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石油烃污染对僧帽牡蛎的氧化胁迫

作 者: 陈荣
导 师: 郑微云
学 校: 厦门大学
专 业: 环境科学
关键词: 僧帽牡蛎 石油烃 氧化胁迫 野外调查 生物标志物
分类号: X503.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356次
引 用: 1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实验条件下,将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分别置于含有低、中、高3种浓度0#柴油水溶性成分的海水中,浓度分别为0.5、2、5mg·L-1,在污染的第1、4、7、11、15d采样,15d后解除污染,进行6d的恢复实验,采样。观察腮和消化腺抗氧化系统各参数的变化和脂质过氧化、DNA损伤的程度,并现场采集厦门岛及其附近沿海地区(轮渡码头、同安湾、杏林湾、黄厝)野生牡蛎体内石油烃含量与牡蛎腮和消化腺抗氧化系统的关系。所检测的抗氧化系统包括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硒依赖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lenium-dependent glutathioneperoxidase,Se-GPx)、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及水溶性小分子抗氧化物——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脂质过氧化程度以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为指标,DNA损伤以DNA单链断裂为指标。结果显示: 1、僧帽牡蛎抗氧化系统的分布有组织差异,消化腺SOD、CAT活性和GSH含量高于腮,Se-GPx和GST活性低于腮。正常生理条件下腮和消化腺也有一定程度的DNA损伤和脂质过氧化,DNA损伤程度腮和消化腺无显著差异,而脂质过氧化作用消化腺显著高于腮。 2、污染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0#柴油水溶性成分对僧帽牡蛎抗氧化系统影响不显著,仅在污染后期观察到GST活性的诱导和GSH含量的降低。中、高浓度组变化显著。在检测的抗氧化系统中,以GSH对石油烃污染反应最为显著,Se-GPx、GST、CAT活性变化也十分显著,SOD活性变化较不明显,仅在高浓度组污染后期的腮中有所变化。污染解除后,除GSH含量仍显著低于对照组外,其他生化指标都恢复到正常水平。这说明僧帽牡蛎GSH及GSH依赖的酶在对抗石油烃引起的氧化胁迫中起到重要作用。被检测的生化指标和石油烃污染之间有剂量-反应关系,不同指标的剂量效应特征不一致,而且剂量效应关系的显现和污染时间有关。所有被检测的生化指标和石油烃污染之间都表现出一定的时间效应关系。抗氧化系统都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升高表示对污染的适应,降低表示污染的毒性作用。DNA损伤和MDA含量都随污染时间的延长而增加,MDA含量与GSH含量存在负相关性,与DNA损伤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3、在实验中观察到石油烃污染对不同抗氧化系统参数的影响存在时间顺序性,最先发生变化的是GSH,然后为GST、Se-GPx、CAT活性,而SOD活性直到第11d才被诱导。最先发生变化的生化指标可以代表污染物对生物体最先作用的位点和生物体对污染物最初的防御机制,而后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污 染物对生物体毒性作用的逐步展开和加深,以及生物体在防御机制上的层次 性,对这种时间顺序性的研究有助于阐明石油烃的毒性机制及了解各抗氧化 系统参数的调节机制和作用。腮和消化腺抗氧化系统在石油烃污染下的诱导 性有所不同,但整体而言,很难判断何种器官更敏感一些。 4、野外调查实验结果表明,采自轮渡码头、杏林湾、同安湾、黄匿的僧帽牡畅 全组织石油烃含量分别为380.68、n24、27.31、ZO.37p咎 湿重。抗氧化 系统各参数变化的总趋势是随着石油烃含量的增加而升高,GST活性的增 加幅度最大,GSH含量最小。除GSH含量外,其他四种抗氧化酶活性与石 油烃含量均有良好的正相关性。野外调查和实验研究数据之间的差异说明, 实验条件下观察到的变化是机体对石油烃污染的一种短期反应,在长期的污 染条件下机体可发展出一定的适应机制。 5、综合污染实验和野外调查的数据,可说明代谢过程中大量自由基的产生是石 油烃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机制之一,过量的自由基可以抑制抗氧化酶活性,造 成脂质过氧化和DNA损伤程度加剧,由于抗氧化系统与免疫机制关系密切, 石油烃对抗氧化系统的抑制作用有可能导致水生生物疾病的发生。石油烃污 染对僧帽牡顿的DNA损伤作用表明其中含有基因毒性化合物。 6、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僧帽牡顿抗氧化系统、DNA损伤和脂质过氧化都可 以作为监测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标志物(biomarker)。在进行生物标志物研 究时应当注意实验数据与野外调查结果的比较结合,利用多指标进行全面的 研究,选择合适的指示生物进行研究。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7
第一章 绪论  7-21
  1. 石油污染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  7-12
  2. 水生生物抗氧化系统  12-19
  3.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19-21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26
  1. 实验材料  21
  2. 仪器和试剂  21
  3. 污染实验  21-22
  4. 野外样品采集  22
  5. 样品处理  22
  6. 总石油烃含量测定  22
  7. 生化指标测定  22-25
  8. 数据处理  25-26
第三章 结果  26-54
  1. 污染实验结果  26-51
    1.1 僧帽牡蛎抗氧化系统的组织分布  26
    1.2 0#柴油水溶性成分对僧帽牡蛎SOD活性的影响  26-30
    1.3 0#柴油水溶性成分对僧帽牡蛎CAT活性的影响  30-33
    1.4 0#柴油水溶性成分对僧帽牡蛎Se-GPx活性的影响  33-37
    1.5 0#柴油水溶性成分对僧帽牡蛎GST活性的影响  37-40
    1.6 0#柴油水溶性成分对僧帽牡蛎GSH含量的影响  40-44
    1.7 0#柴油水溶性成分对僧帽牡蛎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44-47
    1.8 0#柴油水溶性成分对僧帽牡蛎DNA损伤的影响  47-51
  2. 野外调查结果  51-54
    2.1 各采样地点僧帽牡蛎总石油烃含量  51
    2.2 各采样地点僧帽牡蛎抗氧化系统比较  51-54
第四章 讨论  54-70
  1. 僧帽牡蛎抗氧化系统的组织分布  54
  2. 僧帽牡蛎对石油烃的蓄积  54-55
  3. 石油烃对僧帽牡蛎的氧化胁迫  55-60
  4. 石油烃影响僧帽牡蛎体内生化指标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特征  60-61
  5. 僧帽牡蛎抗氧化系统不同参数在石油烃污染下变化的时间顺序性  61
  6. 僧帽牡蛎不同组织抗氧化系统对石油烃污染反应的差异性  61-62
  7. 石油烃对水生生物毒性机制探讨  62-65
  8. 对可作为石油污染的生物标志物的探讨  65-67
  9. 利用生物标志物指示水域污染应考虑的问题  67-70
小结  70-72
参考文献  72-90
致谢  90

