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方略。在这个特殊的而又是必然发生的转型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如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 />
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依法治国与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转变

作 者: 胡翔
导 师: 李屏南
学 校: 湖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共党史
关键词: 现代化 执政方式 依法治国 法治 依法执政
分类号: D2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701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意在研究转型社会中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转换问题,转型是当下社会的基本特征,而中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过程之后,提出了伟大的法治国 的学位论文">依法治国方略。在这个特殊的而又是必然发生的转型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如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变革党的执政方式,是一个严肃的亟待研究解决的大问题。本文围绕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转换这个中心,从不同层面来剖析处于世界变革和中国社会变革中党的建设所面临的客观形势以及相关问题。首先,本文立足历史的考察,对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的执政方式进行了分析论证,指出在特定的执政环境中,中国共产党所采取的直接执政的执政方式有其合理性。文章分别从理论基础、经济基础以及社会基础三方面进行了论证。其次,本文从剖析法律工具主义出发,对所谓的以法治国进行了论证,指出这一时期的执政方式并未深入领会法治精神,因此出现诸如以政策代替法律的必然结局。文章从规范法治的角度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从以法治国走向依法治国,只有通过对法的本质深化认识,才能改善党的执政方式,从而走向法治。文章第四部分将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联系起来,指出依法治国的落实点必然在于依法执政,而法治之下的诸如权力与民主,公共权力行使与公共福利的保障等理论问题的切入,将有利于深刻理解执政党在执政方式上应有的转变,只有这种转变,才能确保依法执政,才能确保依法治国的实现。文章还从中西方传统文化的角度论证了依法治国战略的正当性,因而提升了法治方略的历史传承意义。结合以上论述,在较为全面与深入的理论铺垫之后,文章最后指出依法治国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已经提出了挑战,而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文章对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予以乐观期待,指出这是执政党自我革新的枢纽,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依法治国与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完善必能结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9
英文摘要  9-11
引言  11-16
第一章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16-33
  一、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直接执政的理论基础  16-24
    (一) 新民主主义理论概述  16-19
    (二) 新民主主义理论对于直接执政的支持  19-21
    (三) 新民主主义理论延续下的中国共产党直接执政  21-24
  二、百废待兴的局面——中国共产党直接执政的经济基础  24-29
    (一) 建国之初的国家经济局面  25-27
    (二) 计划经济促成中国共产党延续直接执政的方式  27-29
  三、政治格局及其成因——中国共产党直接执政的社会基础  29-33
    (一)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特殊背景  29-30
    (二) 苏共执政模式的影响  30-31
    (三)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  31-33
第二章 以法治国时期的执政方式  33-55
  一、宪法的诞生——法治的雏形  33-37
    (一)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  34-35
    (二) 老一辈革命家对于依法治国的认识  35-37
  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法的理论的认知  37-40
    (一) 人治思想的根深蒂固  38
    (二) 对于执政方式的理性思考  38-39
    (三) 政治实践对法制建设的悖逆  39-40
  三、以政策代替法律——以法执政的必然  40-44
    (一) 中国共产党长期依靠政策执政的传统  41-42
    (二) 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被严重混淆  42
    (三) 以党的政策为执政主要规范的弊端分析  42-44
  四、以法执政的历史教训和治国方略的反思  44-49
    (一) 区分国家法律与党的政策  44-46
    (二) 加强法律建设,反思法律工具主义  46-47
    (三) 弘扬法律精神,推进民主宪政与法治  47-49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依法治国的奠基  49-55
    (一)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50-51
    (二) 发扬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法治精神  51-52
    (三) 实现执政党执政方式的科学转变  52-55
第三章 从以法治国走向依法治国  55-100
  一、传统文化与依法治国  55-73
    (一) 农本思想与天人合一,奠基了中国传统法治文化  56-64
    (二) 五四运动启迪了中国当代法治文化  64-68
    (三) 法治文化的比较——西方与中国  68-73
  二、法制与法治的争论——依法治国的理论筹划  73-78
    (一)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略说  74-76
    (二) 从法制到法治  76-78
  三、认识的深化——对法的本质的认知  78-90
    (一) 法治作为政治文明的产物  78-82
