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32位嵌入式CPU的超深亚微米物理实现与验证

作 者: 张培勇
导 师: 严晓浪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电路与系统
关键词: VLSI CMOS 嵌入式CPU 超深亚微米 物理实现 电源网格分析 标准单元 可制造性设计 分辨率增强技术
分类号: TP33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478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前,集成电路产业进入了以纳米工艺为代表的SOC(System On Chip)时代,工艺的特征尺寸越来越小,工艺的进步对设计方法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设计规模的扩大,芯片的功能设计、仿真、形式验证、测试等都遇到了新的问题。在芯片的物理实现领域,由于特征尺寸的变小,物理实现遇到了以连线延迟为代表的很多全新的问题。 本文介绍了超深亚微米条件下物理实现和验证的流程,全面分析了新工艺带来的物理实现和验证方面的问题。根据新工艺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先进的0.18um工艺条件下的物理设计和验证流程,根据该流程实现了32位嵌入式CPU CK510;针对流程中现有IR-drop分析方法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能有效找到最大压降的IR-drop分析法;为了下一步将CK510系列移植到更新的工艺,完成了90nm工艺标准单元可制造性设计工作。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如下: 1.介绍了超深亚微米工艺条件物理实现的具体流程,重点分析了流程中一些新的技术,如物理综合、虚拟流片、IR-drop验证技术。 2.结合CK510的总体结构和性能要求,分析了在0.18um工艺条件下物理实现的特点,提出了CK510物理设计技术路线。 3.提出了全芯片展平(flatten)的物理综合流程,该流程与传统的物理实现流程相比,turn-around时间短、效率高、时序性能更好。根据这个流程实现了CK510芯片,进行了TSMC和SMIC的0.18um工艺流片,流片结果达到设计要求。

全文目录


第1章 绪论  14-22
  1.1 引言  14
  1.2 当前集成电路发展遇到的挑战  14-20
    1.2.1 连线决定芯片的性能  15
    1.2.2 信号完整性和IR-drop对时序的影响  15-16
    1.2.3 时序收敛问题  16-18
    1.2.4 新工艺对布线的影响  18
    1.2.5 物理验证受到的影响  18-20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20-22
第2章 超深亚微米物理实现和验证流程  22-33
  2.1 流程简介  22-24
  2.2 逻辑综合(logical synthesis)  24-26
  2.3 硅虚拟原型设计(Sillcon virtual prototyping)  26-27
  2.4 布局(floorplan)  27-29
  2.5 模块和顶层实现(place&route)  29-30
  2.6 验证  30-32
  2.7 本章小结  32-33
第3章 CK510嵌入式32位CPU总体结构与物理实现的技术路线  33-41
  3.1 CK510总体结构和性能指标  33-37
  3.2 物理实现工艺的选择  37-38
  3.3 0.18 um工艺对物理实现的影响  38-39
  3.4 CK510物理实现的关键技术  39-40
    3.4.1 物理综合  39
    3.4.2 门控时钟(clock-gating)  39-40
    3.4.3 IR-drop、SI、EM对设计的影响  40
    3.4.4 极短的turn-around时间  40
  3.5 本章小结  40-41
第4章 CK510嵌入式32位 CPU物理实现和验证  41-60
  4.1 层次(hierarchical)法和展平(flatten)法的选择  41-43
  4.2 CK510的综合(synthesis)和布局(floorplan)  43-47
  4.3 门控时钟技术(clock gating)  47-50
    4.3.1 门控时钟技术分析  47-48
    4.3.2 CK510的门控时钟实现  48-50
  4.4 布线(routing)  50-55
    4.4.1 信号串扰(signal Integrity)  50-53
    4.4.2 天线效应(Antenna Effect)  53-54
    4.4.3 CK510的布线(routing)  54-55
  4.5 时序验证  55-56
  4.6 Crosstalk验证  56-57
  4.7 IR-drop验证  57-58
  4.8 CK510流片结果  58-59
  4.9 本章小结  59-60
第5章 电源网格 IR-drop分析  60-74
  5.1 IR-drop的产生  61
  5.2 传统的IR-drop分析方法  61-64
    5.2.1 静态分析法  62-63
    5.2.2 动态分析法  63-64
  5.3 基于遗传算法的VDSM IC电源网格动态 IR-drop分析新方法.  64-73
    5.3.1 遗传算法  64-67
    5.3.2 适应函数计算  67-68
    5.3.3 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68-73
  5.4 本章小结  73-74
第6章 纳米级标准单元可制造性设计  74-94
  6.1 亚100nm标准单元“可制造性”概念的引入  76-78
  6.2 考虑可制造性的纳米级标准单元设计和验证流程  78-80
  6.3 纳米级工艺条件下特定几何结构设计方案  80-88
    6.3.1 90°有源区对MOS管线端的影响  80-82
    6.3.2 Jogged Gate Matrix(JOGM)结构在纳米工艺下的应用  82-84
    6.3.3 平行 MOS管结构受纳米工艺的影响  84-86
    6.3.4 End-Line结构对纳米工艺标准单元的影响  86-88
  6.4 实际标准单元库设计和验证  88-92
  6.5 本章小结  92-94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94-97
  7.1 论文总结  94-95
  7.2 展望  95-97
参考文献  97-103

相似论文

  1. CMOS星敏感器图像采集系统研究,V448.2
  2. 高速公路服务区综合服务建筑标准化设计研究,TU248
  3. 低压低功耗CMOS模拟乘法器研究与设计,TN432
  4. CMOS图像传感器AOI设备中的应用,TP212
  5. 一种低电压无刷直流振动电机驱动芯片设计,TM33
  6. 嵌入式智能摄像机硬件设计,TN948.41
  7. 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2.4GHz CMOS低功耗零中频接收机,TN858
  8. CMOS图像传感器的噪声分析及图像处理,TP212
  9. 全功能相变存储器芯片设计及后集成工艺研究,TP333
  10. 一种高优值CMOS图像传感器读出电路的设计,TP212
  11. 非制冷红外传感器的读出电路研究,TP212
  12. 高速CMOS智能相机研究,TB852.1
  13. 基于OMAP-L138的多传感器光电测量系统硬件设计,TN29
  14. 红外与CMOS融合的乳癌检测仪研究,TP391.41
  15. 应用于卫星导航射频芯片的低噪声放大器的研究与设计,TN722.3
  16. 标准单元抗单粒子瞬态效应版图加固技术与验证方法研究,TN386.1
  17. CMOS图像传感器的并行测试开发,TP212
  18. 并行反馈进位加法器研究,TP332.21
  19. 适用于射频识别标签的低功耗存储器电路研究,TP333
  20. 支持MBAFF运动估计引擎的VLSI设计与研究,TN47
  21. 寄存器文件的可测性设计与实现,TN407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 电子数字计算机(不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 > 运算器和控制器(CPU)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