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Graves病肝功能损害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 者: 何瑞瑾
导 师: 俞茂华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内分泌
关键词: 核酸免疫 BALB-c小鼠 Graves病 肝脏损害 发病机制 基因表达谱 基因芯片
分类号: R581.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8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 通过核酸免疫,建立Graves病动物模型。在动物模型的基础上,了解Graves病肝脏损害的病理变化及其发病机制,并进一步探讨Graves病肝功能损害时小鼠基因群表达水平上的变化,寻找Graves病肝脏损害相关基因。方法 选取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60只,分别在0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对其中45只小鼠进行hTSHR-pcDNA免疫,其余15只注射生理盐水做空白对照。16周时处死所有小鼠。分析各时间点(0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第16周)小鼠的体重、血清TsAb、TSH、TT4以及ALT值的变化。并在16周时对小鼠甲状腺进行称重、免疫组化分析以及小鼠肝脏组织电镜观察。16周时按照TsAb值把所有实验小鼠分成三组:Graves病组(免疫小鼠,TsAb升高)、阳性对照组(免疫小鼠,TsAb正常)、空白对照组(正常小鼠)。观察三组小鼠ALT的变化、肝组织在电镜下的不同表现,以及Graves病小鼠TsAb、TT4和ALT三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将Graves病小鼠按ALT水平分成两组:对照组(ALT正常水平)和实验组(ALT水平升高),从两组小鼠的肝组织中提取mRNA,逆转录后分别用Cy5(实验组)和Cy3(对照组)荧光标记,获得两组动物来源的cDNA探针,分别与Biodoor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结果用Scan Array4000扫描仪扫描并用GenePix Pro 3.0软件分析扫描结果。重复两次后,对表达水平差异(上调或下调)显著的基因进行RT-PCR验证。结果 16周时,14只免疫小鼠出现了TsAb升高,并伴有TSH下降、TT4升高、甲状腺重量增加、甲状腺组织淋巴细胞浸润、体重减轻等典型Graves病表现。与其它小鼠(包括TsAb正常的免疫小鼠和对照组小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对TsAb升高的免疫小鼠(Graves病小鼠)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TsAb与TT4、TsAb与甲状腺重量呈显著正相关。实验结束时,64.3%的Graves病小鼠出现ALT升高,非Graves病免疫小鼠和对照组小鼠的ALT值都在正常范围。按ALT正常与否,对16周时的Graves病小鼠进行分组后发现,这两个亚组之间的TsAb或TT4水平同样存在显著性差异,ALT升高的Graves病小鼠TsAb或TT4水平明显高于ALT正常的Graves病小鼠。肝组织的电镜观察则发现,ALT升高的Graves病小鼠肝细胞线粒体明显肿胀;细胞间隙增宽,部分细胞核有深切迹;胞浆内出现大量脂滴,并有较多的脂褐素沉积;毛细胆管有深色物质沉积。ALT正常的Graves病小鼠线粒体轻度<WP=5>肿胀,并可观察到少量的脂肪滴。TsAb正常的免疫小鼠和空白对照小鼠的肝组织在电镜下基本正常。Graves病肝功能损害小鼠的肝组织基因表达谱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Graves病ALT升高小鼠有17条基因表达谱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新基因11条,已知基因6条;(2)在Graves病ALT升高小鼠中表达增高的已知基因2条,表达下降的已知基因4条,其中,黄嘌呤脱氢酶(上调)、葡萄糖激酶活性相关基因1以及Prss8蛋白水解酶(下调)的变化幅度最大。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核酸免疫的方法,成功建立了Graves病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Graves病时肝功能损害的病理特点、肝功能损害与甲状腺激素水平(TT4)和TsAb水平的相关性,并通过基因表达谱分析,初步筛选出了Graves病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基因。研究结果对Graves病及其肝功能损害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结论 1、利用人TSHR免疫BALB-c小鼠可以成功地构建Graves病动物模型;2、自身免疫和高甲状腺激素水平是Graves病肝功能损害的两大重要因素;3、Graves病肝功能损害时,病理学上可表现为特征性的巨型线粒体,同时还可出现肝细胞脂肪变性等一些非特异性改变;4、Graves病肝功能损害小鼠部分基因发生差异表达,提示这些基因与肝功能损害有关。关键词 核酸免疫;BALB-c小鼠;Graves病;肝脏损害;发病机制;基因表达谱;基因芯片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9
英文摘要  9-18
第一部分 Graves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18-42
  前言  18-19
  材料和方法  19-25
  结果  25-29
  TSH  29-37
  讨论  37-39
  参考文献:  39-42
第二部分 Graves病肝功能异常的机制研究  42-58
  前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43
  结果  43-53
  讨论  53-56
  参考文献:  56-58
第三部分 Graves病BALB-c小鼠的肝组织基因表达谱差异研究  58-79
  前言  58
  材料和方法  58-65
  结果  65-74
  讨论  74-76
  参考文献:  76-79
综述(一)  79-88
综述(二)  88-94
致谢  94

相似论文

  1. 基于RNA测序技术的马氏珠母贝珍珠囊转录组及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Q786
  2. 基因表达谱数据聚类分析方法比较与大豆疫霉基因的网络构建,S435.651
  3. MMP-7和溶菌酶在DSS诱导的Balb/c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S858.91
  4. 猪瘟病毒和猪2型圆环病毒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研究,S858.28
  5. 维生素A联合BCG早期干预对成年后SD哮喘大鼠肺部CD11C+和抗OVA-IgE的影响,R562.25
  6. 夜间低温对番茄苗期抗逆性、基因表达谱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S641.2
  7. ERK1/2和JNK信号通路对大鼠再生肝8种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调控作用研究,Q418
  8. COPD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以及卡介菌多糖核酸的干预影响,R563.9
  9. 大鼠肝再生与肝硬化发生的基因转录谱相关性及其意义研究,R575.2
  10. Meige综合征临床分析及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研究,R746
  11. 大鼠肝再生与肝肿瘤发生的基因转录谱相关性及其意义研究,R735.7
  12. 利谷隆致胚胎期SD大鼠睾丸发育整体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Q75
  13.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白介素-16的测定及临床意义,R725.6
  14. 海人酸致痫大鼠神经元树突棘的可塑性变化,R742.1
  15.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NA定量分析和基因表达谱研究,R576
  16.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Fuzzy c-mean聚类算法的基因芯片图像处理,TP391.41
  17. 日本血吸虫DNA疫苗在小鼠体内的代谢及时空表规律研究,S855.91
  18. 创伤对成年及幼年羊关节软骨基因表达谱影响的研究,S826
  19.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心血管活性药物导致心肌损伤的机理,R96
  20. 机械通气所致急性肺损伤对大鼠昼夜节律改变和肺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R563.8
  21.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基因芯片法与DNA测序法基因诊断的对比研究,R76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内分泌腺疾病及代谢病 > 甲状腺疾病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