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稀土—铁金属间永磁化合物间隙原子效应的研究
作 者: 杜红林
导 师: 张焕乔;张百生;勾成
学 校: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专 业: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关键词: 稀土永磁材料 间隙原子效应 中子衍射 氮化物 碳化物 氢化物
分类号: O482.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24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利用中子衍射、X射线衍射、气固相反应分析、宏观磁性测量等实验手段以及磁晶各向异性和电子能带结构计算等,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间隙氮、碳、氢原子对R2Fe14B、Pr(Fe,V)12、R(Fe,Mo)12和R(Fe,Si)11Cx(R=Y、Nd、Pr、Ce)几种类型化合物结构与磁性的影响,得到了以下结果: (1)在R2Fe14BNx和Y2Fe14BHx化合物中氮原子占据x和z均接近于0.10的4e(0,0,z)和4f(x,x,0)间隙晶位,氢原子进入16k(0.1311,0.3404,0.3104)晶位,适度氮化可以显著提高R2Fe14B化合物的抗氧化性能。氮化后化合物的居里温度由于体积膨胀效应明显升高;铁原子的平均磁矩降低约2~3%,原因是占据4f和4e晶位氮原子的2p电子与多个晶位Fe原子的3d电子存在着杂化;铁次晶格的磁晶各向异性变化不大,稀土次晶格的磁晶各向异性有所降低,自旋再取向温度降低。单离子模型计算发现随着氮含量的增加Pr2Fe14B化合物的二阶晶场系数的绝对值变小。能带结构计算表明氮原子的介入使Fe(4c)、Fe(8j1)和Fe(16k2)的磁矩降低,Fe(4e)磁矩增大。 氢原子的加入使得居里温度和饱和磁化强度升高,而磁晶各向异性场降低。 (2)1:12化合物中V和Mo原子都优先占据8i替代晶位,其氮化物中氮原子进入2b间隙晶位,使得晶格发生膨胀。氮化以后,饱和磁化强度有明显的增大,居里温度大幅度升高,而且易磁化方向变为沿c轴方向,磁晶各向异性计算表明稀土次晶格的磁晶各向异性常数K1由氮化前的负值变为正值。尽管矫顽力低于钕铁硼,但镨系1:12型氮化物具有更低的价格,更高的居里温度、剩磁和更大的磁能 积,低温下性能更好,因此错系1:12型氮化物磁粉具有一定的应用 价值,而且还有很大潜能。 门)熔炼方法制备的YFe;。伽。人x碳化物中,碳原子基本上是进 入Zb间隙晶位,对磁性的影响与间隙氮原子相似。PrFe;MMo;.;C*化 合物中大部分碳原子择优占据8 i晶位,少量进入了 Zb间隙晶位,表 明碳在晶格中的占位不仅和替代元素种类有关,还和元素配比有很 大关系。由于只有少量碳原子进入Zb晶位,PrFe;。Mo;尤;。化合物仍 为易面的磁晶各向异性。 熔炼碳化物具有与氮化物相仿的忧异内禀磁性能,而且有很高的 高温稳定性,适于做永磁材料并可制备烧结磁体,但化合物中的碳 含量还需提高。 门)ROe,StXG及其氢化物具有BaCd;;型四方结构,硅原子择优 进入sd晶位,碳原子进入SC间隙位置,占位率约70兄 碳原子对结构 起稳定作用;由于近邻Fe干e原子之间电子云的重叠程度较低,Fe原 子磁矩较小,居里温度不高。居里温度和饱和磁化强度将随硅替代 量的减小和碳元素的增加而升高。化合物铁次晶格和稀土离子如Nds“ 的磁晶各向异性为易面的,且易面磁晶各向异性随碳元素的增加而 增强。稀土钵原子的4f电子壳层不稳定。氢化物中氢原子进入晶格 中的三个间隙位置,分别是sc、32i*)和32iQ。氢化后居里温度 和平均铁原子磁矩由于体积膨胀效应有明显的增大,铁次晶格的磁 晶各向异性有所减小。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9 第一章 引言 9-23 §1.1 永磁材料简介 9-11 §1.2 永磁材料发展简史 11-12 §1.3 稀土-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 12-13 §1.4 具有永磁应用的稀土-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概况 13-18 §1.5 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 18-20 参考文献 20-23 第二章 中子衍射简介 23-33 §2.1 国内外中子衍射概况 23-24 §2.2 中子的核散射 24-27 §2.3 中子的磁散射 27-29 §2.4 中子衍射的特点 29-30 §2.5 Rietveld峰形精修法 30-32 参考文献 32-33 第三章 理论简介 33-48 §3.1 引言 33-35 §3.2 分子场理论 35-36 §3.3 稀土-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中的交换作用 