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文体互渗入手评析韩愈“以文为诗”
作 者: 李希
导 师: 徐炼
学 校: 湘潭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韩愈 文体互渗 以文为诗
分类号: I207.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以文为诗”是一个为人熟知的话题,从宋至今,评析不断,均注重“以文为诗”特征的分析,本文从“文体互渗”的角度入手,在重点探析“以文为诗”之渊源后,阐释韩愈“以文为诗”的具体表现及影响。绪论部分在综合已掌握的所有相关文献与资料的基础上,对韩愈“以文为诗”的学术研究现状作了简要的回顾和描述。第一章为铺垫性章节,分别阐释了“文类”、“文体”的概念,引导出“文体互渗”现象一节,并在此节中得出规律后,具体阐述了“诗”、“文”两种文体的发展,为下文的“渊源说”做出铺垫。第二章,首先从“文学批评术语”及“诗歌创作手法”两方面明晰“以文为诗”的概念后,分别对“源于诗经说”、“源于陶潜说”和“源于杜甫说”三种渊源说进行分析,得出“以文为诗”始于韩愈的结论。而从诗经到陶潜、杜甫再到韩愈的发展过程可归结为:“诗文混合”——“诗文分离”——“以诗为文”——“以文为诗”。第三章对韩愈“以文为诗”的表现作出“以文气为诗”和“以文色为诗”的划分。前者包括章法、句式、音韵,后者包括虚词、赋和议论。将整体分析和诗例分析相结合,对韩愈的“以文为诗”特征进行了详析。第四章分析了“韩孟诗派”作者作品及宋诗人作品中深受韩愈“以文为诗”影响的地方,明证这一手法的深远影响。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绪论 7-9 第1章 “文体互渗”、“诗”与“文”的概念阐述 9-15 1.1 “文体”与“文类” 9-11 1.2 “文体互渗”的现象 11-13 1.3 “诗”与“文” 13-15 第2章 “以文为诗”及其“渊源说” 15-25 2.1 “以文为诗” 15-17 2.1.1 作为文学批评术语 15-16 2.1.2 作为诗歌创作手法 16-17 2.2 “渊源说” 17-25 2.2.1 源于诗经说 17-19 2.2.2 源于陶潜说 19-21 2.2.3 源于杜甫说 21-23 2.2.4 自己的结论 23-25 第3章 韩愈“以文为诗”具体表现 25-40 3.1 以文气为诗 26-34 3.1.1 开合之气——章法 27-30 3.1.2 短长之气——句式 30-32 3.1.3 神气之迹——音韵 32-34 3.2 以文色为诗 34-40 3.2.1 字句之色——虚词 34-36 3.2.2 铺陈之色——赋 36-38 3.2.3 理入其辞——议论 38-40 第4章 韩愈与“韩孟诗派”及“以文为诗”对宋人的影响 40-43 4.1 韩愈与“韩孟诗派” 40-41 4.2 对宋朝诗人的影响 41-43 总结 43-44 参考文献 44-46 致谢 46-47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7
|
相似论文
- 中唐散文家刘轲研究,I207.6
- 历炼骏骨阅山川,I207.22
- 《艺文类聚》诗赋收录分类研究,I206.2
- 西方文论中诗与真理关系理论的历史变迁,I0
- 方东树诗学的宋诗本位与桐城义法,I207.22
- 苏舜钦诗歌探论,I207.22
- 两汉魏晋四言诗探论,I207.22
- 论金圣叹的文章观及其对文学评点的影响,I206.2
- 论欧阳修的颍州文学活动与创作,I206.2
- 叶燮《原诗》美学思想研究,I01
- 《王荆文公诗注》研究,I206.2
- 韩愈诗歌在北宋的接受历程及其诗学意义发微,I207.22
- 从“道统”观和诗文创作实践看韩愈的文学理论,I206.2
- 韩愈幕府创作研究,I206.2
- 论金甡诗歌宗韩的特征及其诗史意义,I207.22
- 韩愈思想研究,I206.2
- 侯喜研究,I206.2
- 中唐儒学与文学研究,I206.2
- 浅论韩愈赠序文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点,I207.6
- 韩愈道统观思想研究,B241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诗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