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 />
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

作 者: 刘永艳
导 师: 万福义
学 校: 中共中央党校
专 业: 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关键词: 转型期 现代化 执政方式 依法治国 法治 依法执政
分类号: D20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550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整个世界都在发生着急剧变化,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转型社会,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也迈上了社会转型的征程。在这个特殊的而又是必然发生的转型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如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适应法治国 的学位论文">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变革党的执政方式,是一个严肃的亟待研究解决的大问题。本论文围绕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这个中心,从不同层面来剖析处于世界变革和中国社会变革中党的建设所面临的客观形势以及相关问题。首先,转型期和现代化理论告诉我们,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社会转型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说明,党的执政环境的重大变化,特别是全球化,使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新的考验。其次,依法治国是党的执政方式的历史选择和重大转变。这是我们党提出的基本治国方略,也是目前的国际国内条件下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的不二选择。这就需要我们对法治和法治社会理论进行全面研究和理解,论文研究和借鉴了中外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论述了法治是人类历史的优秀文明成果之一,但是,即使那些被认为比较典型的法治国家,也是经历了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艰苦努力,伴随着流血和牺牲的成果。所以,必须强调法治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追求获得法治原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执政党必须注重研究政党本身的规律,找准在转型社会也是机会和挑战并存时期发挥执政党功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依法执政,就是当前我们必须探索的新的执政形式。从执政党的角度,从依法治国的角度,通过建立一整套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并保证发挥各级国家机关,即各级人大、政府和司法机关等各自的职能作用,创造有中国特色<WP=3>的共产党执政的新天地。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本文除了序言和结束语之外,主要有三部分:第一章、转型期——党的执政环境的重大变化。主要理清转型期、现代化和全球化的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执政环境的重大变化是我们研究和变革党的执政方式的基础和必须面对的现实。把对党的执政方式的研究置于世界范围的社会转型和周期性调整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期获得动态的、全面的认识。第二章、依法治国——党的执政方式的历史选择。主要论述依法治国和法治的理论,强调法治是过程,说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是一个漫长的而又艰难的历史过程;同时注意研究政党的一般规律,从政党的功能来分析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并从法治的原则出发,提出和论述政党的法律地位和政党宪法化问题。第三章、依法执政——党的执政方式的新探索。主要从执政方式的本来意义,即执政党与国家机关的关系角度进行研究,探讨执政党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关系;本文作者注意到我国的政治体制根本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体制,着重研究论述了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关系问题,如何理顺党政关系的基本思路以及加强和改进党对司法机关领导的具体形式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党应在建立国家机关的权力运行机制,协调和解决权力冲突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观点。论文最后提出党的组织和活动方式现代化作为展望,也是从党的自身建设和改革发展的角度,来呼应党的执政方式变革。作者通过进行全景式的、动态的研究,对于变革党的执政方式的条件和前景,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更加充满了信心。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对党的执政方式的研究和实践思路会更加清晰有力。

全文目录


序言  8-10
第一章 转型期——党的执政环境的重大变化  10-48
  一、 转型期和现代化  10-26
    (一) 转型期  10-16
    (二) 现代化  16-26
  二、 中国社会的转型期  26-40
    (一)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界定  26-27
    (二) 中国社会当前发展阶段的历史定位  27-32
    (三) 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  32-40
  三、 从全球化看中国社会转型  40-48
    (一) 全球范围的社会转型  40-42
    (二) 周期性调整与社会转型  42-45
    (三) 全球化与社会转型  45-48
第二章 法治国 的学位论文">依法治国——党的执政方式的历史选择  48-100
  一、 依法治国和法治  49-67
    (一) 关于依法治国的不同论述  49-54
    (二) 法治的含义  54-58
    (三) 法治的原则  58-64
    (四) 法治是过程  64-67
  二、 政党的功能和规律  67-89
    (一) 政党的概念  67-70
    (二) 政党的功能  70-76
    (三) 政党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76-89
  三、 政党法律地位和政党宪法化  89-100
    (一) 政党法律地位和政党立法  89-94
    (二) 政党宪法化的理论及实践  94-100
第三章 依法执政——党的执政方式的新探索  100-129
  一、 执政党与立法机关的关系  100-110
    (一) 概述  100-102
    (二) 党与人大关系的理论与现实  102-105
    (三) 理顺党与人大关系的基本思路  105-110
  二、 执政党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110-119
    (一) 概述  110-111
    (二) 政府的组织形式影响执政方式  111-113
    (三) 正确处理党政关系的思考  113-119
  三、 执政党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119-129
    (一) 概述  119-121
    (二) 执政党与司法独立  121-125
    (三) 改革党对司法机关的领导方式  125-129
结束语:党的组织和活动方式现代化  129-135
论文参考文献  135-139
后记  139

相似论文

  1. 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09
  2. 民主法治视域下网络监督问题研究,D630.9
  3.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4. 江苏食盐物流现代化方案的研究,F259.2
  5. 依法治国视野下的政治权力运行法治化研究,D920.0
  6. 农业信息化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F320.1
  7. 我国社会转型期慈善伦理的经济学分析,D632.9
  8. 中国第三次社会转型以来竞技体育的发展路径研究,G812.0
  9. 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武术发展环境特征及对策研究,G852
  10. 我国公职律师制度研究,D926.5
  11. 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传统的延续和村庄的和谐,C95
  12. 我国高等学校管理法治化研究,G649.2
  13. 网络公民文化的法治价值及其实现,D909.2
  14. 中医药老字号的现代化之路,F426.72
  15. 中国法治变革中的法律思想冲突,D909.2
  16. 论法官责任的追究与豁免,D925.2
  17. 论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F832.4
  18. 新生代农民工生育意愿探析,C924.21
  19. 转型期我国转业军官就业能力提升研究,G647.38
  20. 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学府与政府,K25
  21. 中国古代法家思想对我国当前法治建设的借鉴意义,D909.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共产党 > 建党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