206
  19. 南昌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空间优化研究,F512.7
  20.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TV213.4
  21.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X2

中图分类: > 经济 > 交通运输经济 > 世界各国概况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