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理论视域

作 者: 刘莉
导 师: 王宏维
学 校: 华南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葛兰西 后殖民理论 马克思主义 文化领导权
分类号: A81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80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后殖民理论是二十世纪70年代末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文化批判理论,三位来自“东方”而又在美国学术界身居高位的后殖民理论家——爱德华.赛义德(Edward w.said)、加亚特里.斯皮瓦克(Spvik,Gayatri Chakravorty)和霍米.芭芭(Homik.bhabha),运用后现代主义的方法,借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安东尼奥.葛兰西对“文化领导权(Hegemony)的分析框架,重新解读和批判性反思了从殖民时期以来西方知识界关于东方的文本,揭露出西方(殖民时期的欧洲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美国)一直在对东方实施着文化霸权(Hegemony)。后殖民理论以其反思东西方关系的新的批判视角,刺激着全球的理论思考,在西方随即掀起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后殖民主义批评的浪潮。 后殖民理论借用了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分析模式来分析西方对东方的文化霸权,在后殖民理论的叙述中处处可以看到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碎片——“知识分子”、“市民社会”、“认同”等,但后殖民理论在是否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立场上与葛兰西是不同的,那么它与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有着什么样的变形和不同?因为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又是有着继承和偏离关系的,那么后殖民理论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又有着什么样的沿袭和根本背弃的关系?后殖民理论因为背弃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唯物精神、辩证法和社会革命的手段,导致了后殖民理论什么样的内在矛盾和理论困境?对这些问题的梳理,便构成了这篇论文的逻辑顺序。 首先,用葛兰西的关于阶级间文化领导权的思想作为分析框架,运用文本研究法对后殖民理论家的文本进行深层阅读。可以看到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市民社会”、“自我认同”等思想碎片在后殖民理论中变形式显现出来。在后殖民理论家视野中,西方对东方文化霸权的运作轨迹是:蕴涵着西方中心主义意识形态的知识生产——西方文化霸权的实施网络——西方文化霸权的实现机制。 接着,以葛兰西作为中介,用经典马克思主义来解剖后殖民理论,运用哲学思辨法来提炼出后殖民理论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某些方面的丰富和根本上的背弃。后殖民理论沿袭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丰富了经典马克思主义一百多年前对世界文化图景中权力关系的考察,但后殖民理论在根本上是背弃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忽视经济基础对文化的决定作用;在认识论上,反对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3-5
ABSTRACT  5-7
目录  7-8
导论  8-20
第一章 扩展与变形: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在后殖民理论中的显现  20-70
  第一节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的体系结构  20-31
  第二节 知识分子的共谋——后殖民语境中西方对东方的知识生产(24  31-45
  第三节 意识形态的撒播——后殖民视野中西方文化霸权的实施网络  45-56
  第四节 矛盾的认同——后殖民理论中西方文化霸权的实现机制  56-70
第二章 联系与背弃:对后殖民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的审视  70-110
  第一节 关系何以发生:以葛兰西为中介  70-82
  第二节 沿袭和丰富:对殖民主义的共同批判  82-90
  第三节 分歧和背弃: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违背  90-110
第三章 困惑与矛盾:后殖民理论的内在矛盾和理论困境  110-147
  第一节 在主体认同上,文化身份是凝固的吗?  110-118
  第二节 在方法论上,延续了本质主义与非历史化?  118-126
  第三节 在揭露深度上,是文化的霸权而不是结构的霸权?  126-133
  第四节 在压迫体系中,种族压迫是唯一的压迫形式吗?  133-147
第四章 全球与中国: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领导权问题的凸现  147-184
  第一节 在中国现实语境中解读后殖民理论的价值  147-159
  第二节 中国对社会主义文化和民族文化领导权的坚守  159-170
  第三节 中国人文知识分子的文化职责  170-184
结语  184-186
主要参考文献  186-190
发表论文  190-191
后记  191-193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2. 遭遇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X2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4.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民生问题,D61
  5.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6.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7.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D61
  8.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9.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10.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D231
  11.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D26
  12. 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A811
  1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研究,D61
  14.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15. 农民主体性问题探微,D420
  16.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G641
  17. 爱德华·苏贾社会—空间辩证法的哲学批判,B712.59
  18.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际竞争地位研究,A811
  19. 论当代中国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传统,G641
  20. “灌输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G641
  21. 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现实选择,G641

中图分类: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