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研究

作 者: 方学勇
导 师: 汪太贤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行政法学
关键词: 资政院 立宪派议员 议案 国会
分类号: K25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清朝晚期陷入统治危局,希冀通过宪政改革挽救颓势。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宣示从1908年起通过9年努力到1917年召开国会,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由于中国几千年未曾有过代议政治的传统,只能先从地方成立谘议局开始,再从谘议局中选出代表,成立中央议会。清廷希望通过努力,走上议会政治的道路,作为立宪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政院1910年9月正式成立。资政院是西方代议制度在中国的最早尝试,“开千年未有之创局”,可谓中国代议机构的源起。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1910年10月3日开院,1911年1月11日闭幕,按章会期3个月,后因为议事未竣,又延长10天,前后历时100天。资政院议员分为民选立宪议员与钦选议员,各定额100人。民选立宪议员倾向立宪改革,所谓“凡民选者,以为必当攻击政府;钦选者,以为必当为政府辩护”。清廷建立资政院的目的除了“预立上下议院之基础”外,实则也是是希望通过设立资政院能够解决清廷财政困窘的问题;希望通过资政院可以借舆论之力限制权要,提高皇权;希望设立资政院可以有力的钳制民意,平息革命风潮。此为清廷之意图,但机构建立起来必然有其自身的利益,为了实现其自身的利益,便必然会朝着不同于设立者意图的方向发展。主导资政院利益走向的便是立宪派议员。立宪派议员希望通过议案使得资政院通向国会。资政院立宪派议员通过“速开国会案”尝试确立资政院的代议机关性质,向行政衙门宣示与其对等的地位。通过“弹劾军机和速设责任内阁案”尝试在清廷确立政府对议会负责的体制。通过“试办宣统三年岁入岁出总预算案”尝试确立资政院的财政审核权力,使得资政院拥有财政权。通过“昭雪戊戌党人暨开党禁案”尝试确立结社自由和多党政治。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美国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建立的影响因素研究,D771.2
  2. 山西谘议局研究(1909-1911),K257
  3. 试论新政时期美国国会对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监督,K712.52
  4. 县级人大议案建议工作研究,D624
  5.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F752.0
  6. 梁启超与《国风报》,K257.5
  7. 《国风报》的立宪宣传,K257.5
  8. 论美国的三权制衡原则,DD911
  9. 房山区人大议案督办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10. 美国《1946年就业法》探究,K712.5
  11. 江西谘议局,K252
  12. 美国国会在美国对华政策中的作用分析1989-2000,D871.2
  13. 韩国女性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D731.26
  14. 山东省第一届省议会研究,K258
  15. 《中国新报》的宪政思想宣传,K257.5
  16. 论韩国国会在对外贸易谈判中的作用,F753.126
  17. 美国国会参议院少数派权利研究,D771.2
  18. 论美国国会制度及其运作,D771.2
  19. 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诉希尔案研究,X321
  20. 代议制的美国模式论析,D771.2
  21. 浅析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的角色和影响力,D771.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 辛亥革命(1901~1911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