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梁启超与《国风报》

作 者: 周杨
导 师: 郭汉民
学 校: 湘潭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梁启超 国风报 立宪派 国会 国会请愿运动
分类号: K257.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0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立宪派抓住“庶政公诸舆论”的机会,利用自己的合法的身份地位公开进行立宪运动。清末的国会请愿运动就是其所领导的立宪运动的最激烈的一部分。正是在这一大的舆论背景下,作为立宪派的领军人物—梁启超,即便是在自己靠著书养家,生活窘迫的艰难困境下也毅然创办了《国风报》,来响应国内的国会请愿运动。在谈到梁启超创办的《国风报》对立宪运动的作用时,认为梁启超一方面在《国风报》上发表大量有关立宪宣传的文章,特别是关于国会的文章,给予国内的国会请愿运动以思想上的指导;另一方面,他又积极与徐佛苏等国会请愿运动的同志密切来往,从行动上指导国会请愿运动。梁启超在《国风报》上发表的大量的文章,形成了自己比较成熟的国会思想、外债思想和外交思想,这些思想由于其所处的环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思想都呈现一定的理想化,并且都将这些思想实现的目标寄托在清政府的宪政改革上,不过这也正是一个思想家其思想走向成熟所不可避免的阶段。这些思想还是晚清宪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梁启超的这些思想的宣传对晚清社会的宪政思潮的形成更是起了一个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谈到梁启超创办《国风报》的特色时,文章认为《国风报》出现了中心的中心,就《国风报》整个报刊来讲,其立宪宣传是其中心思想,而在立宪宣传中梁启超又抓住了国会这一核心进行宣传。他还将舆论与立宪政治联系在一起,没有健全的舆论就不会有立宪政治的存在。为了加大国会宣传的影响和请愿队伍的壮大,梁启超都将以前很少注意的农民也纳入其宣传的内容。文章还探讨了梁启超创办《国风报》对晚清政局的影响。文章认为梁启超发表在《国风报》上的文章揭露了晚清政府封建专制统治的黑暗,特别是对政府阻挠国会的理由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这让越来越多的人看清了清政府的伪立宪的真面目。特别是随着清政府皇族内阁和铁路国有政策的出台,也终于让这位极有政治素养的文人喊出了要推翻此“恶政府”的最强音。立宪派人士也觉得立宪无望,要么退隐政坛,要么暗思革命。以至于辛亥革命一声炮响,清政府就土崩瓦解了,终于不得不落下自己专制统治的帷幕。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绪论  8-14
  一、选题缘起和意义  8-9
  二、研究述评  9-12
  三、基本内容与研究思路、方法  12-14
第1章 梁启超创办《国风报》  14-21
  1.1 创办《国风报》的背景  14-18
    1.1.1 舆论背景  14-15
    1.1.2 创办的经济背景  15
    1.1.3 创刊在上海的原因  15-18
  1.2 《国风报》概况  18-19
  1.3 《国风报》的创刊宗旨  19-21
第2章 梁启超在报上发表的文章及其思想  21-35
  2.1 梁启超在《国风报》上发表的文章  21-23
  2.2 梁启超的国会思想  23-26
    2.2.1 国会的作用  23
    2.2.2 国会的性质  23-24
    2.2.3 国会的组织  24-25
    2.2.4 国会的职权  25-26
  2.3 梁启超的“折衷”的外债思想  26-29
    2.3.1 折衷的外债思想的提出  26
    2.3.2 “折衷”的外债思想的的内容  26-29
    2.3.3 对“折衷”的外债思想的评价  29
  2.4 梁启超的“名誉孤立”的外交思想  29-35
    2.4.1 “名誉孤立”的外交思想的提出  29-30
    2.4.2 均势的外交原则  30-31
    2.4.3 对列强压迫的认识  31-32
    2.4.4 对中美中德联盟的理性思考  32-33
    2.4.5 对梁启超“名誉孤立”的外交思想的评价  33-35
第3章 梁启超创办《国风报》的特色与影响  35-42
  3.1 梁启超创办《国风报》的特色  35-37
    3.1.1 以立宪宣传为主、以国会宣传为中心  35-36
    3.1.2 将立宪政治与舆论相联系  36
    3.1.3 首次将农民纳入宪政宣传中  36-37
  3.2 梁启超创办《国风报》的影响  37-42
    3.2.1 对清政府的影响  37-39
    3.2.2 对革命派的影响  39-40
    3.2.3 对立宪派的影响  40-42
结语  42-43
参考文献  43-45
致谢  45-46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6

相似论文

  1. 美国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建立的影响因素研究,D771.2
  2. 梁启超图书馆学思想研究,G250
  3. 试论新政时期美国国会对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监督,K712.52
  4. 海外旅行与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文化心理的塑形,I206.5
  5. 小说、佛教与王学,I206.5
  6. 梁启超青年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G40-09
  7. 梁启超与乾嘉学派关系研究,K092
  8. 批判精神与中庸之道的两重唱对谢阁兰及梁启超笔下袁世凯形象的对比研究,I0-03
  9. 梁启超政党思想与实践研究(1895-1914),D092
  10. 论梁启超与清华国学院,K263
  11. 梁启超新史学视野中的异域史研究,K092
  12. 梁启超翻译思想研究,H059
  13.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F752.0
  14. 《国风报》的立宪宣传,K257.5
  15.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G78
  16. 梁启超新民思想及其对我国公民教育的启示,D092
  17. 梁启超国民运动思想研究,D092
  18. “预备立宪”—博弈论视角下的清廷派系之争,K257
  19. 略论欧战后中国的文化自觉,K261
  20. 从布迪厄社会学角度看梁启超的翻译思想和实践,H059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 辛亥革命(1901~1911年) > 清政府的预备立宪(1901~1908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