36-38 §3.4 晶场理论 38-40 §3.5 磁晶各向异性 40-42 §3.6 铁磁性能带理论 42-43 §3.7 能带计算方法 43-46 参考文献 46-48 第四章 实验方法 48-56 §4.1 样品制备 48-49 §4.1.1 R_2Fe_(14)B及其氮化物、氢化物 48 §4.1.2 R(Fe,M)_(12)及其氮化物、碳化物 48-49 §4.1.3 R(Fe,M)_(11)C_x及其氢化物 49 §4.2 宏观磁性测量 49-52 §4.2.1 磁测量装置 49-50 §4.2.2 磁参数的测定 50-52 §4.3 中子衍射和X射线衍射谱的测量 52-54 §4.4 中子衍射数据处理 54-55 参考文献 55-56 第五章 R_2Fe_(14)B型化合物的间隙原子效应研究 56-83 §5.1 研究背景 56-59 §5.2 R_2Fe_(14)B型间隙化合物的宏观磁性能 59-64 §5.2.1 R_2Fe_(14)B型间隙氮化物的抗氧化性能 59-60 §5.2.2 R_2Fe_(14)B型间隙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 60-64 §5.3 R_2Fe_(14)B间隙化合物的中子衍射研究 64-72 §5.3.1 R_2Fe_(14)BN_x的中子衍射研究 64-67 §5.3.2 Y_2Fe_(14)BH_0.7的中子衍射研究 67-72 §5.4 磁晶各向异性计算 72-77 §5.5 能带结构 77-81 §5.6 小结 81-82 参考文献 82-83 第六章 R(Fe,M)_(12)型化合物的间隙原子效应研究 83-99 §6.1 研究背景 83-85 §6.2 PrFe_(10.5)V_1.5及其氮化物的结构和磁性 85-90 §6.2.1 中子衍射研究 85-88 §6.2.2 磁晶各向异性计算 88-89 §6.2.3 Pr(Fe,V)_(12)N_x化合物的永磁应用前景 89-90 §6.3 熔炼型R(Fe,M)_(12)碳化物的结构和磁性 90-97 §6.3.1 中子衍射研究 90-95 §6.3.2 1:12型熔炼碳化物的永磁应用前景 95-97 参考文献 97-99 第七章 R(Fe,M)_(11)C_x型化合物及其氢化物的中子衍射研究 99-109 §7.1 研究背景 99-100 §7.2 中子衍射研究 100-108 参考文献 108-109 第八章 结论 109-11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112-114 致谢 114
|
相似论文
- 油井管用2Cr13马氏体不锈钢的合金化研究,TG142.71
- 过渡金属碳化物催化剂上葡萄糖一步转化制备低碳二元醇研究,TQ223.162
- X12CrMoWVNbN铁素体耐热钢热加工过程中组织演变的研究,TG142.73
- 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研究,X831
- 悬浮进样—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用于微量砷的形态分析,TS207.5
- H13钢碳化物球化过程及组织力学性能的研究,TG142.15
- 高纯净GCr15轴承钢组织演变与控制工艺的研究,TG142.11
- 7Cr14Mo双真空不锈轴承钢的组织和接触疲劳寿命的研究,TG142.71
-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组织性能的研究,TG142.33
- 微合金元素在热连轧过程中的溶解析出数值模拟研究,TG335.11
- TiC增强相对Mo合金力学性能与显微组织的影响,TG146.412
- 新型高Cr铁素体耐热钢组织及相变过程的研究,TG142.73
- 激光熔覆镍基合金-WC复合涂层的微观组织及耐磨性研究,TG174.44
- 镍基合金-WC复合涂层不同深度耐磨性研究,TG174.4
- 温和条件下纳米氢化铈和纳米镥、镱、镝金属粉末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B383.1
- 快淬1:7型SmCo永磁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与磁性能,TM273
- 喹啉降解菌的研究及在柴油脱氮中的应用,X172
- 顺序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铅和镉,X832
- 反应香精分析与标准制定基础研究,TS202.3
- Si含量变化对Cr8Mo2SiV钢组织性能影响的研究,TG142.13
- GH4586B合金长期时效后的组织演变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TG166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物理学 > 固体物理学 > 固体性质 > 磁学性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