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包法利夫人》在中国的经典化研究
作 者: 王增岩
导 师: 吴岳添
学 校: 湘潭大学
专 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关键词: 《包法利夫人》 经典化 福楼拜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包法利夫人》成为中国的文学经典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线性的时间过程。小说蕴含的美学要素,是其经典化的根本动力和依据。只有具备高超艺术性的作品,才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包法利夫人》达到的艺术高度,在输入中国之前已成为共识。它不仅塑造了不朽的经典人物:爱玛,而且启迪了现代小说对叙述技巧的创新。小说通过译者的译介,破除接受的壁垒、跨越文化的鸿沟,成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译介是其经典化的外在推动力,是《包法利夫人》中国化的必经之路。实质上,译介也是接受。既是译者的接受又是大众接受的前提。而作为经典化的完成的接受环节,包括了文学批评家、史学家、创作者和大众的接受。接受的程度是作品内在美学吸引力和译介水平高低的直观显现,也是其是否成了中国的文学经典的证明。小说内在的美学要素、作为外在推动力的译介和作为经典化完成标志的读者接受,共同演绎了一本外国名著如何变成中国的外国文学经典的历程。其中涉及了比较文学的几个研究领域,如译介学、接受学等;运用了多种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如影响研究、形象研究等。每个作品都有其独特性,而这些特性又使得它们的经典之路各不相同,《包法利夫人》成为中国的外国文学经典,走过了一段崎岖坎坷的道路。在近150年的传播和接受的过程中,不变的内在诗学因素与变动不居的具体时代语境,文学场与社会的其它场域之间的权力更迭,如何影响着它的经典化进程?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传统文学经典尤其是中国的外国文学经典,在文化消费时代怎样巩固自身地位或有启示。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绪论 8-12 0.1 国外研究概况 8-9 0.2 国内研究概况 9-10 0.3 选题目的和意义 10-12 第1章 经典化的基础:诗学因素 12-25 1.1 关于文学经典研究 12-14 1.2 经典人物形象:包法利夫人 14-19 1.2.1 包法利夫人的婚姻 15-17 1.2.2 包法利夫人的婚外情 17-19 1.3 经典的叙事模式 19-25 1.3.1 结构模式的嬗变 19-21 1.3.2 自由间接引语的应用 21-23 1.3.3 零聚焦与内聚焦模式的应用 23-25 第2章 经典化的动力:文本译介 25-33 2.1 《包法利夫人》传入中国的文化语境 25-26 2.1.1 清末民初之观念变革 25 2.1.2 五四新文化运动 25-26 2.2 《包法利夫人》在中国的翻译出版 26-30 2.2.1 《包法利夫人》译介概况 26-28 2.2.2 《包法利夫人》的译者 28-30 2.3 文本译介对经典化的作用 30-33 第3章 经典化的完成:文本接受 33-42 3.1 国内学术界接受概况 33-35 3.2 中国现代作家的接受 35-37 3.2.1 丁玲与《包法利夫人》 35-36 3.2.2 李劼人与《包法利夫人》 36-37 3.3 普通读者的接受 37-39 3.4 接受对经典化的作用 39-42 3.4.1 评论的作用或反作用 39-40 3.4.2 创作的作用 40-42 结语 42-43 参考文献 43-45 致谢 45-46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46
|
相似论文
- “谴责小说”视野中的《孽海花》研究,I207.42
- 陆游诗歌五十首经典名篇的考察,I207.22
- 模因视角下的史耐德寒山译诗的经典构建,I046
- 叙事民歌《韩秀英》经典化研究,I207.9
- 唐宋杜诗经典化历程研究,I207.22
- 《边城》经典化过程的历史探究,I207.42
- 一个浪漫爱读者的悲剧,J905
- 《包法利夫人》两个中文译本的比较分析,H315.9
- 文学与天性:进化心理学关于文学批评的理论、方法及案例分析,I06
- 论福楼拜小说的死亡意识,I565.074
- 传统中的嬗变,I565.074
- 歌剧《白毛女》研究,J822
- 福楼拜与现代思想,I565
- 金庸小说经典化研究,I207.42
- 从纷争突起到尘埃未定,I207.42
- 试论网络文学的经典化过程,I206.7
- 《王贵与李香香》的经典化研究,I207.25
- 余华小说经典化历程研究,I207.42
- 现代视野下的经典选择,I109
- 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文本和历史记忆研究,I207.9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