相似论文

  1. 产表面活性剂的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的研究,X172
  2. 血红素加氧酶-1参与水杨酸对镉诱导的紫花苜蓿根部氧化胁迫的调节作用,S541.9
  3.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尿液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分析,R692.3
  4. 低砷饮水暴露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膳食营养因素作用的研究,R151
  5. 甲醛暴露所致工人早期遗传损伤的研究,R131
  6. 稻瘟病菌凋亡抑制蛋白基因MoIAP的功能分析及Bcl-2对水花生致病菌蕉斑镰刀菌的影响,S435.111.4
  7. 多参数生物标志物法重建冰期/间冰期日本海生态环境变化,X145
  8. 酿酒酵母NADH激酶Pos5p在细胞抵抗氧化胁迫中的作用,Q93
  9. 羟基自由基处理含油压载水试验研究,X703
  10. 端粒缩短及DNA损伤与大肠癌的相关性研究,R735.34
  11. Brp44l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研究,R737.9
  12. 国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的蛋白质组差异表达分析,R739.4
  13. 胃癌患者与正常人群胃液蛋白质组学特征的比较研究,R735.2
  14. 职业1,3-丁二烯作业工人DNA损伤与修复标志物研究,R131
  15. 不同类型溢油污染潮间带生物修复可行性现场中试研究,X55
  16. 四溴联苯醚(BDE-47)对菲律宾蛤仔解毒代谢酶基因表达与毒性效应的研究,X174
  17. 多环芳烃—蒽对紫贻贝(Mytilus galloprpvincialis)生理生化效应的研究,X174
  18. 褐菖鲉鳃丝和肝EROD与胆汁FACs生物标志物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X174
  19. 典型石油污染场地有机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X502
  20.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血细胞miRNA表达谱的建立及其特征的研究,R734.2
  21. 多环芳烃暴露与血浆白蛋白和血红素结合蛋白水平的关联,R730.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一般性问题 > 环境污染的危害 > 对生物的危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