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人口现代化研究

作 者: 王学义
导 师: 刘家强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人口学
关键词: 人口现代化 理论分析框架 测试指标体系 生成背景和推进模式 效应表征 制度安排
分类号: C924.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966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口现代化研究,属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选题。在经过充分调查和认真严肃思考的基础上,本研究确立了《人口现代化研究》的基本架构和内容:(1)导论;(2)人口现代化的理论分析框架;(3)人口现代化的测试指标体系;(4)人口现代化的生成背景和推进模式;(5)人口现代化的效应表征;(6)人口现代化的制度安排。这几个方面,基本能够涵盖人口现代化的主要方面,具备了作为一种理论系统的基本特征。在导论部分,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人口现代化研究的理论背景。主要是对人口现代化在中国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评价,以及对当代西方人口理论中具有人口现代化逻辑指向部分进行评介;其二,人口现代化研究的人口形势与选题意义。主要概括介绍了世界人口形势和中国人口形势,表明人口现代化研究选题的必要性和意义之所在;其三,人口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以及尝试与创新。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论文的基本内容,重点突出了研究的前沿性、探索性和创新性。在理论分析框架部分,内容主要为:(1)框架确立的意义与依据。其中把理论分析框架分为主体理论分析框架和边缘理论分析框架。对人口现代化概念及相关范畴进行了定义或解释;(2)对主体理论分析框架内的内容分别进行了阐释:①人口再生产类型现代化。把人口转变论作为人口再生产类型现代化的基本表达;对生育率下降原因进行了综合描述并给出分析模型;提出要利用人口再生产类型现代化过程中的“黄金年龄结构机遇”实现经济起飞和提速;②人口素质现代化。对中外学者关于人口素质问题的研究进行述评;对人口素质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及其相关变量以及相关性问题进行了论述,突出了人口素质现代化在人口现代化中的核心地位;③人口结构现代化。对人口结构进行了整体描述;对人口结构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及相关变量,以及人口结构现代化的制约因素,给出了回答,其中突出了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城乡结构、阶层结构等结构的现代化;④人口城市化。包括人口城市化的涵义及量纲;人口城市化在促进人口再生产类型现代化、人口素质现代化、人口就业结构现代化方面的积极作用;世界人口城市化的总趋势以及“城市病”对人口现代化的制约;⑤生育现代化。对生育现代化概念进行了廓清;把生育理念与生育行为的现代化视为生育现代化的核心,把生育文化现代化作为人口现代化的必要补充。<WP=3>在测度指标体系部分,首先概叙了建立人口现代化测度指标体系的意义、原则、方法;其次对现有的单项和多项测试指标以及整合性测试指标进行了介绍和评价;第三,构建了经过数据量化处理、具有国际可比性的新测试指标体系,并给予了7点说明。新测试指标体系由人口现代化四大子系统的指标构成,即人口再生产类型现代化指标,含4个指标;人口素质现代化指标,含6个指标;人口结构现代化指标,含5个指标;逆人口现代化指标,含5个指标(其中3个暂未获得数据)。在生成背景和推进模式部分,内容主要为:(1)人口现代化推进模式的人口转变论解释;(2)人口现代化的自发型内生模式及背景。主要是针对特定背景下欧洲尤其是西欧发达国家或地区而言的一种经济动因模式;(3)人口现代化的外推型外生模式及背景。主要是针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而言的一种控制动因模式,论文对该模式的合理性问题、整合问题以及应注意的其他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4)人口现代化的混合型模式(内生模式与外生模式相结合)及背景。主要是针对特定背景下后起现代化国家或地区而言的一种经济动因、控制动因合力而为的模式,主要涉及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在效应表征部分,在介绍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一般关系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两大内容:(1)人口现代化的正效应表征与经济社会发展力。涉及到人口现代化效应的一般原理,将人口现代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力集中通过中介性的人口控制力(含生育文化力和政府控制力)、人力资本力(教育资本力、健康资本力)、社会资本力和城市化力表达出来——人口现代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正效应经由这几种力量群可以得到基本反映;(2)人口现代化过程伴随的问题与逆经济社会发展力。本文把伴随人口现代化过程产生的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阻力或负作用力称为逆经济社会发展力,其中,主要论述伴随人口现代化过程产生的“城市病”、“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效应。在制度安排部分,主要是论述为人口现代化作出制度安排的必要性和基本思路,内容主要包括:(1)全面现代化的制度安排。在概叙西方学者现代化理论五大主流研究方向及中国学者对现代化理论发展的基础上,作出了以人口现代化为基础的全面现代化的制度安排;(2)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制度安排。主要涉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及系统模型解读,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对人口现代化能力建设的意义,以及对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制度安排的说明;(4)优先发展教育的制度安排。论文将刘铮教授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实现人口现代化的必由之路”<WP=4>命名为“刘铮命题”,对“刘铮命题”进行了概括介绍,并以日本、俄罗斯优先发展教育为例对教育优先发展制度安排提供借鉴和

