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文体互渗入手评析韩愈“以文为诗”

作 者: 李希
导 师: 徐炼
学 校: 湘潭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韩愈 文体互渗 以文为诗
分类号: I207.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以文为诗”是一个为人熟知的话题,从宋至今,评析不断,均注重“以文为诗”特征的分析,本文从“文体互渗”的角度入手,在重点探析“以文为诗”之渊源后,阐释韩愈“以文为诗”的具体表现及影响。绪论部分在综合已掌握的所有相关文献与资料的基础上,对韩愈“以文为诗”的学术研究现状作了简要的回顾和描述。第一章为铺垫性章节,分别阐释了“文类”、“文体”的概念,引导出“文体互渗”现象一节,并在此节中得出规律后,具体阐述了“诗”、“文”两种文体的发展,为下文的“渊源说”做出铺垫。第二章,首先从“文学批评术语”及“诗歌创作手法”两方面明晰“以文为诗”的概念后,分别对“源于诗经说”、“源于陶潜说”和“源于杜甫说”三种渊源说进行分析,得出“以文为诗”始于韩愈的结论。而从诗经到陶潜、杜甫再到韩愈的发展过程可归结为:“诗文混合”——“诗文分离”——“以诗为文”——“以文为诗”。第三章对韩愈“以文为诗”的表现作出“以文气为诗”和“以文色为诗”的划分。前者包括章法、句式、音韵,后者包括虚词、赋和议论。将整体分析和诗例分析相结合,对韩愈的“以文为诗”特征进行了详析。第四章分析了“韩孟诗派”作者作品及宋诗人作品中深受韩愈“以文为诗”影响的地方,明证这一手法的深远影响。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绪论  7-9
第1章 “文体互渗”、“诗”与“文”的概念阐述  9-15
  1.1 “文体”与“文类”  9-11
  1.2 “文体互渗”的现象  11-13
  1.3 “诗”与“文”  13-15
第2章 “以文为诗”及其“渊源说”  15-25
  2.1 “以文为诗”  15-17
    2.1.1 作为文学批评术语  15-16
    2.1.2 作为诗歌创作手法  16-17
  2.2 “渊源说”  17-25
    2.2.1 源于诗经说  17-19
    2.2.2 源于陶潜说  19-21
    2.2.3 源于杜甫说  21-23
    2.2.4 自己的结论  23-25
第3章 韩愈“以文为诗”具体表现  25-40
  3.1 以文气为诗  26-34
    3.1.1 开合之气——章法  27-30
    3.1.2 短长之气——句式  30-32
    3.1.3 神气之迹——音韵  32-34
  3.2 以文色为诗  34-40
    3.2.1 字句之色——虚词  34-36
    3.2.2 铺陈之色——赋  36-38
    3.2.3 理入其辞——议论  38-40
第4章 韩愈与“韩孟诗派”及“以文为诗”对宋人的影响  40-43
  4.1 韩愈与“韩孟诗派”  40-41
  4.2 对宋朝诗人的影响  41-43
总结  43-44
参考文献  44-46
致谢  46-47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7

相似论文

  1. 中唐散文家刘轲研究,I207.6
  2. 历炼骏骨阅山川,I207.22
  3. 《艺文类聚》诗赋收录分类研究,I206.2
  4. 西方文论中诗与真理关系理论的历史变迁,I0
  5. 方东树诗学的宋诗本位与桐城义法,I207.22
  6. 苏舜钦诗歌探论,I207.22
  7. 两汉魏晋四言诗探论,I207.22
  8. 论金圣叹的文章观及其对文学评点的影响,I206.2
  9. 论欧阳修的颍州文学活动与创作,I206.2
  10. 叶燮《原诗》美学思想研究,I01
  11. 《王荆文公诗注》研究,I206.2
  12. 韩愈诗歌在北宋的接受历程及其诗学意义发微,I207.22
  13. 从“道统”观和诗文创作实践看韩愈的文学理论,I206.2
  14. 韩愈幕府创作研究,I206.2
  15. 论金甡诗歌宗韩的特征及其诗史意义,I207.22
  16. 韩愈思想研究,I206.2
  17. 侯喜研究,I206.2
  18. 中唐儒学与文学研究,I206.2
  19. 浅论韩愈赠序文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点,I207.6
  20. 韩愈道统观思想研究,B241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诗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