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现实社会道德两难抉择及其解决

作 者: 邢天娇
导 师: 周育国
学 校: 辽宁师范大学
专 业: 伦理学
关键词: 道德建设 两难抉择 道德底线
分类号: B8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道德建设问题一直是我国所关注的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瞬息万变,随之而来的道德建设困境问题日益突出,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道德实践的两难抉择。当前社会现实中人们在道德实践上往往处于两难的窘境,甚至出现道德滑坡的现象,这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道德准则是人们心中的法则,也应该是现实行动的准则。但是,人们从道德实践中吸取的经验是坚守道德的人往往吃亏,而违反道德的人往往是幸运的。这使人们对道德良知的坚守失去信心,出现了知而不行或行之艰难的普遍社会现象。甚至,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由于利益的巨大诱惑,一些人连基本的道德底线都没有坚守。因此,分析当前社会现实中人们在道德实践上的两难窘境形成的原因,阐明作为社会的人对道德底线坚守的价值与实践路径,这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造成道德行为践行遭遇两难的境地,关键在于人们道德信念的偏离和现实社会制度伦理环境的欠缺。一方面,在现实利益的诱惑、欲望的驱动、制度的模糊,人们道德信念偏离于人们本真的道德追求、认识和情感,人们内心深处没有形成一个坚定而牢固的心理约束机制,从而使人的内心不能形成有力的道德维系力量。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种种制度的缺乏和不健全,使道德信念和价值追求在现实利益的较量中消解,造成道德实践外化的无力。此外,我国传统伦理中的无欲求、不平等、重义轻利等的消极因素导致道德缺乏吸引力,从而阻碍道德行为的外化,也是道德道德实践两难抉择的原因之一。克服道德实践的两难抉择问题,倡导道德底线的坚守,就要求道德建设从低层次抓起,防止人的集体性“道德失范”与无意识的全面堕落。建立和培养道德底线坚守的内外环境合力,不仅需要个体道德信念的培养,也需要对公共权力起到约束的社会中间阶层或组织的积极力量,更需要社会制度伦理环境的建设与完善。总之,道德实践两难抉择中道德底线的坚守,对于个人和社会品格的提升,和谐生存环境的创造,维护基本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7
前言  7-9
  一、提出问题的缘由及其意义  7
  二、基本研究思路  7-9
一、现实社会道德实践两难抉择的涵义及现实表现  9-11
  (一) 现实社会道德实践两难抉择的涵义  9
  (二) 现实社会道德实践两难抉择的表现  9-11
二、现实社会道德实践两难抉择的原因  11-21
  (一) 道德信念的犹疑  11-13
  (二) 制度伦理环境的影响  13-17
  (三) 传统伦理的消极影响  17-21
三、现实社会道德两难抉择中道德底线及其坚守的意义  21-25
  (一) 道德底线的解读  21-22
  (二) 道德两难抉择中道德底线坚守的意义  22-25
四、走出道德实践两难的路径  25-34
  (一) 培养道德信念的心理机制  26-27
  (二) 道德底线坚守的制度伦理环境保障  27-29
  (三) 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人文环境  29-34
五、结束语  34-35
参考文献  35-36
致谢  36

相似论文

  1.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2. 以人为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中的引导作用,D648
  3. 法伦理视域中公民权利的实现,D921
  4.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研究,D422.62
  5. 社会转型期音乐艺术教育的社会责任,J60-4
  6. 福建中小企业生态道德建设研究,F276.3
  7. 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G451.6
  8.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伦理意蕴,D442.6
  9. 关于当前新闻传媒道德的几点思考,B82-05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研究,D422.62
  11. 网络道德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648
  12. 论制度伦理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D648
  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648
  14. 新时期我军军人道德建设研究,E221
  1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特殊性,B82
  16. 网络伦理研究,B82-059
  17. 试论商业个体劳动者职业道德建设,D648.1
  18. “五·四”时期陈独秀伦理思想研究,B82-092
  19. 德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现代转型及启示,B82-0951.6
  20. 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研究,G210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伦理学(道德哲学) > 社会公德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