全文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2-28
  第一节 人口现代化研究的理论背景  12-19
    一、 人口现代化研究在中国  12-14
    二、 内含人口现代化逻辑指向的当代西方人口理论研究  14-19
  第二节 人口现代化研究的人口形势与选题意义  19-24
    一、 世界人口形势与选题意义  19-21
    二、 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形势及选题意义  21-24
  第三节 基本内容以及尝试与创新  24-28
    一、 基本内容  24-25
    二、 尝试与创新  25-28
第二章 人口现代化的理论分析框架  28-90
  第一节 框架确立的意义、依据及相关范畴界定  28-36
    一、 框架确立的意义与依据  28-32
    二、 范畴界定  32-36
  第二节 人口再生产类型现代化  36-46
    一、 人口转变论:人口再产生类型现代化的基本表达  36-40
    二、 人口再生产类型现代化过程的生育率下降解释  40-44
    三、 人口再生产类型现代化的“人口机会窗口”  44-46
  第三节 人口素质现代化  46-57
    一、 人口素质的一般描述  46-50
    二、 人口素质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及相关变量  50-55
    三、 人口素质现代化的相关性分析  55-57
  第四节 人口结构现代化  57-70
    一、 人口结构的整体描述  57-60
    二、 人口结构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及相关变量  60-68
    三、 人口结构现代化的制约因素  68-70
  第五节 人口城市化  70-78
    一、 人口城市化的涵义及量纲  70-72
    二、 人口城市化:人口现代化的要义与推力  72-76
    三、 世界人口城市化的总趋势及人口现代化的制约因素  76-78
  第六节 生育现代化  78-90
    一、 生育现代化概念及意义  78-80
    二、 生育现代化的核心:生育观念与生育行为的现代化  80-85
    三、 生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生育文化现代化  85-90
第三章 人口现代化的测度指标体系  90-102
  第一节 构建测度指标体系的意义、原则、方法  90-92
    一、 意义  90-91
    二、 原则  91
    三、 方法  91-92
  第二节 现有的测度指标概叙  92-97
    一、 单项测度指标  92-93
    二、 多项测度指标  93-94
    三、 笔者曾经构建的整合性测度指标  94-97
  第四节 新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97-102
    一、 对上述成果的分别评价  97-98
    二、 新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98-102
第四章 人口现代化的生成背景和推进模式  102-128
  第一节 推进模式的人口转变论解释  102-104
    一、 概释  102
    二、 全面人口转变与推进模式  102-104
  第二节 以自发型为主的内生模式及背景  104-108
    一、 在特定背景下以自发型为主的内生模式  104-106
    二、 对西方发达国家自发型为主的内生推进模式的简短评价  106-108
  第三节 以外推型为主的外生模式及背景  108-123
    一、 在特定背景下以外推型为主的外生模式  108-111
    二、 以外推型为主的外生模式的国家例举  111-115
    三、 对发展中国家外推型的外生模式的简短评价  115-119
    四、 对发展中国家外推型的外生模式的进一步思考  119-123
  第四节 自发型和外推型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及背景  123-128
    一、 概叙  123-125
    二、 混合型模式的案例研究  125-128
第五章 人口现代化的效应表征  128-167
  第一节 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关系  128-131
    一、 人口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28-129
    二、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29-130
    三、 “两种生产理论”视野中的人口与经济社会关系  130-131
  第二节 人口现代化的效应表征与经济社会发展力  131-157
    一、 人口现代化效应的一般原理  131-132
    二、 人口控制力与人口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效应  132-143
    三、 人力资本力与人口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效应  143-149
    四、 城市化力与人口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效应  149-157
  第三节 人口现代化过程伴随的问题与逆经济社会发展力  157-167
    一、 人口现代化过程伴随的问题概叙  157-158
    二、 伴随人口现代化过程的“城市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158-162
    三、 伴随人口现代化过程的“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162-167
第六章 人口现代化的制度安排  167-210
  第一节 全面现代化的制度安排  167-175
    一、 世界现代化的五大主流研究方向及中国学者的新贡献  167-170
    二、 制度安排:人口现代化与现代化互为前提、基础的全面现代化  170-175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制度安排  175-182
    一、 可持续发展能力及系统模型解读  175-179
    二、 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对人口现代化能力建设的意义  179-180
    三、 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制度安排的简要说明  180-182
  第三节 从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的制度安排  182-186
    一、 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的意义、一般原理及途径  182-184
    二、 促进“转变”的制度安排思路  184-186
  第四节 优先发展教育的制度安排  186-194
    一、 人口现代化与优先发展教育的刘铮命题  186-189
    二、 优先发展教育的制度安排——以日本和俄罗斯为例  189-194
  第五节 人文精神培育与公正社会塑造的制度安排  194-210
    一、 制度安排对人口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194-198
    二、 人文精神的失落与培育  198-203
    三、 塑造公正社会与消除制度尴尬  203-210
附录:技术注释(指数的计算)  210-216
主要参考文献  216-220
后记  220

相似论文

  1. 基于公司制度安排现状的公司治理结构研究,F276.6
  2.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市场化运作方式研究,G80-05
  3. 过渡性制度安排视角下的退养法律问题研究,D922.5
  4.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中央政府政策制定过程研究,D623
  5. 我国区域协调的制度安排,F127
  6. 论制度安排的效用,D03
  7. 中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变迁研究,G641
  8. 金融危机背景下扩大河南出口的制度安排研究,F752.62
  9. 我国药品价格政府规制研究,F203
  10. 关于中国金融改革的制度经济学研究,F832.1
  11. 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创新机制研究,D422.6
  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公平与效率的评价及制度安排,R197.1
  13. 论公共图书馆制度转型,G251.3
  14. 制度安排与审计独立性的研究,F239.221
  15. 法律视角下的公司内部审计关系及制度安排研究,D922.27
  16. 我国私募基金监管问题研究,D922.2
  17. 企业投资内部控制研究,F275
  18.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权制度安排,F321.42
  19. 产业支撑下的四川城市化发展研究,F299.2
  20. 高科技条件下公共权力的制衡:技术路径和制度安排,D630.9
  21. 重庆三峡库区扶贫开发及其制度安排研究,F323.8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人口学 > 世界各国人口调查及其研究 > 世界人口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