    (二) 法治的价值  82-88
    (三) 辩证地看待法治  88-90
  四、从以法治国到依法治国——历史的飞跃  90-95
    (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契机  91-92
    (二) 党的执政地位与依法治国方略  92-94
    (三) 为中国法学研究提出了新命题  94-95
  五、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方式  95-100
    (一) 依法治国确认国家权力的合法性从而真实体现民众意志  96-97
    (二) 依法治国调和价值多样化,促进民主集中的表达机制形成  97-98
    (三) 依法治国有利于实现公共权力与个体权利的平衡  98-100
第四章 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  100-115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法治化道路  100-105
    (一) 中国法治之路的理论建构  101-103
    (二) 市民社会理论与中国法治的可能  103-105
  二、党的权力来源的合法性  105-107
  三、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  107-109
    (一) 国家民主与社会民主  107-108
    (二) 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  108-109
    (三) 市场化趋势中社会民主的发展  109
  四、党与公共权力的关系  109-115
    (一) 执政党居于公共权力之上  110-112
    (二) 坚持核心领导地位下的执政党与公共权力  112-113
    (三) 以公共权力规范化来规范执政党的依法执政  113-115
第五章 依法治国对执政方式的挑战  115-139
  一、依法治国给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提出的变革要求  115-123
    (一) 直接执政向间接执政的转变  116-118
    (二) 政策执政向法律执政的转变  118-121
    (三) 人治执政向法治秩序的转变  121-123
  二、廉政建设的困惑  123-130
    (一) 廉政建设的法治化  124-126
    (二) 廉政建设的政府责任  126-128
    (三) 廉政建设中的权宜之策  128-130
  三、变更中矛盾冲突的法理思考  130-139
    (一) 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义  130-134
    (二) 依法执政下的党建变革  134-139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依法执政的适时应对  139-153
  一、“三个代表”思想对于法治涵义的充实与丰富  139-144
    (一) “三个代表”思想对中国法治的发展进行了方向指示  139-141
    (二) “三个代表”思想提升了中国的法治文化  141-144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治党治国理论的重大发展  144-148
    (一) “依法治国”方略与“以德治国”的统一  144-145
    (二) 深化执政理论,成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  145-147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衡量执政党执政能力的根本尺度  147-148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变革的意义  148-153
    (一) 执政党执政平稳的制度保证  149-150
    (二) 执政党执政目标的理性调整  150-151
    (三) 执政党执政方式的更趋科学  151-153
第七章 依法治国与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完善  153-172
  一、改进立法工作中的引导途径  153-157
    (一) 通过法定程序渗透执政党的意志  154-155
    (二) 正确处理执政党与立法机关的关系  155-157
  二、完善司法改革中的指导方法  157-161
    (一) 尊重司法的自身逻辑  157-160
    (二) 发挥执政党的监察职能作用  160-161
  三、坚持依法行政中的监督职能  161-167
    (一) 依法行政简释  162-163
    (二) 理顺执政党与国家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163-165
    (三) 发挥执政党在依法行政中的监督作用  165-167
  四、严格法律实施中的推陈出新  167-172
    (一) 对影响法律实施的因素进行控制  168-170
    (二) 坚守法治的程序正义  170-172
结语  172-176
参考文献  176-182
后记  182-183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183

相似论文

  1. 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09
  2. 民主法治视域下网络监督问题研究,D630.9
  3.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4. 依法治国视野下的政治权力运行法治化研究,D920.0
  5. 农业信息化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F320.1
  6. 我国公职律师制度研究,D926.5
  7. 中国法治变革中的法律思想冲突,D909.2
  8. 中国共产党“五四”纪念评述之嬗变研究,K261.1
  9. 赫哲—那乃跨界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变迁研究,J607
  10. 法治语境下诽谤罪的司法适用,D924.3
  11. 我国地方行政执法规范研究,D922.1
  12. 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研究,D25
  13. 晋南农民现代化研究,F327
  14. 宁式家具现代化的研究,TS664.01
  15. 西方新发展主义理论研究,B089
  16. 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K712
  17. 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的生成与培育研究,D920.0
  18. 边村经济,F327
  19.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角色研究,F320
  20. 农业现代化视角下的邓子恢农业合作化思想,F320
  21. 小农生产方式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F320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共产党 > 党的领导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