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南方地区生态环境需水研究

作 者: 宋兰兰
导 师: 陆桂华;刘凌
学 校: 河海大学
专 业: 水文学及水资源
关键词: 南方地区 生态环境需水 生态系统健康 湿周法 生态基流 水文指数
分类号: X171.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68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论文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出发,针对区域实际生态环境状况,提取区域的生态弹性力、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资源环境等特征,依照生态系统的天然结构将整个区域分为河流和陆域两个子系统构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生态系统特点和生态系统健康等级标准的模糊性,选用多目标多层次模糊优选方法与熵值法相结合对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河流生态系统的特点,分析河流生态系统与河流水文情况之间的关系,指出河流水文情况是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原动力。河流的水文情况变化可通过径流情势变化来体现。研究了流量过程线中与生态相关的因子——流量、时间、频率、历时和变化率,并依此选取水文指数。采用降维的思想,确定了限制河流生态系统的水文指数,提出河流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方法。研究了区域生态健康指数与水文综合指数之间的关系,确定区域水文情况的变化程度,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广东省实例研究表明,水文指数法计算河流生态环境需水是可行的。 由于河道湿周法在确定突变点中存在主观性的缺陷,而最大曲率法可以客观的确定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避免了主观性。研究了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的概率分布和空间变异性。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径流特征值和河流生态环境需水之间的关系。将湿周法和水文指数法与Tennant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文指数法优于湿周法。

全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3-30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4
    1.1.1 生态环境建设国家需求  13
    1.1.2 科学问题与研究意义  13-14
  1.2 生态环境需水与生态健康研究综述  14-28
    1.2.1 相关概念  14-15
    1.2.2 生态环境需水研究进展  15-24
    1.2.3 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进展  24-27
    1.2.4 目前研究中不足之处  27-28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28-30
    1.3.1 研究思路  28-29
    1.3.2 研究内容  29-30
第二章 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30-51
  2.1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0-31
  2.2 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31-34
    2.2.1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指标  31-33
    2.2.2 陆域生态系统健康指标  33-34
  2.3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标准  34-36
    2.3.1 评价标准建立原则  34-35
    2.3.2 评价标准  35
    2.3.3 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标准  35-36
  2.4 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  36-39
    2.4.1 评价方法比较  36-37
    2.4.2 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  37-38
    2.4.3 多层次多目标系统模糊优选方法  38
    2.4.4 嫡值法赋权  38-39
  2.5 实证研究  39-49
    2.5.1 评价区的划分及特征  39-41
    2.5.2 指标的选取  41-42
    2.5.3 遥感信息确定的指标  42-46
    2.5.4 评价结果  46-47
    2.5.5 生态系统健康检验  47-49
  2.6 本章小结  49-51
第三章 水文指数法确定河流生态环境需水  51-70
  3.1 概述  51-53
    3.1.1 河流生态系统  51-52
    3.1.2 人类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52-53
  3.2 与生态相关的水文指数  53-55
  3.3 种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55-56
    3.3.1 主导因子与限制因子  55
    3.3.2 生态适宜性理论  55-56
  3.4 水文指数的选取  56-58
  3.5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的计算  58-60
  3.6 降维方法的选取  60-61
    3.6.1 方法比较  60
    3.6.2 主变量筛选法  60-61
  3.7 实证研究  61-69
    3.7.1 水文测站的选取  62-63
    3.7.2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的计算  63-67
    3.7.3 生态环境需水检验  67-69
  3.8 本章小结  69-70
第四章 湿周法的改进和应用  70-88
  4.1 概述  70-72
    4.1.1 断面形状对突变点的影响  71-72
  4.2 生态环境需水的概率分析  72-75
    4.2.1 湿周法确定生态基流步骤  72-73
    4.2.2 生态环境需水量概率分布研究  73-75
  4.3 生态环境需水空间变异性研究  75-77
    4.3.1 基本思路  75
    4.3.2 方法步骤  75-77
  4.4 生态环境需水相关因子分析  77-78
  4.5 与水文指数法比较  78
  4.6 实证研究  78-87
    4.6.1 频率分析  79-81
    4.6.2 空间变异性分析  81-84
    4.6.3 生态基流相关性分析  84-85
    4.6.4 比较分析  85-87
  4.7 本章小结  87-88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88-92
  5.1 主要研究成果  88-90
  5.2 论文主要创新点  90
  5.3 展望  90-92
参考文献  92-100
致谢  100-101
攻读博士学位阶段发表研究论文  101

相似论文

  1. 公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X826
  2. 苏中地区镇域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研究,X826
  3. 海岛型旅游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X826
  4. 南方地区住宅空调机位设计与实践研究,TU831.4
  5. 南方地区高层住宅架空层设计研究,TU241.8
  6. 东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X826
  7. 青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健康评价,S812
  8. 园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S718.4
  9. 永安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研究,S731.2
  10. 分汊型河道生态流量过程研究,X143
  11. 胶州湾海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估,X171
  12. 基于管理目标的东营市小清河区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X171
  13. 江苏沿江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X826
  14. 图们江下游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X826
  15. 广东省“珠中江”城市群生态系统健康评价,X826
  16. 中国南方汉族重型斑秃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研究,R758.71
  17. 海岸带开发的生态效应评价研究,X820
  18. 辽宁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X826
  19. 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管理研究,X826
  20. 喀斯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管理研究,X826
  21. 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研究,F27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生物学 >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