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北方游牧民族两翼制度研究

作 者: 肖爱民
导 师: 李桂芝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专门史
关键词: 北方游牧民族 两翼制 世选制 运行机制 贵族大会
分类号: K28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67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两翼制度,又称左右翼制度,简称两翼制,为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政权常用的一种地方统治制度,是指在分封制基础上,最高统治者居中控制,两翼长官侧翼拱卫的统治方式。其表现形态并非整齐划一,在不同时期,有多种表现形态。一般来说,在势力相对弱小时,只有二部,最高统治者和副手各领一部,互为犄角;在通常情况下,呈现三部,最高统治者直辖中部,居中控制,两翼长官各领一部;当势力扩大,根据形势需要和最高统治者的意图,呈现四部甚至更多部形态。在上述诸种表现形态中,以三部最为典型、常见,二部次之。 目前史学界对两翼制涉及的比较多,但多为族别史范围内的研究,明确指出所研究的设官定制为两翼制并进行系统研究者,尚不多见,也很少有人从传承的角度对之进行分析研究。本文试图在族别史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前提下,以典籍为基础,结合出土的碑文、墓志等资料,从纵向上揭示这一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基本脉络,并以匈奴、突厥、契丹、蒙古为重点,剖析其建立、发展和特点以及运行机制。 此制首见于匈奴,其后兴起于大漠南北草原上的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契丹、蒙古等都有所继承和发展,为北方游牧政权建设中独具特色的制度。 匈奴两翼制始行于冒顿单于时,呈左、中、右三部形态,单于直辖中部,总领全国,以左、右贤王为首的左、右王将分居两翼,控制一方。匈奴分裂后,北匈奴逢侯单于的左、右部,为此制在势力弱小时只有二部的表现形态。五胡十六国时期“汉”和“前赵”的“胡汉分治”是此制在新环境下的发展和变异。西迁的匈奴人也没有放弃此制。单于从挛鞮氏家族冒顿单于的后裔中世选,左右两翼诸王将由单于从固定家族中世选,其中两翼长官左右贤王从单于子弟中世选,非终身制。匈奴此制的特点是简单、易行,军政合一,以军事为主,与分封制和世选制相适应,龙城大会是运行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建立与军事征伐密切相关,与西周时的两都建制也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突厥的两翼制在突厥汗国最早实行是土门伊利可汗时大小可汗的二部形态,至木杆可汗时变成大小可汗三部形态;在西突厥汗国也出现二部和三部形态;东突厥汗国由于势力相对较弱,呈现二部形态;后突厥汗国初期为三部形态,至默啜可汗时,由于征服了西突厥地区,在原三部基础上又增加一部,册封一小可汗主西突厥十姓部众。突厥大可汗从阿史那氏家族中世选,分主东、西方的小可汗及后来的叶护和设由大可汗从子弟中世选,非终身制,与匈奴的左右翼长官由单于从子弟中世选相同。突厥两翼制的特点与匈奴相同,国人会议是运行的方式之一。其建立原因除与军事征伐密切相关外,对柔然和高车两翼制的继承及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很重要。 契丹实行两翼制明确记载是遥辇氏联盟首任长官屈烈时,可能在大贺氏联盟晚期李失活为首领时就已实行。遥辇氏联盟的两翼制呈三部形态,联盟长可汗拥有直辖部众为中部,北、南府为分领两翼部族的组织机构。北府所辖部族——左大部包括迭刺等五部,南府所辖部族——右大部包括乙室等三部。迭刺部即北大浓兀,又称北大部、左大部、大部落。辽朝两翼制是遥辇氏两翼制的继承和发展,也呈三部形态,中部为皇帝直辖的行宫部落,分统两翼部族的官署为北、南宰相府。皇帝从耶律阿保机后裔中世选,北、南宰相分别由皇帝从国舅五帐和皇族四帐世选。“分三耶律为七,二审密为五”为辽朝事,被《辽史》编纂者误为阻午可汗时。在辽朝“因俗而治”的政策下,此制成为专统游牧部族的制度。其运行方式最突出的是利用婚姻关系,最显著的特点是两翼官署设在可汗—皇帝的直辖部落中,成为中央官署,两翼长官不再全是可汗—皇帝的子弟。 蒙古人两翼制在早期蒙古诸部表现为分部而居、兄弟共国和三军建制。蒙古汗国时期表现为在“忽必”分封中形成的以中央大兀鲁思为中心的东、西道诸王兀鲁思;在中央大兀鲁思中分封的左、中、右万户及成吉思汗临终前大兀鲁思的三军建制。大汗位的继承实行世选制,东、西道兀鲁思主人是从始受封者的后裔中世选。北元中期表现为也先汗的三部形态,后期表现为达延汗确立的大汗作为宗主直辖左翼,吉囊为副汗镇右翼的两翼形态。由于确立长子继承制,大汗和吉囊均在各自嫡系后裔中世袭。蒙古人此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吉思汗在分封东、西道诸王时,没有在其中设立最高长官,互不隶属。