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抗黄矮病小麦易位系基因组TAC和cDNA文库的构建及筛选的研究

作 者: 王晓萍
导 师: 辛志勇;张增艳
学 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专 业: 作物遗传育种
关键词: 小麦 黄矮病抗性 可转化人工染色体 cDNA 文库
分类号: S512.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231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利用抗黄矮病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HW642的细胞核DNA构建了1个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ransformation-competent artificial chromosome,TAC)文库。文库由2.3×10~6克隆构成,重组率为90.48%,平均插入片段大小为22kb左右,约覆盖普通小麦单倍体基因组2.5倍,在该文库中分离得到单拷贝DNA序列的概率是95.77%。文库保存在24块96孔板中,每个孔中约含有1000个不同的重组克隆,采用Pooled PCR的方法对文库进行筛选。 对HW642一周龄幼苗接种饲黄矮病毒蚜虫,接种48h后取幼叶提取mRNA构建了一个cDNA文库,文库的滴度为1.5×10~6pfu/ml。随机挑取103个重组克隆,用限制内切酶EcoR Ⅰ、Xho Ⅰ消化,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插入片段在150~4000bp之间,平均插入片段大小为2000bp左右,重组率为95.15%。 用来源于小麦7DL的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引物wms37扩增中间偃麦草、抗病易位系及感病材料,得到1条与抗性共分离的特异条带,约450bp。将此特异标记条带转化为SCAR(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标记,命名为SC-W37,用于筛选HW642基因组TAC文库,得到12个阳性克隆,对阳性克隆进行了PCR-Southern验证。分别以中间偃麦草、中国春基因组总DNA为探针与限制酶HindⅢ消化后的阳性克隆做反向Southern杂交,有2个克隆在杂交信号强弱上表现差异,但五种限制内切酶的RFLP分析结果没有找到中间偃麦草特异的多态性片段。 以SC-W37在中间偃麦草中的扩增产物作为探针筛选所构建的HW642 cDNA文库,得到2个阳性克隆。其中1个具有完整的开放读码框,长度为822bp,编码273个氨基酸。经NCBI分析同源性和EMBL分析结构特征,该蛋白序列与已发表的防卫反应基因抑制素(prohibitin)氨基酸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与植物的抑制素序列的同源性为82.28%:与酵母的抑制素序列同源性为90.07%;与人和鼠的抑制素序列同源性为82.27%,并有其明显的结构特征。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该基因为单拷贝序列,来源于小麦,可以作为小麦的抑制素候选基因,因此把它命名为w-ph。Northern杂交结果说明,该基因为低丰度组成型表达。根据w-ph两端序列设计引物扩增HW642、两个不同来源的中间偃麦草及感病亲本中8601基因组DNA,得到2~5条扩增带。以w-ph作为探针进行PCR-Southern杂交分析,在HW642中得到1条与阳性对照大小相同的杂交带,说明w-ph基因是缺少内含子的;而在中间偃麦草和中8601各有1条约1.8kb的杂交信号,说明在它们的基因组中也存在着Wph的同源序列。另1个阳性克隆长度为1050hp 为1不完整的核昔酸编码框,具有抗水解酶2归bhydrolase二)的同源序列,命名为 w心bh,在基因组中为中低拷贝序列,在BYDV和冷诱导后表现低丰度组成型表达。LA-PCR扩增产物的Southern杂交结果说明w-abh作为一个基因的一部分也是缺少内含子的。 利用抗病基因类似物探针STI筛选HW642 cDNA文库得到二个阳性克隆a-7和Stl22,核昔酸长度分别为1095hp 和122fop,编码281 和305个氨基酸,分别与植物螫合素合成酶和紫酸磷酸酯酶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英文摘要  8-10
第一部分 引言  10-34
  1 植物抗病基因研究进展  10-28
    1.1 植物的抗病机制  10-12
    1.2 抗病基因的抗病机理  12-14
    1.3 已分离的植物抗病基因及特点  14-17
    1.4 植物抗病基因克隆的方法  17-19
    1.5 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19-24
    1.6 cDNA文库的发展和应用  24-28
  2 小麦黄矮病的研究进展  28-31
    2.1 小麦黄矮病的症状及发病气候条件  29
    2.2 黄矮病抗性基因的遗传规律  29
    2.3 黄矮病病毒的株系类型  29-30
    2.4 小麦黄矮病抗源  30-31
  3 立题意义及技术路线  31-34
    3.1 立题意义  31-33
    3.2 技术路线  33-34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34-91
  第一章 小麦黄矮病抗性基因特异分子标记SC-W37的获得  34-44
    1 材料与方法  35-39
      1.1 材料  35
      1.2 方法  35-39
    2 结果  39-41
      2.1 小麦SSR引物wms37的扩增  39
      2.2 特异扩增带wms37-_(450)的克隆和鉴定  39-40
      2.3 序列测定  40
      2.4 引物SC-W37的重新设计和扩增  40-41
    3 讨论  41-44
  第二章 抗黄矮病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基因组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AC)文库的构建及筛选  44-58
    1 材料和方法  44-49
      1.1 材料  44
      1.2 方法  44-49
    2 结果  49-55
      2.1 HW642基因组原位杂交  49-50
      2.2 HW642部分酶切测试  50
      2.3 HW642基因组TAC文库  50-51
      2.4 Pooled PCR的筛选  51-52
      2.5 PCR-Southern分析  52-53
      2.6 TAC阳性克隆的酶切  53
      2.7 TAC阳性克隆与中间偃麦草和中国春基因组总DNA杂交  53-54
      2.8 阳性克隆TAC-2与TAC-11的RFLP分析  54-55
    3 讨论  55-58
  第三章 抗黄矮病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cDNA文库的构建及筛选  58-91
    1 材料和方法  58-70
      1.1 材料  58
      1.2 方法  58-70
    2 结果  70-87
      2.1 HW642总RNA的提取  70-71
      2.2 cDNA文库的构建  71
      2.3 小麦抑制素候选基因w-ph的克隆  71-77
      2.4 w-ph的Southern杂交分析  77
      2.5 w-ph的转录分析  77-78
      2.6 w-ph LA-PCR的扩增  78
      2.7 w-abh的克隆  78-80
      2.8 w-abh的Southern杂交分析  80
      2.9 w-abh的转录分析  80-81
      2.10 w-abh的LA-PCR扩增  81
      2.11 利用抗病基因类似物探针ST1筛选HW642 cDNA文库  81-87
    3 讨论  87-91
全文结论  91-93
参考文献  93-109
致谢  109-110
作者简历  110

