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乡土技术、经济与社会
作 者: 周邦君
导 师: 张芳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史
关键词: 清代 四川 乡土社会 技术 经济 “三农” 问题
分类号: F32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757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业是古代社会具有决定性的部门,是人类一切生产活动的起点,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固。农业技术作为生产力的首要因素,与经济、社会融合在一起,成为支撑人类文明的有力杠杆。四川农业在整个长江流域发达较早,而清代对于该区乡土技术、经济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三农”一体,不可分割。中国“三农”问题极其复杂而独具魅力,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欲熟悉中国文化,反思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从而认识中国国情,应首先了解“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涉及面广,需要打破学科畛域,充分借鉴、综合运用相关的研究方法,如科技史、经济史、环境史、社会史、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等方法,走交叉融合之路。 四川自然环境比较优越,幅员广大,土地资源丰富,气候复杂多样,生物资源繁盛,赋予农民从事技术-经济-社会活动的良好前提。自先秦以降,四川农业经历了漫长曲折的道路,在总体上比较稳定。这种自然资源禀赋、农业历史传统,为清代四川乡土技术、经济与社会的以及整个“三农”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背景。 人口是综合性很强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明末清初的社会变乱中,四川人口大量损耗,残存人口约75万。清政府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政策,奖励官吏增加辖区人口,招集流亡,鼓励、优惠移民实川,并实行相应的人口管理与控制。“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前后进行了将近200年。20来个省籍的移民、流民,主要从东、南、北不同路线进入四川,对该省人口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由于人口迅速增长,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减少,人地关系逐步紧张,出现了人口往周边省区逆向迁移的现象,甚至酿成新的社会动乱。 土地是最为紧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基础,是“三农”问题的枢纽站。与人口政策相适应,清政府在四川的土地政策亦涉及到多个方面,如奖励地方官员招垦荒地,实行屯垦,发给开荒生产、生活资料,放宽起科年限,零星地土免于升科,保障地权,限制占垦田地数量,复增地方建制,将川边藏区改土归屯等。当清初战乱平息后,遗民归业,移民垦殖,努力于乡土重建事业。由于田地隐匿现象严重,首报不实,土地垦殖数量在官方统计上仅为扭曲表现。雍正时期,在田制甚乱的情况下,有关人员克服困难,完成了四川土地清丈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早期移民与土著占地甚广,稍后即开始土地的自由买卖与租佃。农民采用梯田、冬水田技术,改土造田,在土地利用上由粗放转向集约,但一些山地的利用仍较粗放;玉米、甘薯、马铃薯的引种,促进了边际土地的开发利用。农民与酷烈虎患斗争,大力垦殖,在水土保持方面亦有所建树,但由于开发过度,森林植被破坏比较严重,水土流失呈加剧之势,造成了较大危害。 清代四川乡土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因地制宜,多种经营。这种主导性的技术-经济思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11 英文摘要 11-17 绪言 17-37 第一节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7-21 第二节 学术动态 21-29 第三节 研究旨趣与方法 29-33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文章架构与学术创新 33-37 第一章 四川自然资源环境与农业历史地理概述 37-50 第一节 自然资源环境概要 37-47 第二节 农业历史地理简述 47-50 第二章 清代四川人口状况 50-74 第一节 明末清初人口大量损耗 50-56 第二节 恢复人口的政策 56-60 第三节 “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 60-67 第四节 人口增长与人地关系 67-74 第三章 土地政策、土地垦殖及其若干相关问题 74-104 第一节 土地政策 74-78 第二节 土地占有、买卖与租佃 78-84 第三节 土地垦殖、清丈 84-90 第四节 土地改造与利用 90-96 第五节 土地开发与环境变迁——以水土流失问题为中心 96-104 第四章 农业经济结构:多种经营 104-129 第一节 地方官、农民与农业经济结构 104-109 第二节 农业特产与多种经营 109-111 第三节 农业经济结构的分区考察(一):四川盆地区 111-120 第四节 农业经济结构的分区考察(二):山区与高原区 120-129 第五节 农业经济结构的分区考察(三):小结 129-132 第五章 农业技术与生产水平 132-156 第一节 农业技术 132-146 第二节 农业生产水平 146-156 第六章 农业与交通业、商贸业 156-181 第一节 农业与交通业 156-158 第二节 农业与商贸业 158-175 第三节 城镇与集市发展 175-181 第七章 农村社会组织、社会习俗与文化 181-207 第—节 农村社会组织 181-195 第二节 农村社会习俗与文化 195-207 第八章 农村社会分层、社会流动与社会控制 207-235 第一节 农村社会分层结构 207-215 第二节 农村职业分途 215-228 第三节 农村社会流动 228-233 第四节 农村社会控制 233-235 第九章 农村自然灾害、经济剥削、农民生计与社会变乱 235-262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社会救济 235-237 第二节 赋税制度与农民负担 237-243 第三节 农村经济剥削与阶级压迫 243-250 第四节 农民生活 250-257 第五节 农民反抗斗争与社会变乱 257-262 余音:一个稍作引申的论述 262-276 第一节 四川“三农”问题与中国政治及社会 262-265 第二节 巴蜀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乡土性 265-270 第三节 巴蜀文明与中华文明的持续性:危机和希望 270-276 参考文献 276-286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86-285 致谢 285-286
|
相似论文
- 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JSP环境下成套订单研究,F273
- 罗丹明B和罗丹明6G的印迹聚合物制备及性能,O631.3
- 无尾飞翼式飞行器主动控制的参数化方法,V249.1
- 不同再燃燃料还原NO_X反应过程的试验研究,TK227.1
-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 多阶调制自适应数字预失真算法的研究与改进,TN722.75
- 半导体激光器热电控制技术研究,TN248.4
- 电子文书安全签发系统的研制,TN918.2
- 变极性微弧氧化脉冲电源拓扑结构的研究,TN86
- 图像分割中阴影去除算法的研究,TP391.41
- 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在平面二级倒立摆中的应用,TP273.4
- 基于神经网络的水厂投药预测控制研究,TP273.1
- 文山州特色经济的空间布局研究,F127
- 云南旅游小镇循环经济建设研究,F592.7
-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F590
-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环境伦理研究,F590
-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数据采集与高原适配技术探索研究,U469.7
- 军事演习中工兵团工程装备维护保障资源配置研究,E251.2
- 基于比对技术的非法网站探测系统的实现与研究,TP393.08
- 奉化市溪口风景区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S763.3
- 松萝酸与依托红霉素致肝脏毒性的GC-MS代谢组学研究,R965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