“忽里勒台”、“楚古拉干”是运行的主要方式之一。 总之,北方游牧民族的两翼制作为一种地方统治制度,其实质是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特权家族的统治而采取的一种控制所辖的地区和民众的手段,具有简单、易行,军政合一,与分封制和世选制相适应等特点。是在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下,以军事征伐为前提,受西周的两都制的一定影响而产生的,其中分封制是其得以建立和实行的基础。其运行机制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在草原上之所以长期沿用是因为此制深深地根植于游牧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中,适应了游牧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全文目录


序言  13-17
第一章 北方游牧民族两翼制概述  17-26
  1.1 匈奴两翼制概述  17
  1.2 鲜卑两翼制概述  17-19
  1.3 柔然两翼制概况  19-20
  1.4 高车副伏罗部两翼制概况  20
  1.5 突厥两翼制概述  20-21
  1.6 薛延陀部两翼制概况  21-22
  1.7 回纥两翼制概述  22-23
  1.8 契丹两翼制概述  23-24
  1.9 蒙古两翼制概述  24-26
第二章 匈奴的两翼制  26-52
  2.1 两汉时期匈奴两翼制  26-42
    2.1.1 两翼制的建立  26-27
    2.1.2 单于及其直辖区  27-29
    2.1.3 左贤王及左地  29-32
    2.1.4 右贤王及右地  32-33
    2.1.5 两翼制的运行  33-37
    2.1.6 两翼制的表现形态及三部所辖区域的变化  37-40
    2.1.7 匈奴“尚左”习俗探索  40-42
  2.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两翼制的发展和变异  42-45
    2.2.1 魏晋时期匈奴两翼制  42-43
    2.2.2 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两翼制的发展和变异  43-45
  2.3 西迁匈奴两翼制辨析  45-47
  2.4 匈奴两翼制的特点  47-48
  2.5 匈奴两翼制形成的原因  48-52
第三章 突厥的两翼制  52-77
  3.1 突厥汗国分封述略  52-53
  3.2 突厥汗国时期(552-599)两翼制的建立和发展  53-65
    3.2.1 土门、乙息记可汗时期的两翼制--大小可汗制  53-54
    3.2.2 木杆可汗以后两翼制健全  54-58
    3.2.3 “大小可汗四部分国制”辨析  58-60
    3.2.4 可汗和东、西小可汗及其辖区  60-65
  3.3 东突厥汗国(599-630)的两翼制  65-66
    3.3.1 东西二部制  65
    3.3.2 西牙位置及西部范围  65-66
    3.3.3 东牙位置及东部范围  66
  3.4 西突厥汗国(603-659)两翼制的建立和发展  66-68
    3.4.1 泥利可汗时期的大小可汗制  67
    3.4.2 处罗可汗时期的大小三可汗制  67
    3.4.3 沙钵罗咥利失可汗时期的十箭两厢制  67-68
  3.5 后突厥汗国(682-745)两翼制的建立和发展  68-71
    3.5.1 骨咄禄时期两翼制的建立  68-69
    3.5.2 默啜时期两翼制的发展  69-70
    3.5.3 默棘连和登利可汗时期的两翼制  70-71
  3.6 突厥汗国两翼制的运行  71-73
  3.7 突厥汗国两翼制的特点及影响  73-75
  3.8 突厥两翼制建立的原因  75-77
第四章 契丹的两翼制  77-102
  4.1 建国前两翼制的探索  77-88
    4.1.1 两翼制始行时间的推测  77-81
    4.1.2 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的两翼制  81-88
      4.1.2.1 形态  81
      4.1.2.2 二府  81
      4.1.2.3 右大部与左大部  81-84
      4.1.2.4 中部--遥辇氏可汗直辖的部众  84
      4.1.2.5 左大部--北府所辖部落  84-87
      4.1.2.6 右大部--南府所辖部落  87-88
  4.2 辽朝的两翼制  88-96
    4.2.1 表现形态  88
    4.2.2 中部--辽朝皇帝的行宫部落  88-93
      4.2.2.1 随行的官署  88-89
      4.2.2.2 随行的族帐  89
      4.2.2.3 关于“横帐”的含义  89-90