相似论文

  1. 铝胁迫下小黑豆的红外光谱特征分析及其铝胁迫响应基因的鉴定,S529
  2.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3.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4.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5.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6. IBDV配体表位P22/P221多肽合成功能鉴定及对CEF细胞文库的筛选,S852.65
  7. 重组脂肪氧合酶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在小麦粉中的应用,TS201.25
  8. 麦胚多糖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TS210.1
  9. 解磷菌K3的溶磷特性及其在不同土壤中定殖研究,S144.9
  10. 大白菜霜霉菌诱导抑制性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及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S436.341
  11. 新疆小麦1Dx5基因的分离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S512.1
  12.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的调控效应研究,S512.1
  13.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积累的调控效应研究,S512.1
  14. 花前干旱锻炼对花后干旱逆境下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S512.1
  15. 小麦主茎和分蘖根系发育的差异及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贡献,S512.1
  16. 两类不同小麦品种花后群体生理特性和物质积累运转规律的研究,S512.1
  17. 小麦品质性状的环境效应和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研究,S512.1
  18. 弱筋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对灌浆期弱光响应的定量研究,S512.1
  19. 基于小麦群体指标及氮营养状况的籽粒产量和品质预测研究,S512.1
  20. 不同播种方式下播期与播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S512.1
  21. 水肥耦合对半冬性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调控效应,S512.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小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