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

作 者: 张海峰
导 师: 曹洪军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环境科学
关键词: 山东半岛城市群 可持续发展 协调度 系统动力学 生态环境
分类号: X17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567次
引 用: 18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处我国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地缘优势使得山东半岛在对外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及同内陆腹地的联系中具有独特优势,同时良好的国内外环境也为该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明显与加剧,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将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关键。 本文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在对生态环境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及其互动关系等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模拟和诊断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经济相互关系,通过仿真模拟运算,在所有方案中,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优的仅处于中级协调发展水平,均未达到良好或优质发展水平。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生态环境在今后区域发展过程面临着严重挑战;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根据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现状区情,寻找该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相对协调发展模式的现实意义;最后根据仿真结果确定山东半岛城市群协调发展几种模式,为制定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介绍了山东半岛城市群目前发展的基本状况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研究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系统阐述了有关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系统动力学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学理论,并提出了半岛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指导原则。 第三部分定性分析山东半岛城市群社会经济子系统,主要对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经济地域结构状况、工业化进程、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发展状况、城市化水平、科技发展水平进行了系统分析。 第四部分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子系统的定性分析部分。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系统的构成与特征、自然资源情况、生态环境条件、城市群生态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 第五部分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进行了相关分析。主要从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角度进行了定性分析。

全文目录


0 前言  11-13
1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基础及其面临的问题  13-29
  1.1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构成  13-15
    1.1.1 山东半岛城市群基本情况  13-14
    1.1.2 山东半岛城市群系统构成  14-15
  1.2 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发展条件  15-21
    1.2.1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总体发展环境诊断  15-17
    1.2.2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优势分析  17-21
  1.3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21-26
    1.3.1 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1-22
    1.3.2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22-26
  1.4 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意义  26-27
  1.5 山东半岛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指导原则  27-29
    1.5.1 坚持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27-28
    1.5.2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和半岛城市群地区联动发展  28
    1.5.3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28
    1.5.4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  28-29
2 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  29-40
  2.1 国内外城市生态研究进展  29-32
    2.1.1 国外城市生态研究进展  29-30
    2.1.2 国内城市生态研究进展  30-32
  2.2 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  32-40
    2.2.1 生态系统理论  32-33
    2.2.2 区域增长极理论  33-35
    2.2.3 生态经济学理论  35-36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6-38
    2.2.5 系统动力学理论  38-40
3 山东半岛城市群社会经济子系统分析  40-72
  3.1 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发展状况  40-62
    3.1.1 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40-43
    3.1.2 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结构分析  43-51
    3.1.3 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地域结构分析  51-54
    3.1.4 山东半岛城市群工业化进程及其地域整合  54-59
    3.1.5 山东半岛城市群外向型经济发展分析  59-62
  3.2 山东半岛城市群社会发展状况  62-72
    3.2.1 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口分析  62-65
    3.2.2 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水平分析  65-70
    3.2.3 山东半岛城市群科技发展水平分析  70-72
4 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系统分析  72-112
  4.1 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系统构成与特征分析  72-73
    4.1.1 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系统构成  72
    4.1.2 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系统特征分析  72-73
  4.2 山东半岛城市群自然资源分析  73-94
    4.2.1 自然资源总体分析  73-74
    4.2.2 地质地貌特征  74-75
    4.2.3 山东半岛城市群水资源分析  75-81
    4.2.3 山东半岛城市群土地资源分析  81-85
    4.2.5 山东半岛城市群气候资源分析  85-86
    4.2.6 矿产能源资源分析  86-88
    4.2.7 山东半岛城市群海洋资源分析  88-91
    4.2.8 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资源分析  91-94
  4.3 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条件分析  94-105
    4.3.1 山东半岛城市群水环境分析  94-98
    4.3.2 山东半岛城市群大气环境质量分析  98-101
    4.3.3 山东半岛城市群海洋环境质量分析  101-104
    4.3.4 山东半岛城市群土壤环境质量分析  104-105
  4.4 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建设  105-112
    4.4.1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105-107
    4.4.2 自然保护区建设  107
    4.4.3 风景名胜区  107-108
    4.4.4 森林公园  108-109
    4.4.5 生态示范区  109-111
    4.4.6 生态功能分区  111-112
5 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的相关分析  112-126
  5.1 山东半岛城市群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2-117
    5.1.1 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  112-113
    5.1.2 山东半岛城市群工业化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分析  113-115
    5.1.3 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分析  115-116
    5.1.4 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口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分析  116-117
  5.2 生态环境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影响分析  117-126
    5.2.1 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特征分析  117-118
    5.2.2 资源环境是城市群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118-122
    5.2.3 资源环境对城市群发展的制约作用  122-126
6 山东半岛城市群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  126-173
  6.1 山东半岛城市群动力学行为分析  126-130
    6.1.1 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动力学特征  126-128
    6.1.2 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模型选择  128-130
  6.2 建立山东半岛城市群系统动力学模型  130-145
    6.2.1 模型仿真思路  130-131
    6.2.2 模型构造  131-145
    6.2.3 模型运行与调试  145
  6.3 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仿真  145-165
    6.3.1 调控参数取值  146-149
    6.3.2 山东半岛城市群仿真方案及运行结果  149-165
  6.4 协调发展模式及其定量研究  165-173
    6.4.1 协调发展度  165-166
    6.4.2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模式定量评判  166-171
    6.4.3 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模式  171-173
7 结论  173-176
  7.1 基本结论  173-174
  7.2 主要贡献  174-175
  7.3 存在的问题  175-176
参考文献  176-184
致谢  184

相似论文

  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3.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4.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5.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6. 基于GIS的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X826
  7. 三坊七巷旅游景区与周边环境协调度评价研究,X820.3
  8.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9. 基于GIS和模型的区域生态农业评价研究,S-0
  10.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11.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12.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化,X321
  13.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14. 基于人类行为下的生态环境构建,X171
  15. 生态政治研究,X321
  16.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17. 论高校校园戏剧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及可持续发展,G641
  18.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可持续发展研究,G841-4
  19. 西南地区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G852.9
  20. 化学技术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其哲学思考,X820.3
  21. 生态消费的哲学思考,X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生物学 >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