      4.2.2.4 辽帝的继承制度  90-91
      4.2.2.5 “分三耶律为七,二审密为五”考辨  91-93
    4.2.3 北宰相府及所辖部族  93-94
    4.2.4 南宰相府及所辖部族  94-95
    4.2.5 一种疑惑的探讨  95-96
  4.3 契丹两翼制的运行  96-98
  4.4 契丹两翼制的特点  98-99
  4.5 契丹两翼制建立的原因  99-102
第五章 蒙古的两翼制  102-129
  5.1 早期蒙古诸部两翼制拾零  102-105
    5.1.1 蒙古部  102-103
    5.1.2 蔑儿乞惕部  103
    5.1.3 客列亦惕(克烈)部  103-104
    5.1.4 乃蛮部  104-105
  5.2 蒙古汗国时期的两翼制  105-116
    5.2.1 “忽必”分封中的两翼制  106-113
      5.2.1.1 东道诸王兀鲁思  106
      5.2.1.2 西道诸王兀鲁思  106-107
      5.2.1.3 东、西道诸王兀鲁思主人的继承制度  107-108
      5.2.1.4 中央大兀鲁思  108-110
      5.2.1.5 大汗位继承制度  110-113
    5.2.2 两翼制运行的机制--大汗控制东、西道诸王的手段  113-116
  5.3 北元中后期的两翼制  116-124
    5.3.1 北元中期的两翼制  117-119
      5.3.1.1 吉囊和六万户的出现  117-118
      5.3.1.2 瓦剌的两翼制  118
      5.3.1.3 准噶尔部的由来  118-119
    5.3.2 北元后期的两翼制  119-123
      5.3.2.1 两翼制的确立  120-122
      5.3.2.2 两翼制的发展  122-123
      5.3.2.3 两翼首领的继承  123
    5.3.3 两翼制的运行机制  123-124
  5.4 蒙古两翼制的特点  124-126
    5.4.1 北元后期两翼制与蒙古汗国两翼制的异同  124-125
    5.4.2 蒙古两翼制的特点  125-126
  5.5 蒙古两翼制产生建立的原因  126-129
小结  129-134
参考文献  134-13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38-139
后记  139-140
作者声明  140

相似论文

  1. 当代广告舆论化现象研究,G206
  2. 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G644
  3.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结构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F273.1
  4. 煤炭企业节能运行机制评价研究,F206
  5. 我国军队律师职能研究,E266
  6. 苏州地区人民调解制度运作实证研究,D926
  7. 基于准则变迁的会计政府监管问题研究,F233
  8. 济南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运行机制分析,G633.96
  9. 当代中国社会法制度建构的困境与出路,D920.0
  10. 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机制法制化研究,D922.1
  11. 差异化视角下农地金融运行机制研究,F301
  12. 我国私营养老机构经营模式研究,F719
  13. 山西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研究,F323.3
  14. 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的运行机制研究,D630
  15. 辽宁省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扎根理论研究,D630.1
  16. 河南高新技术产业运行机制分析,F276.44
  17. 宝鸡市农民培训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研究,F323.6
  18.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村民议事会制度,D921.8
  19. 我国慈善组织运行机制研究,D632.9
  20. 国内外国家实验室管理模式比较研究初探,G311
  21. 试论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运行机制,C91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民族史志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